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湖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3108
颗粒名称:
三、湖泊
分类号:
P343.3
页数:
3
页码:
74-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在海浸时期,海水直拍四明山麓,平原为浅海区。山区剥蚀下泄泥沙在海潮顶推作用下,沉积成沙洲。沙洲逐步扩大外移,海侵水退后,外缘形成海岸,内侧形成泻湖。泻湖经沼泽化逐步淤成平原,低洼处遗留、淡化而成湖泊。姚江北部山麓地带遗留一大批湖泊群。由于历代淤废、垦殖,现尚存5处,大多面积缩小,蓄水不多;部分改建成水库。
关键词:
余姚市
自然环境
湖泊
内容
余姚市在海浸时期,海水直拍四明山麓,平原为浅海区。山区剥蚀下泄泥沙在海潮顶推作用下,沉积成沙洲。沙洲逐步扩大外移,海侵水退后,外缘形成海岸,内侧形成泻湖。泻湖经沼泽化逐步淤成平原,低洼处遗留、淡化而成湖泊。姚江北部山麓地带遗留一大批湖泊群。由于历代淤废、垦殖,现尚存5处,大多面积缩小,蓄水不多;部分改建成水库。
(一)现存湖泊
(1)牟山湖。一名西湖,明嘉靖后曾被垦为田,万历年间铲田复湖,故又名新湖。湖位于余姚牟山镇,东傍狮子山,南倚姜山,西靠上虞旗山,北距湖塘。湖区集水面积18.5平方公里,湖周长度为16公里。牟山湖原承东、南、西低山来水,1969年,又凿湖东南之五藏岙,经四明湖马渚干渠引四明湖水。牟山湖于原始社会末至春秋时期由泻湖演化而成。清光绪《余姚县志》载,湖“周五百顷二十三亩三角二十步”。光绪年间测得牟山湖“周积十二万九千六百弓,外实积四百八十八万八千弓”。民国4年(1915年)湖面积为1万余亩。民国21年(1932年),浙江省水利局测得牟山湖面积703.7公顷(合10555.5亩),灌溉面积约11400公顷(合171000亩)。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培修湖塘。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整治从2004年开始启动,至2007年春全面完成挖土、建堤及其他配套工程。新的湖水面积约为3.36平方公里(合5040亩),其中湖心岛为0.36平方公里,湖底高程0.13米,平均水深3.97米,正常蓄水量为885万立方米。现通过泗门自来水厂每天向姚西北四镇居民供自来水2.3万立方米,还用于湖区周围农田的灌溉。
(2)乐安湖。在余姚马渚镇云楼寺前村南,五藏岙村东北。光绪《余姚县志》载:乐安湖“周二十九顷十五亩二角。西、北距山,东、南限本湖之塘。灌田一千二百亩。土门三”。乐安湖成湖诸因与牟山湖同,1949年湖面800亩,1952年围田过半,后又有垦殖。1984年,所剩100余亩水面改为鱼塘。
(3)臧墅湖。在余姚马渚镇云楼臧墅湖村西。光绪《余姚县志》载:臧墅湖“周八顷二十五亩二十五步。西、北距山,东、南限本湖之塘,灌田四百亩。土门一”。1984年,280余亩湖面均改为鱼塘。
(4)小楂湖。在余姚马渚镇云楼杨岐岙村附近,处余姚、上虞交界。湖中以堤为界。光绪《余姚县志》载:小楂湖“周五十五顷一十亩一角四十步。灌田一十二顷”。现有水面480亩均改为鱼塘。
(5)余支湖。又名莺山湖、杏山湖,在黄家埠镇回龙村。光绪《余姚县志》载:湖“周五百顷二十三亩三角二十步”。宋嘉泰《会稽志》作“周二十里,有土门七所”。清乾隆年间,即有议垦湖者。光绪二十五年前即有人私垦。民国5年开垦1974亩。新中国成立初,湖面仅存1200亩。现45亩为精养鱼塘,其余均垦为田。
(二)已废湖泊(包括改建水库的湖泊)
(1)穴湖。位于余姚城东双河。旧志载:湖在县东一十二里冶山一都。湖周七顷四十五亩二角四十步。灌田三十顷。1954年改建为水库,筑有长375米、高8.5米主坝和长70米、高8.7米副坝各一座。集雨面积2.52平方公里,库容127万立方米。
(2)楂湖(遮湖)。位于余姚城东南。旧志载,湖在原通德乡二都。湖周三十亩,灌田八十亩。20世纪50年代,改建成山塘水库。
(3)桐树湖。位于余姚低塘历山。旧志载,湖在原龙泉乡一都。湖周十一顷有奇。宋庆元四年(1198年)县令施宿以高印无水利,将七百四十五亩作田布种。每年课其税,入海堤仓,为筑塘之费。存四百亩有奇。至清康熙时多废为田,现仅存一勺。
(4)前溪湖。位于余姚城西南。旧志载,湖在原凤亭乡,湖周二百亩。1957年改建为水库,筑有长365米、高11米主坝和长180米、高10米副坝各一座。集雨面积4.43平方公里,总库容232万立方米。
(5)鸭荡湖。或称雁荡湖、雁湖,位于余姚城西南。旧志载,湖在原凤亭乡二都。湖周二百亩有奇,灌田三顷一十亩。1949年后一度改为田。1984年,复湖后改为鱼塘。
(6)千金湖。位于黄家埠镇东。旧志载,湖在原兰风乡二都。湖周一千亩有奇,灌田一千顷有奇。因物产丰阜,有日产千金之誉,故称千金湖。后多淤废,今存约50亩改为鱼塘。
(7)黄沙湖。在今余姚低塘历山。宋时面积10333亩,灌田1万亩。清道光年间屡遭私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都刻石立碑禁垦。1960年后,逐年围湖改田,曾建农场,湖废。
(8)松阳湖。在原通德乡三都(今梨洲街道明伟一带)。旧志载湖阔七十亩,荫田一顷九十亩。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丈量作田,遂为废湖。
(9)乌戌湖(乌玉湖)。在原龙泉乡一都(今低塘街道郑巷东)。旧志载湖周三十四亩,灌田八十亩,民国时淤废。
(10)蒲阳湖。在原凤亭乡(今兰江街道凤亭村)。旧志载湖周五百亩。约于民国时废湖垦为田。
(11)莫家湖。在原凤亭乡二都(今兰江街道凤亭村)。旧志载湖周三百亩,灌田一千亩有奇,新中国成立之初废湖垦为田。
(12)赵兰湖。在原凤亭乡二都(今兰江街道凤亭村)。旧志载湖周五十亩有奇,解放前后湖废垦为田。
(13)西泉湖。在原双雁乡二都(今梨洲街道一带)。旧志载湖仅八亩三角,荫田三百八十六亩有奇。其源自叶家潭涌出,流于何家潭、天井潭注于湖,今废。
(14)东泉湖。在原双雁乡一都(今梨洲街道一带)。旧志载湖周二十三亩二角。泉源流注以为湖,冬、夏不涸,灌田三千亩,今废。
(15)独姥湖(姥湖)。在原烛溪乡一都(今低塘东)。旧志载湖周四顷三十六亩二角四十步,灌田三十顷,现垦为田。
(16)新湖。在原烛溪乡一都(今低塘黄清堰东)。旧志载湖周四顷三亩一角二十步,灌田五顷,今垦为田。
(17)新海湖。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汝仇湖北(今临山、湖堤一带)。旧志载湖周一千亩。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筑临山卫城,塞汝仇湖。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补汝仇湖,在湖北滨海地筑塘蓄水,湖于民国时废。
知识出处
《余姚市水利志》
出版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余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自然环境、灾害与防汛防旱、水利规划、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城乡供水水源工程、水政执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