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计划生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957
颗粒名称: 人口与计划生育
分类号: C924.21;C924.25
页数: 3
页码: 262-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开展工作,其中包括宣传教育、性别比治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依法行政、基层基础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2013年 计划生育

内容

【概况】
  2013年,全市共出生588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3%‰,户籍人口连续11年保持负增长;计划生育率达97.08%,多孩违法生育发生率控制在0.4%以内;全员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10.18: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体运行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宣传教育】
  强化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巩固、更新人口宣传阵地,同时注重高标准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园创建,在市青春期人口健康主题馆投入25万元开设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展厅,提升青少年生殖健康理念;投入128万元建成以梁弄红色计生风景线及凤山街道、朗霞街道人口家庭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人口文化宣传精品阵地。
  强化宣传倡导和社会舆论引导:围绕性别比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投入30余万元,在市广播电台每日早中晚各一次、市电视台每日6次,播放出生性别比治理标语及打击“两非”公益广告,并制作固定宣传标语638幅、宣传折页20万册。策划百场电影进百村、十佳幸福女儿家庭评选及以“关爱女孩、抑制两非、你我同行”为主题的“5·29”纪念活动,向群众传递幸福家庭理念,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依托电视、网站、报纸等多种载体进行立体式宣传,制作免费孕前优生健康大礼包、优生健康知识小册子5000份;依托村计生服务网络开展面对面宣传动员,发放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服务卡3000余份。
  强化青春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筹划15所重点学校开展青春期项目示范学校创建,全年共有31所学校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完成7500余名学生的PLA培训及150名家长的培训工作。抓“三优”指导中心建设,积极探索0~3岁婴幼儿早教、孕期培训等教育模式,目标人群受教育面达80%以上。
  【性别比治理】
  为突破性别比治理瓶颈,遏制持续偏高趋势,将性别比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按照“依法抓查处、核心抓制度”的思路,找准主攻方向,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推行“统筹协调、季度通报、市一把手约谈镇一把手、不定期督察、考核评估、经常性打击‘两非’、孕前告知、重点对象跟踪管理”等八项制度,从强化责任落实、宣传引导、孕情监管、两非打击等方面着手,累计对4787名外来重点人员进行管理,劝返或承诺回户籍地生产1011人;组织对25家民营医疗机构开展186批次巡查,对5家民营医疗机构进行处罚,收缴罚款17.26万元;查处典型“两非”案件2例,判处拘役3人、有期徒刑1人。八项制度的推行较好扭转全市性别比持续偏高局面,全市年度总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3.98个百分点,低于宁波市定考核目标3.36个百分点。性别比治理被评为宁波市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创新奖。
  【优质服务】
  继续增强技术保障。新建HIV初筛、LCT和分子实验室,新增免费孕前优生HIV检测、宫颈TCT和乳腺彩色B超检验项目,确保国家孕前优生检查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发现高风险对象765人次,并及时落实有效的风险评估、指导及随访工作。全市开展免费孕前检查8(00余例,宁波下达目标任务完成率达102%。余姚市代表省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国第四次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获总成绩优秀。
  构建连锁服务阵地。着眼家庭成员健康需求,按照筹建市镇连锁服务机构的理念,探索创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投资50余万元在凤山街道
  和兰江街道四明社区率先完成镇村二级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各类人群提供家庭健康类指导服务。拓展乡镇(街道)服务站职能,人口计生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该服务运作模式被宁波市人口计生委授予年度管理创新奖。
  深化民生服务工程。着眼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启动计生指导站与人民医院“两癌”规范化筛查与诊治合作项目,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推广免费B超乳腺检查服务,引进宫颈癌筛查及病毒癌基因检测新技术,提高“两癌”筛查水平。全年开展生殖健康服务29594人次,宫颈TCT筛查27845例,乳腺B超检查25190例,确诊早期癌变17例。市计生指导站流产对象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上升近30%,育龄群众科学避孕意识得到增强。
  【利益导向】
  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意外伤残和死亡补助、计划生育并发症补助等计生奖励优先优惠政策,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得实惠。全年发放奖扶金2106.072万元,比上年增加288.19万元。对34户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和14户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进行救助,共发放救扶金36.1万元。
  探索长效帮困救助社会化机制。深化“亲情关爱,情暖夕阳”服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生育关怀行动”行动,各乡镇(街道)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一对一”的志愿者结对帮扶,其中黄家埠镇、朗霞街道均已形成长效帮扶机制,实现帮扶常态化。利用生育关怀基金,以节日慰问、紧急救助及项目扶持相结合,帮助解决部分家庭的实际困难,市镇村三级计生协慰问困难计生家庭、干部1014户,送慰问金约52.44万元。特大洪灾发生后,市计生协为全市215户受灾失独家庭赠送价值7万元的慰问品。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注重属地管理。组建流动人口计生基础、怀孕及出生三大数据库,为有效开展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加强信息采集及生育全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大排查活动,做到所采集孕期信息每周梳理、反馈、核对,实现重点对象一对一跟踪管理。持续高位波动的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得到有效遏制。
  注重均等服务。广泛宣传各类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和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鼓励流动人口合理避孕、减少非意愿妊娠,促进生殖健康。搭建免费服务平台,通过继续发放四项手术服务卡、分娩救助卡等形式,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优质服务,减轻外来育妇的生育节育负担。全市开展免费孕环检和妇女病检查16953人次。
  注重特惠关爱。开展“关爱新余姚人”千例TCT免费筛查活动,各乡镇(街道)全面完成筛查任务,促进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鼓励全市待孕流动人口育妇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测,有效减少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依法行政】
  规范征收。把依法行政摆上突出位置,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征收工作综合性指导意见,推进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系建设,做到各乡镇(街道)自由裁量权使用标准统一。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共作出行政征收决定书245份,征收金额达752.95万元,无一起群众投诉、行政败诉和恶性案件发生,全社会依法生育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法治化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实数统计。完善政务信息系统、农村计生奖扶管理系统、人口家庭服务平台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七大平台建设,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提供服务。全年提交补充流动人口信息8万余条、录入完善生殖健康档案信息15万余例。配合完成国家全员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及抽样框的编制工作。
  【基层基础】
  协会组织建设。由市委出台文件,明确镇、村计生协专职人员配备要求,构建全市各乡镇(街道)计生协会会长、专职副会长及秘书长均由专人担任的协会网络。推进基层自治建设,继续抓好章程制订过程中关于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和对违反计划生育家庭户惩罚的条款的制订。
  基层自治建设。发挥村民自治章程导向约束作用,继续抓好章程制订过程中关于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和对违反计划生育家庭户惩罚的条款的制订。做好村(居)民自治示范村、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自治示范村达20%,示范企业达已建企业协会总数的10%。
  计生队伍建设。着眼群众公共管理服务需求,秉承“优化市级、完善乡级、规范村级”的原则,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机构。策划实施生殖健康咨询师、新到岗计生干部以及技术人员岗位练兵等针对各个层级干部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教育。全市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整体面貌得到新提升。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