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7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设施
分类号: G249.23
页数: 4
页码: 642-6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1950年3月,泗门镇文化站在东岳庙成立,辟乒乓球室等场地,首任站长朱文余。旋迁西街关帝庙。1957年,增设说书场,并组建业余文工团。1968年活动停止等机构设施的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机构 文化

内容

镇文化站
  1950年3月,泗门镇文化站在东岳庙成立,辟乒乓球室等场地,首任站长朱文余。旋迁西街关帝庙。1957年,增设说书场,并组建业余文工团。1968年活动停止。1974年4月,在中街大墙门头复建镇文化站。1985年,位于新建路的泗门文体馆竣工,建筑面积1042平方米,配工作人员3人,先后辟图书阅览室、书画室、舞厅、录像放映室、老年活动室、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类室等,并建室外灯光篮球场和宣传窗。1989年,塘后乡文化站并入。1992年5月,镇文化站又与区文化站及万圣、夹塘、湖北、东蒲4个乡文化站合并,组建新的泗门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9人。2004年5月,文体馆因城镇建设需要被拆,镇文化站迁镇政府大院内办公。是年,与镇党政办公室联合创办《今日泗门》报,每月出刊一期,由镇委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担任主编。
  1950~2004年,镇文化站先后举办文艺汇演、戏剧演出、民间艺术大会串、文化大巡游、提灯晚会等大型活动300余次;举办音乐、舞蹈、戏剧、故事演讲、文学创作等培训班100余期,参加人数5000余人次;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文明之星、美化生活、改革成果等大中型主题展览100余次。
  1979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被评为省先进文化站;1985年和1986年,又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1989年,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199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
  1974~2004年历任站长:谢敬康(1974.4~1975.8)、谢荣时(1975.8~1978.8)、杨水昌(1978.8~1982.8)、刘永章(1982.8~1992.5)、范立书(1992.5~1994.12)、王兴中(1994.12~1996.5)、谢纯尧(1996.5~2004.3)、施小仙(2004.3~2004.9)、杨霞尔(2004.9~)。
  区文化站
  1952年,泗门区文化站成立。1968年活动停止。1977年9月恢复,站长谢敬康。同时成立公社文化站,由区文化站负责业务辅导。时全区有泗门镇文化站及塘后、小曹娥、镇海、朗海、万圣、夹塘、湖北、临海、兰海、横塘等10个公社文化站。1979年,区文化站被评为省先进文化站。同年,横塘、兰海、临海3个文化站划归临山区文化站。1992年5月,区文化站与镇文化站等合并。
  工人俱乐部
  1949年11月,镇总工会在人和庄成立工人俱乐部,辟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书画室等,并在万安桥六房晒场安装篮球架、单双杠等体育运动设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各企事业单位亦普遍成立工人俱乐部。1982年后,工人俱乐部改称“职工之家”。
  农村文化宫
  1950年,南谢村率先创办农村俱乐部,随后农村俱乐部与日俱增,至1964年,村村建立了俱乐部。俱乐部经常在农业社范围内组织文艺创作、读书看报、演出宣传、讲故事、出黑板报和各种体育比赛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俱乐部普遍改为业余文艺宣传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称原名。1982~2004年,曾先后改称青年之家、民兵之家、青年民兵之家、村民之家、村文化宫等。1983年,后塘河村青年民兵之家被评为省先进集体,上新屋村青年民兵之家受到南京军区通报表彰。
  图书馆、室
  明末清初,第十堡“昌古斋”有藏书上万卷。民国时期,谢宝书在南谢恤阴堂创办开益图书馆,取“开卷有益”之意而名。1950年3月,镇文化站设图书阅览室,配兼职管理员1人,向社会募得图书2000余册,订有报刊20余种。1985年,镇文化站在文体馆二楼辟图书馆,有藏书5000余册、报纸24种、杂志21种,配专职管理员1人。1986年,镇文化站图书馆被评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先进单位。1997年有藏书11300余册。至2004年,先后举办少儿优秀读物展、农业科技图书展等多项文化活动。
  1982年,王孝芳在阁老府创办家庭文化室,有藏书1000余册,报刊20余种。
  书店、书摊
  民国时期,仁济久号百货店兼售各类图书,附近学校教科书亦由其组织供应,并有儿童连环画出租。新中国成立初期,镇上有谢文邦、陈汉臣两家书店,文具、图书兼营。1954年,泗门供销社设新华书店门市部。1983年,供销系统推行“新华书店为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多种所有制、多种购销形式、少流通环节”发行体制,集体、个体书店(摊)不断开设。至2004年,全镇有图书销售、出租店(摊)31家。
  电影放映队
  民国12年(1923),有旅沪同乡在泗门平民夜校结业典礼结束后试映电影以示祝贺,是为境内电影放映之始。民国14年,又有日本卜内门肥田粉公司为宣传化肥功效,到泗门放映无声电影《大家发财》。
  1953年,镇总工会邀请省电影队在人和房天井内放映16毫米无声电影。1956年起,由慈溪县电影站委派放映员,固定在泗门大会堂放映16毫米电影。1958年2月,县电影站成立35毫米电影队,巡回在泗门等集镇放映。1971年,镇电影放映队成立,编制2人,隶属县电影站。1977年,泗门区各公社均成立电影队。1980年,镇电影队安装35毫米电影放映机。1994年,泗门大会堂改建为文化娱乐中心,电影亦由单机放映改为双机放映,此后年均放映电影350场。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全镇有电影队6个,其中原乡电影队5个。2002年,撤销塘后、夹塘、湖北、东蒲电影队,万圣电影队继续保留。
  录像放映室
  1987年,镇文体馆辟录像放映室,有座位200个,录像带由市文化馆影像出租点提供。初用18英寸电视机,数年后改为大屏幕投影放映机放映。2001年,因家庭电视机、VCD、DVD的普及而关闭。
  歌舞厅、KTV室
  1988年12月,全市首家乡镇舞厅在镇文体馆开业。至1994年,全镇有舞厅6家,另有KTV室3家。2002年后,歌舞厅、KTV室大多关闭。公园
  2004年,占地80余亩的汝湖公园竣工,公园内辟有文化广场、音乐喷泉、健身路径等,总投资1000余万元。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