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953
颗粒名称: 医疗卫生
分类号: R199
页数: 3
页码: 254-2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的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推进医改重点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才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2013年 医疗卫生机构

内容

【概况】
  201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7家,核定床位2412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280人,其中医生2690人,注册护士2230人。按照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11张、卫技人员6.32人、医生2.43人、护士2.5人。全年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826.60万人次,增加5.77%;出院总人数8.69万人次,增加9.48%;平均住院床日8.62天,比上年减少0.65天。全市平均期望寿命80.02岁,婴儿死亡率2.16%‰,孕产妇死亡率18/10万,住院分娩率100%。
  【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成功打赢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两场硬仗。灾后一周内,120急救车出动581车次,救治病人1200余人次;组织消杀人员1万余人次,对281个受灾村(社区)进行两轮防疫消杀,消杀面积6514万平方米;组织医疗队开展城乡巡回医疗和大型安置点驻点服务;派遣卫生监督人员在全市14家水厂进行驻点监督,对村级水站进行巡回抽检,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有7家单位分别被评为宁波市、余姚市和宁波市卫生系统抗洪救灾工作先进集体,13人被评为各级先进个人。
  【推进医改重点工作】
  启动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年度余姚市被省卫生厅列为全省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16个试点县(市)之一,从深化医疗资源共享中心建设、调研筹建医疗卫生联合体等方面探索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制订实施《余姚市市乡(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实施方案》。
  深化资源整合工作。继续加强五大中心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市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和新组建的市心电图会诊中心已与全市所有卫生院联网,市病理会诊中心已向市中医院、市二院、市四院提供会诊服务。各市级医院积极探索院内资源整合,推行多学科协作的一站式服务模
  式。市人民医院成立慢性肝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等专病诊疗中心。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推进村级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拟订《关于全面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市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上升,达23.09%。21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使用量达1.7亿元,让利群众药品利润1.39亿元。规划内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比例达73.50%。
  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参合率达98.1%,人均筹资标准由500元提高至540元,个人缴费仍维持150元不变。市内一、二、三级医院住院补偿比例分别提高到88%、78%、75%,统筹区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6.64%;住院最高补偿限额由每年12万元/人提高到15万元/人;参合老年人体检率达87.5%。。新增小病受惠定点医疗机构7家,定点机构总数达257家。全市医疗机构实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药占比下降15.4%。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建设,两项工程已完成桩基施工,其他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共完成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组建余姚市杏林投资有限公司,解决两大工程的筹资问题。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工程进入选址阶段。梨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分中心、朗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建设项目开始装修。市三院综合病房、低塘中心卫生院体检用房、三七市镇卫生院急诊综合楼、鹿亭乡卫生院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为载体,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以实施专业化诊疗规范和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规范诊疗行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医疗质量控制新模式,发挥质控组织作用,增强专业化监管能力,加强对医疗质量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市三院、四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分别通过二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和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评审。
  强化卫生院内涵建设。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化中心;梁弄中心卫生院等8家单位通过宁波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验收,累计已有18家成为宁波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诊治能力进一步提升,门急诊总量达425.52万人次,增加11.79%;药占比下降1.6%;抗菌素和静脉输液的使用率均控制在30%以下。
  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针对全市村卫生室现行规划不完善、举办主体不明确、医保(新农合)覆盖率低等问题,以市府办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和《余姚市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对全市村卫生室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明确村卫生室举办主体,修订村卫生室设置标准和准入条件,并确定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医保(新农合)定点范围、实施紧密型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任务。
  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市中医医院坚持走以中医服务为主的发展道路,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设置率达到100%,能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村卫生室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率达80%以上。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
  加大民营医疗机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有规模、有品牌的民营医院(护理院)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余姚舜辰绿康护理院床位50张,民营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增加2.1%。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健全公共卫生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达91%。市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达93.7%,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常住人口免费享受部分妇幼保健项目(孕妇人均336元、儿童人均255元)。完成新一轮妇女健康提升工程和“两癌”筛查项目,19.5万名妇女受益。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全市刚满周岁本地儿童、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分别达99.4%和97.7%。;20122013年度第二轮麻疹、式。市人民医院成立慢性肝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等专病诊疗中心。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推进村级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拟订《关于全面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市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上升,达23.09%。21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使用量达1.7亿元,让利群众药品利润1.39亿元。规划内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比例达73.50%。
  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参合率达98.1%,人均筹资标准由500元提高至540元,个人缴费仍维持150元不变。市内一、二、三级医院住院补偿比例分别提高到88%、78%、75%,统筹区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6.64%;住院最高补偿限额由每年12万元/人提高到15万元/人;参合老年人体检率达87.5%。。新增小病受惠定点医疗机构7家,定点机构总数达257家。全市医疗机构实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药占比下降15.4%。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建设,两项工程已完成桩基施工,其他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共完成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组建余姚市杏林投资有限公司,解决两大工程的筹资问题。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工程进入选址阶段。梨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分中心、朗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建设项目开始装修。市三院综合病房、低塘中心卫生院体检用房、三七市镇卫生院急诊综合楼、鹿亭乡卫生院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为载体,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以实施专业化诊疗规范和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规范诊疗行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医疗质量控制新模式,发挥质控组织作用,增强专业化监管能力,加强对医疗质量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市三院、四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分别通过二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和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评审。
  强化卫生院内涵建设。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化中心;梁弄中心卫生院等8家单位通过宁波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验收,累计已有18家成为宁波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诊治能力进一步提升,门急诊总量达425.52万人次,增加11.79%;药占比下降1.6%;抗菌素和静脉输液的使用率均控制在30%以下。
  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针对全市村卫生室现行规划不完善、举办主体不明确、医保(新农合)覆盖率低等问题,以市府办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和《余姚市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对全市村卫生室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明确村卫生室举办主体,修订村卫生室设置标准和准入条件,并确定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医保(新农合)定点范围、实施紧密型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任务。
  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市中医医院坚持走以中医服务为主的发展道路,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设置率达到100%,能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村卫生室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率达80%以上。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
  加大民营医疗机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有规模、有品牌的民营医院(护理院)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余姚舜辰绿康护理院床位50张,民营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增加2.1%。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健全公共卫生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达91%。市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达93.7%,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常住人口免费享受部分妇幼保健项目(孕妇人均336元、儿童人均255元)。完成新一轮妇女健康提升工程和“两癌”筛查项目,19.5万名妇女受益。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全市刚满周岁本地儿童、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分别达99.4%和97.7%。;20122013年度第二轮麻疹、脊灰疫苗集中式查漏补种分别达98.1%和97.9%;全市26家接种门诊全部达到宁波星级门诊或省规范化门诊标准。做好育龄妇女免费服用叶酸工作,待孕妇女叶酸服用率达99.5%。开展学生口腔保健工作,启动实施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项目。
  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年初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制订完善防控应急预案,加强物资储备,调整充实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加强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广泛开展健康宣传等工作,检测排除17例监测病例,成功阻止H7N9疫情在市境内的发生。全年共报告传染病22种6J42例,发病率下降3.2%,无重大疫情发生。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免费诊治政策,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率达到100%,结核病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达92.4%。
  探索推进医防整合工作模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控工作试点,实施重点慢病临床路径管理,实行社区慢性病防治星级医生制度,推广慢性病俱乐部等病人自我管理组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92.3%和87.5%,通过“省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凤山街道、兰江街道试点引用健康相关指标自助检测管理系统,社区医生契约式服务工作全面推行,已签约用户100183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24家单位成为市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单位。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等准入管理,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分级监管评定检查,开展民营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活动,配合计生部门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全年共取缔无证行医窝点93家(次),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9起。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等监督执法工作。
  规范妇幼保健工作。优化婚登婚检一站式服务模式,婚检率达96.7%。加强孕产妇管理,系统管理率达96.5%,对高危孕妇实施分级管理,实行产后出血病例报告制度,确保孕产妇安全。做好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母血清筛查率达96.4%,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听力筛查率99.1%%。做好儿童保健管理,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8.9%,0~2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8%。
  推进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无偿献血等工作。全市5600名精神病患者全部建卡并录入卫生部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继续实施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加大对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力度,发放救助卡3485张。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加大心理健康宣传与辅导力度。完善卫生应急保障机制,成功创建为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市)。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新增梁弄镇急救点。全市临床用血总量178万毫升,除16.5%的血量来自自体输血外,均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无输血安全事故发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省卫生城市复查。
  【提高人才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卫技人员统筹管理试点工作,会同市编委办对市属医院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制定出台《关于规范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跨系统工作调动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稳定医务人员队伍。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先后举办医院管理知识培训班和EMBA管理研修班。全年共招录卫技人员24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人。与温州医学院合作举办临床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市人民医院金平、吴立峰被评为市第三。批优秀中青年人才:依托市卫生进修学校培训各类人员1064人次。
  加快“名医名院”工程建设。继续加强与上海、杭州等“三甲”医院优势学科的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11家医院签约,共有15个学科与著名专家教授建立合作关系。支持省、宁波市级龙头学科、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区域优势学科品牌,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被评为全省县级医院中唯一的省区域专病中心。支持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立厅级科研项目4项、地市级科研项目3项、县市级科研项目12项,有5项新技术填补了市内空白,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数字卫生、增进健康”为目标,做好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化一期建设工程,实现与宁波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和部分数据上传。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