第四节 浙东引水曹娥江至慈溪(余姚段)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5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浙东引水曹娥江至慈溪(余姚段)工程
分类号: TV67
页数: 9
页码: 147-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浙东引水曹娥江至慈溪(余姚段)工程的具体情况,内容主要介绍了工程位置、兴建缘由、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和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程序与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效益、移民与环境影响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引水工程 曹娥江

内容

(一)工程位置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位于杭州湾南岸,跨越绍兴、宁波两个地区,沿途穿越上虞、余姚、慈溪三市。余姚境内引水干线通过跃进江、四塘横江输水,引水支线通过虞东河输水,工程穿越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牟山五个乡镇,24个行政村。
  (二)兴建缘由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慈溪、余姚、上虞经济发展的瓶颈。2003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统筹考虑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调配浙东水资源,部署浙东引水工程,全面推进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的建设,可向慈溪市、余姚市、上虞市提供优质的曹娥江径流,90%保证率的水量分别为2.4亿立方米、0.7亿立方米、1.1亿立方米。可解决慈溪、余姚、上虞三市规划水平年的缺水问题;通过引水工程的建设可明显改善引水沿线的河网水环境,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引水工程的建设,加快涝水的汇集,有利于提高慈溪、余姚、上虞三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三)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和主要建设内容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被列为浙江省、宁波市和余姚市重点工程。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编制,桥梁工程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宁波市交通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工程管理中心和两闸管理区由浙江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监理单位为杭州亚太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施工单位为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属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引水河道、计量节制闸为3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5~10年一遇。跨河桥梁设计荷载,公路桥为公路——Ⅱ级,机耕桥为公路——Ⅱ级折减。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主要建设内容为计量节制闸工程、河道工程、桥梁工程、管理中心和水闸工程管理区等项目。
  1.四、七塘横江计量节制闸工程
  为使曹娥江水资源按计划分配到各市,在各市之间的交界处建计量节制闸,在余慈边界小曹娥境内新建七塘横江、四塘横江计量节制闸各1座。两闸孔净宽均为5孔×6米,闸底高程均为0.50米。边界节制闸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及下游连接段组成。
  上游连接段由防渗铺盖、翼墙组成。上游翼墙为半径为10米的圆弧形,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扶臂式结构。
  闸室采用平底板开敞式结构,闸室底板垂直水流方向总长度48.4米,顺水流方向长度为17.2米。闸底板顶面高程为0.50米,底板厚1.2米,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设5扇6米×3.8米升卧式工作闸门,闸室上、下游侧各设一道检修门槽。闸室上部布置启闭机室,闭启机室长48.4米、宽8米、高6米,内设卷扬式启闭机5台。闸室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处理,桩底高程-26.50米,桩径0.8米,桩中心间距2.4~3.3米,共布设97根。
  下游连接段由翼墙、护坦、海漫组成,翼墙平面布置采用扩散角为10.9°的“八”字形墙,接半径10米的圆弧后垂直插入岸堤的型式。翼墙结构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扶臂式,翼墙顶高程4.50米。护坦总长10米,护坦厚0.6米,为C20钢筋混凝土结构。护坦后接M10浆砌块石海漫,厚0.4米,长8米,海漫后接抛石防冲槽,防冲槽长4米,深1米。
  2.河道工程
  (1)七塘横江。引水干线七塘横江自虞余边界的浦前闸闸下桩号0+000.00沿跃进江、七塘横江至余慈边界计量节制闸,全长19.84公里,河道采用复式断面,两岸堤防各5米,河底高程0.00米,采用二级护坡。堤顶高程4.20米,上植狗牙根草皮和垂柳一排。其中K0+000.00~K3+882.40段,设计河宽60米,河面宽50米;桩号K3+882.40~K19+840.00段,设计河宽50米,河面宽40米。
  (2)四塘横江四塘横江自跃进江与四塘横江交汇处的十六户村沿老河道自西向东拓浚至余慈计量边界节制闸,全长19.12公里,河面宽拓浚至25~40米。河底高程为0.00米,高程0.00~1.50米为1∶3.0的土坡,在高程1.50米处设置3米宽平台;高程1.50~3.00米为干(浆)砌块石直立挡墙,河道高程3.00米至堤顶(原始地面)种植麦冬草和胸径41~50毫米的大叶女贞(柳树)一排,株距5米。
  (3)引水支线。引水支线虞东河南段自虞余边界桩号南5+522.00,向南沿老河道拓浚经五五公路桥折向东至高速连接线桥,桩号6+682.00,全长1.16公里,河道采用复式断面,河面宽25~40米,河底宽为8米,河底高程为-0.50米。在高程1.50米处设置大于2米的平台,高程1.50米以上为干、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墙,墙顶高程3.0米至堤顶(原始地面)为土坡,坡度1∶2.0,采用白三叶草籽进行绿化护坡,种植胸径40~50毫米的杜英一排,株距5米。
  3.桥梁工程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引水河道拓浚和陆地开挖后,需拆除原有桥梁,同时对于一些年久失修,且不能满足当今运输迫切需要的老桥,也考虑予以重建。桥梁规模及选址按照现状结合交通规划。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共改建跨河桥梁40座,其中:七塘横江33座,四塘横江5座,虞东河南段2座。桥梁梁底控制标高为4.73米。跨河桥梁设计荷载,公路桥为公路——Ⅱ级,机耕桥为公路—Ⅱ级折减。
  本工程桥梁采用预制预应力空心板梁桥,板厚0.75~0.9米,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结构,桥台均采用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桥面板采用C40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及绞缝采用C30~C40混凝土;人行道、安全带、护栏底座及栏杆均采用C20混凝土;桥墩、桥台盖梁、墩、台柱及撑梁采用C25混凝土;灌注桩采用C25水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采用直径15毫米钢绞线;浆砌块石桥台挡土墙采用M10;支座采用橡胶支座。4.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为加强对引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区项目,为工程标准化管理创造条件。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在七塘横江桩号13+288.44处建有管理区用房;在四塘横江、七塘横江计量节制闸建有水闸管理用房。
  管理区总建设面积为21105平方米,其中防汛物资储存区面积5935平方米,绿化面积9254平方米,房屋建筑总面积1456.3平方米。
  四塘横江、七塘横江计量节制闸管理点管理用房面积为776平方米,绿化面积为22098平方米。
  (四)建设程序与管理
  1.前期工作
  工程指挥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根据浙东引水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2004年6月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2004〕123号文批准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2005年11月,浙江省发改委以浙农改农经〔2005〕1065号文批复《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10月,浙江省水利厅以浙水许〔2004〕33号文批复同意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2005年5月,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以浙环建〔2005〕53号文批复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环评报告;2006年3月,宁波市发改委以甬发改投资〔2006〕146号文批复《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初步设计报告》,工程概算投资47006.1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1243.65万元,政策处理费用25762.51万元;2007年11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2007〕912号文批复同意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建设用地。
  2.工程管理
  2006年3月1日,根据余姚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精神,成立了余姚市曹娥江引水工程领导小组和余姚市曹娥江引水工程指挥部,市长助理、市水利局局长王祥林任总指挥,姚俊杰、黄伯森任副指挥。下设办公室、工程科、政策科和财务科。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项目法人是余姚市曹娥江引水工程指挥部。
  设计单位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其中桥梁工程与宁波市交通设计院联合设计,两闸管理区及工程管理中心设计单位为浙江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为杭州亚太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七塘横江)、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监理有限公司(四塘横江、七塘横江边界计量节制闸)、余姚市天正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闸管理区、工程管理中心)、宁波三江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四塘横江Ⅰ、Ⅱ、Ⅲ标段)、浙江东洲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四塘横江Ⅳ、Ⅴ、Ⅵ标段、虞东河南段)。
  施工单位为浙江凌云水利水电建筑有限公司(四塘横江边界计量节制闸、七塘横江马字菜场段),浙江省水电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七塘横江边界计量节制闸),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闸管理区),宁波天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区),绍兴市第一水利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四塘横江I标段),江西省宜春市土木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四塘横江Ⅱ标段),湖北宏盛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四塘横江Ⅲ标段),江西中泽建设有限公司(四塘横江Ⅳ标段),郑州黄河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四塘横江V标段),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公司(四塘横江Ⅵ标段),宁波盛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七塘横江I标段),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七塘横江Ⅱ标段、Ⅳ标段),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七塘横江Ⅲ标段、Ⅵ标段),浙江江南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七塘横江V标段),苍南县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虞东河南段)。
  工程质量监督单位为宁波市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2006年8月7日以甬水质监〔2006〕52号文成立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质量监督小组。
  3.工程招投标
  为规范工程管理,2006年4月26日宁波市重点工程领导小组以甬重领〔2006〕17号文《关于组建余姚市曹娥江引水工程招标领导小组的批复》,同意成立由宁波市发改委、宁波市水利局、余姚市发改局、余姚市财政局、余姚市水利局、工程指挥部等单位组成的余姚市曹娥江引水工程招标领导小组。本工程所有招标项目的招标形式、方案决策、评标办法等由招标领导小组审议讨论并确定。然后进入宁波市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标,严格按法定程序操作,由宁波市重招办、监察、公证部门全过程监督。
  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共有22个招标项目,其中:施工项目19个,监理项目3个。总金额达12521万元,通过招标节约投资1851万元,节约14.8%,见表4-3。
  指挥部对所有标段工程全部实行“阳光招标”,委托信誉度较高的浙江科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招标代理服务,所有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方案、评标办法等均由招标领导小组审议讨论并确定,本工程共召开了7次招标领导小组会议。然后进入宁波市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标,资格审查除采用专家评审和查“黑名单”制外,还要求施工单位法人代表亲自到场,招标文件严格规范使用示范文本,并由宁波市重招办备案管理,评标专家均按规定从宁波市重点工程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进行独立评分,招标全过程由宁波市重招办、监察和公证部门进行监督和公证,防止“人情工程”,杜绝“暗箱操作”,坚持规范化、透明化作业。
  指挥部认真履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实行法人代表约见制度,工程中标后,约见中标单位法人代表前来签约,杜绝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实行证书保管制度,工程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证书由指挥部代为保管,直至该项目主体工程结束;实行合同备案管理制度,所有施工合同,均由宁波市重招办备案管理;实行考勤和违约金制度,对合同承诺的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考勤;实行设计变更审批制度,工程设计变更严格按《关于余姚市国家项目工程变更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精神执行,审批手续完备。
  4.工程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河道工程是长距离的线性工程,具有面广、量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为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指挥部严格贯彻“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保体系,从设计、监理、施工等各个环节对工程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工程指挥部始终把质量和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对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监督和管理。①建立规范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制度内容涉及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监理管理、工程质量检查、工程例会、工程签证、工程款支付、法人代表约见、业主标段负责人责任制等诸多方面,以制度来规范建设行为,推进工程质量管理;②严把工程质量三道关,工程设计关、现场监督关、检测数据关。
  监理单位坚持“质量第一、预控为先”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控制。开工前,监理部按《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要求,提出质量检查的标准和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重点就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人员资质进行审查,确立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巡视旁站监理,严格每道工序质量关,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三检制”。严把材料质量关,所有工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必须以取样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工程质量监督小组以不定期抽查形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在抓好指挥部、监理单位工程质保体系的同时,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改进或整改。
  5.工期投资控制
  (1)工期。2006年6月28日,四塘横江边界节制闸开始动工建设,标志着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的开工建设。2010年3月25日,七塘横江马字菜场段完工。至此,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全线完工。实现了“两年通水,三年建成”的目标。
  (2)投资控制。为打造“廉洁工程”,指挥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与监管高度重视。①严格财务制度,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工程单独设置基建账务,单独开设银行账户,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范围,厉行节约,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②加强财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不滞留、不截留、不挪用,确保资金安全;③规范资金拨付手续的审批,及时办理资金拨付;④实行工程款支付审核制度,工程款项的结算拨付,做到现场监理签字,监理部签证,业主标段负责人复核,工程科审核,指挥部分管领导核定,主管领导批准,规范有序,严格按工程签证和财务制度办理。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河道工程共疏浚河道七塘横江19.84公里、四塘横江19.12公里、引水支线虞东河南段长1.16公里;累计完成土方开挖252.31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3.17万立方米,钢筋制安1231吨,干浆砌石砌筑7.18万立方米,石渣填筑15.59万立方米,草皮绿化38.57万平方米,护坡植树14969棵。
  桥梁工程共新建桥梁40座;累计完成钻孔灌注桩11200.7米,浇筑混凝土1.53万立方米,钢筋制安1579.5吨。
  工程计量和结算的规范管理,既节约了投资,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验收
  余姚市曹娥江引水工程共有七塘横江I标段河道工程等19个施工标段。各标段均已建设完工,并完成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工程整体竣工验收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完成。
  (五)安全生产
  指挥部始终把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体做到:①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指挥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各施工单位也相应成立各自安全生产小组;②建立事故救援应急预案和防台防汛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③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通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和检查活动等形式,排除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工程建设期间,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在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指挥部规范管理,成效显著,工程指挥部2007年、2008年度被评为宁波市重点工程先进集体。
  (六)工程效益
  工程穿越上虞、余姚、慈溪三市,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的建设可向上虞、余姚、慈溪提供优质的曹娥江径流,90%保证率的水量分别为1.1亿立方米、0.7亿立方米、2.4亿立方米,可解决三市现状水平年及规划水平年的缺水问题。
  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的建设可明显改善引水沿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的河网水环境,提高钱塘江南岸环杭州湾地区的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绿色浙江的一个良好载体。
  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的建设,疏通了各县(市)的汇水、排水连通河道,有利于提高各县(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可以加快当地涝水的汇集,从而减少当地的受涝时间,有利于提高当地的防洪排涝能力。
  该工程的建设对浙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长三角”南翼城市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七)移民与环境影响
  1.移民安置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共征收土地1260.1696亩,安置用地92.435亩,拆迁房屋41325.19平方米,拆迁安置219户657人,拆迁企业8家,迁移各类管道2000米,供电、广电、电信线路23.7公里。按有关政策被拆迁户均落实安排了相应的宅基地,集中新建了安置小区,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共划分为4个防治分区,分别为节制闸防治区、河道沿线防治区、弃土填筑防治区及其他防治区。各防治分区具体范围及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内容如下:
  (1)节制闸防治区(I区)。节制闸防治区包括四塘横江节制闸及闸区、七塘横江节制闸及闸区、工程管理区占地。施工期间,对该防治区的钻渣及回填土方进行临时防护;竣工后,对该区内空地及挖填裸露面进行场地清理、土地平整、植树种草。
  (2)河道沿线防治区(Ⅱ区)。河道沿线防治区包括七塘横江(19.84公里)、四塘横江(19.12公里)、虞东河南段(1.16公里)河道主体(包含河道外侧5米管理范围)。施工期间,对该区回填土方进行临时防护,对河道采取工程措施(包括混凝土底板、浆砌石挡墙护岸等)以保证河岸稳定;土建完工后,对河道管理范围内裸露面采取植被恢复措施。
  (3)弃土填筑防治区(Ⅲ区)。弃土填筑防治区包括本段工程所有弃土场。对弃土场事先修筑土围堰,并在周围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施工结束后,待弃土场表面干化,对其撒播混合草籽以恢复植被。
  (4)其他防治区(Ⅳ区)。其他防治区包括拆迁安置区、施工临时占地和桥梁施工区。土建工程完成后,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场地平整,并恢复原有的土地功能。拆迁安置区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严禁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施工结束后,对安置区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和绿化,以防止水土流失。桥梁施工期间,加强对回填土方的临时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避免弃渣淤积河道。
  2010年3月工程完工,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共完成水土保持投资1397.23万元。
  工程完工运行以来,建成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正常,满足水土保持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水土保持措施发挥的效益较为显著,工程区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指挥部认真履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实行法人代表约见制度,工程中标后,约见中标单位法人代表前来签约,杜绝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实行证书保管制度,工程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证书由指挥部代为保管,直至该项目主体工程结束;实行合同备案管理制度,所有施工合同,均由宁波市重招办备案管理;实行考勤和违约金制度,对合同承诺的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考勤;实行设计变更审批制度,工程设计变更严格按《关于余姚市国家项目工程变更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精神执行,审批手续完备。
  4.工程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河道工程是长距离的线性工程,具有面广、量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为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指挥部严格贯彻“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保体系,从设计、监理、施工等各个环节对工程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工程指挥部始终把质量和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对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监督和管理。①建立规范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制度内容涉及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监理管理、工程质量检查、工程例会、工程签证、工程款支付、法人代表约见、业主标段负责人责任制等诸多方面,以制度来规范建设行为,推进工程质量管理;②严把工程质量三道关,工程设计关、现场监督关、检测数据关。
  监理单位坚持“质量第一、预控为先”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控制。开工前,监理部按《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要求,提出质量检查的标准和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重点就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人员资质进行审查,确立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巡视旁站监理,严格每道工序质量关,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三检制”。严把材料质量关,所有工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必须以取样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工程质量监督小组以不定期抽查形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在抓好指挥部、监理单位工程质保体系的同时,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改进或整改。
  5.工期投资控制
  (1)工期。2006年6月28日,四塘横江边界节制闸开始动工建设,标志着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的开工建设。2010年3月25日,七塘横江马字菜场段完工。至此,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全线完工。实现了“两年通水,三年建成”的目标。
  (2)投资控制。为打造“廉洁工程”,指挥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与监管高度重视。①严格财务制度,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工程单独设置基建账务,单独开设银行账户,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范围,厉行节约,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②加强财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不滞留、不截留、不挪用,确保资金安全;③规范资金拨付手续的审批,及时办理资金拨付;④实行工程款支付审核制度,工程款项的结算拨付,做到现场监理签字,监理部签证,业主标段负责人复核,工程科审核,指挥部分管领导核定,主管领导批准,规范有序,严格按工程签证和财务制度办理。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河道工程共疏浚河道七塘横江19.84公里、四塘横江19.12公里、引水支线虞东河南段长1.16公里;累计完成土方开挖252.31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3.17万立方米,钢筋制安1231吨,干浆砌石砌筑7.18万立方米,石渣填筑15.59万立方米,草皮绿化38.57万平方米,护坡植树14969棵。
  桥梁工程共新建桥梁40座;累计完成钻孔灌注桩11200.7米,浇筑混凝土1.53万立方米,钢筋制安1579.5吨。
  工程计量和结算的规范管理,既节约了投资,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验收
  余姚市曹娥江引水工程共有七塘横江I标段河道工程等19个施工标段。各标段均已建设完工,并完成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全部符合设计要求。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工程整体竣工验收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完成。
  (五)安全生产
  指挥部始终把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体做到:①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指挥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各施工单位也相应成立各自安全生产小组;②建立事故救援应急预案和防台防汛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③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通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和检查活动等形式,排除隐患,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工程建设期间,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在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指挥部规范管理,成效显著,工程指挥部2007年、2008年度被评为宁波市重点工程先进集体。
  (六)工程效益
  工程穿越上虞、余姚、慈溪三市,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的建设可向上虞、余姚、慈溪提供优质的曹娥江径流,90%保证率的水量分别为1.1亿立方米、0.7亿立方米、2.4亿立方米,可解决三市现状水平年及规划水平年的缺水问题。
  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的建设可明显改善引水沿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的河网水环境,提高钱塘江南岸环杭州湾地区的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绿色浙江的一个良好载体。
  通过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的建设,疏通了各县(市)的汇水、排水连通河道,有利于提高各县(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可以加快当地涝水的汇集,从而减少当地的受涝时间,有利于提高当地的防洪排涝能力。
  该工程的建设对浙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长三角”南翼城市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七)移民与环境影响
  1.移民安置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共征收土地1260.1696亩,安置用地92.435亩,拆迁房屋41325.19平方米,拆迁安置219户657人,拆迁企业8家,迁移各类管道2000米,供电、广电、电信线路23.7公里。按有关政策被拆迁户均落实安排了相应的宅基地,集中新建了安置小区,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共划分为4个防治分区,分别为节制闸防治区、河道沿线防治区、弃土填筑防治区及其他防治区。各防治分区具体范围及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内容如下:
  (1)节制闸防治区(I区)。节制闸防治区包括四塘横江节制闸及闸区、七塘横江节制闸及闸区、工程管理区占地。施工期间,对该防治区的钻渣及回填土方进行临时防护;竣工后,对该区内空地及挖填裸露面进行场地清理、土地平整、植树种草。
  (2)河道沿线防治区(Ⅱ区)。河道沿线防治区包括七塘横江(19.84公里)、四塘横江(19.12公里)、虞东河南段(1.16公里)河道主体(包含河道外侧5米管理范围)。施工期间,对该区回填土方进行临时防护,对河道采取工程措施(包括混凝土底板、浆砌石挡墙护岸等)以保证河岸稳定;土建完工后,对河道管理范围内裸露面采取植被恢复措施。
  (3)弃土填筑防治区(Ⅲ区)。弃土填筑防治区包括本段工程所有弃土场。对弃土场事先修筑土围堰,并在周围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施工结束后,待弃土场表面干化,对其撒播混合草籽以恢复植被。
  (4)其他防治区(Ⅳ区)。其他防治区包括拆迁安置区、施工临时占地和桥梁施工区。土建工程完成后,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场地平整,并恢复原有的土地功能。拆迁安置区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严禁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施工结束后,对安置区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和绿化,以防止水土流失。桥梁施工期间,加强对回填土方的临时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避免弃渣淤积河道。
  2010年3月工程完工,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余姚段)共完成水土保持投资1397.23万元。
  工程完工运行以来,建成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正常,满足水土保持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水土保持措施发挥的效益较为显著,工程区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