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883
颗粒名称: 农村工作
分类号: F322
页数: 4
页码: 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农村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宁波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转型提升促发展、生态文明美乡村、强村富民增福祉、改革创新添活力”的总体思路,克服春季H7N9禽流感、夏季高温干旱、秋季洪涝等灾害以及生产成本提高、市场波动加剧等不利因素,依靠上级指导帮助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建设有序推进,圆满完成年初各项既定目标任务,“三农”工作总体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 余姚市 2013年 农村

内容

【概况】
  2013年,全市农村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宁波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转型提升促发展、生态文明美乡村、强村富民增福祉、改革创新添活力”的总体思路,克服春季H7N9禽流感、夏季高温干旱、秋季洪涝等灾害以及生产成本提高、市场波动加剧等不利因素,依靠上级指导帮助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建设有序推进,圆满完成年初各项既定目标任务,“三农”工作总体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1.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10%。粮食总产量17.60万吨,减少3.3万吨,但仍完成目标任务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0938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9864元,增长10.5%。
  【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两区”建设进展顺利。1600公顷宁波市级标准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和农田地力提升工程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机插、烘干技术得到示范推广。
  现代农业“1312”工程全面展开。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2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和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批复实施。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加快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77.07公顷(累计10.97万公顷),新增规模经营面积276.6公顷(累计15.99万公顷)。
  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申报宁波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社4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6家,新组建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7家;新引进科技特派员团队19个,列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项目6项、宁波级9项。
  品牌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39个、宁波示范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农副产品商标129件(总数1593件)、农产品地理标准证明商标3件。举办第四届农博会,组织参加推介活动14个,累计接待国内外客商20余批次,实到外资10万美元、内资6000万元人民币。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水利建设投资10.83亿元,姚江干流防洪整治、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15.4%。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项目、四明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六期)基本完成年度计划。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713.33公顷,疏浚河道长度414千米,小流域治理4条,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受益3.5万人。牟山镇、小曹娥镇水环境示范镇建设及8个村级生态河道建设进展良好,5个乡镇(街道)水生态修复试点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成农村联网公路建设项目64个,共计82.8千米。公路收费站点全部撤销,境内通行实现“零收费”。改造提升农村菜市场26家,创建省级文明示范市场6家。新建6家村级综合服务社(总数68家)。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示范村(社区)5个,建设“五有”乡村气象站150个,新建(合建)中尺度气象自动站6个(总数42个),气象灾害监测密度达6千米。
  【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按照“五美三宜”要求,新创建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6个,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5个,创建宁波市级特色村2个、精品线1条、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乡镇1个。规划实施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规划设计31个,11个先行精品村确定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组织实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34个,建设资金1.4亿,受益约1.5万户。
  实施农房“两改”工作。完成农民多层公寓项目主体工程18个,总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安置农户4350户。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落实增减挂钩任务面积85.4公顷;完成土地整理项目3个,建成标准农田176公顷;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4440公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万公顷次,开展绿色防治技术2.35万公顷次。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宁波市级标准化养殖场创建项目10个,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治理21家、“三沼”治理提升项目4个;完成宁波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2个,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8%,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86.9%。
  推进“三边四化”和“森林余姚”创建。新增绿化面积767.8公顷、道路绿化52.3千米、河道绿化37.1千米,完成珍贵树种造林186.07公顷、抚育森林1600公顷,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3.21万公顷;新创建宁波市级以上森林村庄25个;基本完成7处重点废弃矿山治理年度任务;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全面建成“烟尘控制区”。
  【城乡居民乐业增收形势较好】
  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在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产品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及城乡居民乐业增收行动计划实施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9864元,增长10.5%,连续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幅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0938元,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持续缩小至2.06:1。
  推进农民转型培训工作。全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各类技能培训12739人次,开展技能鉴定8212人,转移就业率78%以上。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赴台湾参观考察101人。农产品经纪人、庄稼医生等业务知识培训800余人次。完成创业培训6133人,新增创业实体12227家,创业带动就业人数64803人。城乡劳动力就业率达97%。
  有效减轻农民因灾减收的压力。全年实施保险品种20个,总保费达1890万元,水灾定损理赔金额5450余万元。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人数342万人,直接营业收入3.42亿元,分别增长41.44%和28.46%。
  【民生保障持续扩面提质】
  农村社会保障扩面提升。全年新增4579人(总数29.2万人),全市户籍人员参加养老保险(障)率达8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140元,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人均每月提高5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500元,参合率98.1%;住院补偿率为76.6%,住院最高补偿限额(封顶线)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新增低保对象439户661人,退出低保488户786人,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每月524元,增长12.7%。
  农村教文卫事业进一步发展。学前教育回归公益性,完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8所,招生覆盖率达72%,40个中心村全部建有幼儿园(中心幼儿园教学点),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园率有望达85%。9年义务制教育普及率99.9%。加快推进以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启动实施《村卫生室设置规划》。提升改造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完成村落(社区)文化宫升级10个,新建室外健身路径60条,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5个,通过第四批省体育强市复评验收;全年举办“天天演”活动365场次,配送各类演出400场次,送电影下乡3396场次。新增宁波级文明村6个,宁波市级以上文明村总数10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
  【四明山老区开发保护齐头并进】
  老区经济全面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42亿元,增长7.1%。其中,工业63.92亿元,农业6.95亿元,第三产业14.55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1259元,增加18.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82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建立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1.4万余公顷,组建茶叶、竹笋、花卉等专业合作社(协会)9家,茶叶产值8146万元,春笋产值4909万元,高山家禽养殖产值2700余万元,花木产业产值2.48亿元,增长4%。
  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年接待农家乐游客254.9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1.7亿元,增长31%。
  村级集体经济组团发展。落实梁弄镇17个村共同参股新建集镇菜市场项目,26个经济薄弱村运行经费得到保障。
  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提升工程。完成欠发达地区11个村的改造提升项目,总预算投资3545.25元。完成下山移民340户1080人,实施整拆自然村8个。
  开展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3期,受训2300余人。实施低收入农户生产性项目扶持办法,落实低收入农户生产型扶持补助资金84万元。
  【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
  完成前三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总结评估工作,形成《余姚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自评报告》,制订出台《余姚市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区域统筹发展机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发展。上年,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92.04分,居全省第六、宁波第三,进入全面融合阶段。泗门镇谢家路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成果,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各25本,共质(抵)贷款授信220万元。黄家埠镇回龙村农房抵押贷款授信16户,发放贷款222.8万元,贷款余额99万元。“道德银行”贷款累放户数1039户,累放金额6166万元;贷款户数447户,贷款余额2751万元。启动乡村卫生一体化试点工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展开,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药占比下降15.400/0,市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22.1%。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水利基层服务管理站均已完成挂牌,156个村级水利基层服务体系改革也已完成。
  【“三农”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选聘分离全面推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开班培训+学历教育+实践锻炼+监督考核”的村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任职激励金制度,实施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四星级及以上基层党组织达65.8%。在抗洪救灾和灾后共建_T作中,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切实发挥,城乡灾后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
  推进农村社区规范化管理。累计有259个村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率97.7%。实行“三资”数字电视公开,村级“三资”管理、“阳光村务”工作继续走在宁波乃至全省前列。
  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374名农指员为所驻村确立经济发展项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310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3249万元,捐赠物资折合资金近550万元。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2-2013年,全市共确立扶持项目41个,下拨补助资金2583.88万元,预期年收益率8%左右,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4400万元,增长12.2%,超目标任务数4.2个百分点。村级减债成效明显,10个乡镇(街道)的16个村共减债4409.38万元。
  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从重数量达标向重质量达标转变,创建宁波及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余姚市级民主法治村达标率达89.4%。全面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健全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机制,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