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880
颗粒名称: 司法行政
分类号: D926.1
页数: 3
页码: 149-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司法行政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各项职能,为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法律服务,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营造法制环境,为构建和谐幸福新余姚打下法治基础,较好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关键词: 余姚市 2013年 司法

内容

【概况】
  2013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各项职能,为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法律服务,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营造法制环境,为构建和谐幸福新余姚打下法治基础,较好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开展重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公务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重点围绕“三改一拆”工作开展法制宣传,发放宣传挂图700份、宣传折页300份。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打造城乡法治文化样板景观。在城区兰墅公园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园,指导河姆渡镇翁方村、兰江街道名仕花园、黄家埠镇韩夏村、梁弄镇横坎头村率先建成法治文化园和法治文化长廊。
  推进重点对象普法教育。根据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的不同特点,充实、规范“法律六进”内容、途径和方式。联合市委组织部对57名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合格率100%。配合市府办开展市长学法日活动5次。9月份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年度学法用法考试活动。依托法制副校长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组织开展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推进青少年普法“五进”工作(法律学习进校园、法制讲座进课堂、学法体验进基地、法律宣传进阵地、普法教育进社区)。指导实验学校、梁弄镇小开展宁波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深化企业普法工作,以“小餐厅大课堂”普法品牌为基础,推进职工法制学校、普法队伍、月度例会、普法光碟、法制宣传窗、法律顾问“六个一”的企业普法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加强农村党员、“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的法律培训,增强其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防范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加强对网吧、城乡结合部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普法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社会闲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
  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指导黄家埠镇韩夏村和梁弄镇横坎头村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指导低塘街道西郑巷村、泗门镇湖北村、河姆渡镇翁方村创建宁波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累计共有全国级民主法治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4个,宁波级民主法治村40个。
  完成中期督导检查。对2011年以来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和自查,市普法办对10个乡镇、街道和10个市直单位进行抽查。8月份,省“六五”普法督导检查组对余姚市“六五”普法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实地查看梨洲街道明伟村、宁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法治文化公园,对余姚市“六五”普法工作给予肯定。
  开展媒体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大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市广播电台推出《生活与法》栏目,同时继续发挥余姚日报《六五普法专版》、余姚电视台《法与德》及遍布城乡的普法宣传窗等阵地作用。利用互联网普及和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文化。已刊出《六五普法专版》4期,更新宣传窗内容4期,普法微博更新内容600余条。
  【司法所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
  推进司法所建设。4月份,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9月初召开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工作推进会,司法所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显著提升。继续开展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指导阳明司法所、低塘司法所分别创建三星、四星级规范化司法所。
  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依托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共推选30名首席人民调解员,并推选其中8人参评宁波级金牌调解员。建立人民调解工作专家库,从公安、检察、法院、劳动仲裁、公证等部门及律师事务所精心挑选13名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员担任专家库成员。全市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566件,调解成功11924件,调解成功率为94.89%。排查纠纷852次,预防纠纷976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2件2人,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0件77人,防止群体性上访10件338人,一批重大、疑难纠纷成功被化解在基层,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以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全年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611人,解除694人,年末有在册社区矫正人员678人;全市有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2053人,重新犯罪24人,重新犯罪率1.16%。市司法局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执法纪律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为规范有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奠定基础。在3人以上村(社)建立帮教工作站,招募570名社会志愿者,确保每名社区矫正人员至少有1名以上社会志愿者进行帮教。还从公检法司等相关单位中抽调理论功底深厚、基层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社区矫正讲师团。
  以监督管理为着力点。落实审前调查评估、漏管查找、信息核查等制度,确保关口前移,衔接有序。共接受审前调查378件,无一件出错。定期与公检法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和漏管排查,无一人漏管。完成109名罪犯的信息核查反馈工作。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确保责任到人,管教到位。全年先后对14名违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警告处理,撤销缓刑1人(还有2人已提交原判法院建议撤销缓刑),全市未发生社区矫正人员参与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群体性事件。通过落实联合鉴定、及时解矫、安置帮教衔接等制度,确保考评到位、手续齐全、后续帮教配套。
  以帮困扶助为突破点。在抓好平时教育谈心、心理辅导等活动的基础上,争取市妇联、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关工委等对各类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扶工作。全市现有14个就业基地,30个服务基地,18个过渡性安置基地。全年共提供技能培训198人次,落实责任田132人、社会救济37人次,提供就业服务143人次。
  【公证法律服务质量】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初显。推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把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社区矫正人员报到等工作纳入中心运作,新增设“12348”法律服务热线录音,实行全天候咨询接待服务,打造“一站式的法律服务超市”。
  法律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坚持行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加大投诉案件的处理力度。细化法律服务投诉处理办法,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法律服务市场督察,对经教育仍未整改或造成不良影响的报请宁波市司法局暂缓注册,直至取消其执业资格。推选16名代表参加宁波市第七届律师代表大会,有4人入选宁波律协理事,阳明所主任徐敏连任副会长。举办首届律师演讲比赛,全市28名律师、实习律师参加角逐。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5月份,联合余姚广播电台开设《律师说法》栏目,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法律维权中心,并在宁波大市首创于各乡镇法律服务所设立联络站。在塑料城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组织12名律师于每周三上午轮流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组织律师开展“送法进军营”、党员志愿者、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等活动。全年法律服务人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647家,代理民事案件1759件,刑事案件253件,办理非诉讼案件228件。市公证处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在高铁余姚段、下姚江干流防洪工程、海塘除险治江等重点工程建设,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国有资产出让转让及市廉租、经适房安置等工作中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同时,从多方面为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和空间,规范民间借款合同和房屋再抵押公证、创新提存公证,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4240件。
  法律援助工作稳步推进。利用法律援助信息化系统平台,推进“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设,在工会、团委、妇联、老龄委、残联、市交警大队等部门和乡镇(街道)以及两院(法院、仲裁院)一所(看守所)设置援助工作站,方便受援群众。对低保人群、零就业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开通绿色通道或提供上门服务,满足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执行办案质量监督卡、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和同行评估制度,落实法官、仲裁员意见反馈制度。全年共承办法律援助案件1702件,解答来电咨询2116件,接待来访4278批、5283人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899万元。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4

《余姚年鉴2014》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系统记述了2013年余姚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分类编辑法,卷首设特载、概貌、大事记、专文,正文部分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其中条目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卷末设有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