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4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分类号:
G22
页数:
3
页码:
658-6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1958年10月,卫星人民公社广播站成立,后改名泗门区广播站,站址在成之庄大门西侧。广播站仅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只话筒和一台300瓦扩音机,首任广播员郑仁娟。初期在每个农业合作社安装一只喇叭,每晚转播慈溪县广播站节目一次等广播、电视的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广播
电视
内容
第一节 广播
1958年10月,卫星人民公社广播站成立,后改名泗门区广播站,站址在成之庄大门西侧。广播站仅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只话筒和一台300瓦扩音机,首任广播员郑仁娟。初期在每个农业合作社安装一只喇叭,每晚转播慈溪县广播站节目一次。
1965年,单位和个人安装有线广播增多,增外线工5名。广播音量由原县、区广播站二级放大延伸到乡镇站三级放大,转播由一天一次增至三次。1968年,全镇安装田头高音喇叭14只,各生产大队配备1名兼职广播线路工。区广播站在春耕及双夏农忙季节的每天下午开设自办节目,称为田头广播,内容以新闻和戏曲欣赏为主。田头广播至1979年停止。
1971年,撤销区广播站,成立泗门镇广播站,负责泗门区各公社的广播信号传递任务。配专职人员3名,站长谢成章。
1980年起,镇广播站每周固定开设一次自办节目,内容有新闻、农技专题等。1982年,成立镇通讯报道组,有成员20余人。1983年,对机房进行改造,完善收、录、播设施,并通过省、县二级广播部门的达标验收。是年,乡镇广播站体制转为县属大集体,人事权归县广播站。1985年后,镇广播站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开展“好新闻”评比活动,通讯员队伍逐渐扩大,由魏忠坤、倪永康、杨水昌、谢纯尧、苗喻、俞张千、沈建华、严敖齐、王文苗、周肇泉等采编的新闻稿件频频在各级报刊、电台发表。1987年,余姚电台设泗门记者站,倪永康、杨水昌、谢纯尧被聘为特约记者。
1992年5月撤区扩乡并镇后,由镇广播站统一发送广播信号,原乡广播站改为片站。是年,自办节目改每周两次,一次为新闻,每档15分钟;另一次为专题,每档10分钟。1994年12月,镇广播站转为全民事业单位。1995年8月,广播站迁镇文体馆三楼,采用晶体管扩音机转播,功率由800瓦增至1500瓦。是年,撤销东蒲、湖北两个片站,对部分村开始实行广播、电视共缆传输。
1998年8月,撤销万圣片站,由夹塘片站负责万圣、夹塘、湖北三片的广播传输。2002年7月,撤销夹塘片站,广播信号由镇站统一传输。是年12月,乡镇广播电视管理实行“文广分离”,单独设置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镇广播电视站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其人、财、物划归市广播电视中心管理。2004年10月,镇广播电视站迁址位于光明南路的广播电视大楼。
第二节 电视
20世纪70年代中期,境内始有电视机。
1993年8月,成立镇电视站,人员与镇广播站合编,称广播电视站,谢成章任站长,配沈伟明、谢建成、杨怀铭等电视新闻专职报道员。10月1日,镇东新村160户居民率先开通有线电视,可收视频道12个,每月收视费5元。随后,镇南、后街、西大街等村亦相继开通,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00户。是年,镇电视站每周开设一次自办节目,每次用时15分钟,次日重播一次。1994年,开通后塘河、东河沿、南谢、陶家堡、小路下、楝树下等村的有线电视,用户增至3500户。
1995年6月,镇广播电视站通过宁波市广播电视局达标验收,定为合格站。1998年,与市广播电视局光缆联网,收视频道从12个增至24个,每月收视费从5元调整为10元。是年,村村开通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万,并经宁波市广播电视局验收,定为特级站。
2004年10月,泗门广播电视大楼在光明南路落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内设播控中心、摄制室、制作室等。至年底,全镇16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部实现广播电视共缆传输,有线电视频道由24个增至32个,有线电视总户数达到14662户。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