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戏剧 音乐 舞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戏剧 音乐 舞蹈
分类号: J6;J7;J8
页数: 2
页码: 652-6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清同(治)光(绪)年间,泗北横屋滩簧班向上海滩簧等其他剧种学习表演程式和演唱方法,对余姚滩簧进行改良等戏剧 音乐 舞蹈的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戏剧 音乐 舞蹈

内容

戏剧
  清同(治)光(绪)年间,泗北横屋滩簧班向上海滩簧等其他剧种学习表演程式和演唱方法,对余姚滩簧进行改良。
  民国26年,谢显曾组织成立县抗战剧团,创作《抗日小英雄》等多部剧本,用话剧、的笃板、活报剧等方式在各乡镇巡回演出,并将剧本铅印后出版。
  新中国成立后,各业余剧团、俱乐部自编自演多部戏剧,其中话剧有《三打成之庄》,越剧有《结表缘》、《真假女婿》,现代戏有《惊雷》等,均远近闻名。1982~1986年,泗门区连续5年举办农村戏曲汇演。
  音乐
  清代,谢正树擅弹铜琵琶。民国时期,各村坊大多拥有乐队,规模较大的村坊甚至有数支乐队。这些乐队主要为元宵灯会、迎神赛会伴奏用,有粗十番和细十番之分。粗十番是唢呐加锣鼓的一种演奏形式,由6~8人组成,常用曲目有《过场》、《大小开门》、《骑马》、《辕门》、《云庆》、《双子》、《出家行》等。当唢呐吹奏时,锣鼓疏而轻,唢呐停奏时,锣鼓则密而重。细十番是丝竹乐队的统称,人员由十余人至数十人组成,管乐有笛子、洞箫、笙、小唢呐;弦乐有板胡、二胡、高胡、中胡、四弦胡、大胡;弹拨乐有月琴、琵琶、三弦、金刚腿(即斗子)、秦琴等。镇上商界有一班细十番,迎会时演奏《花贰场》、《将军得胜令》、《四合如意》、《醉步登楼》等民间曲牌,闻名方圆百里。后塘河细十番班以酒盅为乐器,每人左右手各执两只酒盅,盅口对合,合着乐拍碰击,音响清而脆亮。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民间乐队并入各业余剧团。1984~2004年,音乐爱好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歌词、歌曲十余首,其中魏琦华的歌曲《思念》在1984年余姚电台创作音乐专题节目中播放一星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王元根、邵承忠在泗门中学组建学生乐队。1997年,塘后小学组建小星星艺术团,民乐合奏《喜洋洋》参加宁波市小学生文艺调演获表演二等奖。
  舞蹈
  传统民间舞蹈有舞龙、舞狮、犴舞、蜈蚣舞、调五无常、纱船、木偶摔跤、踩高跷等,多在元宵灯会、迎神赛会上表演。1997年,镇文化站排练的歌伴舞《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参加宁波市东海明珠乡镇歌舞汇演,获优秀表演奖和优秀编导奖。1999年,歌伴舞《爱是永恒》参加市乡镇文艺调演,获优秀演出奖。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