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图书馆
余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余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干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泗门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67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干部管理
分类号:
E263
页数:
3
页码:
548-5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泗门镇1951年始,实行干部编制制度。时泗门区公所定编6人,各乡镇定编2~4人。1955年起,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由县编制委员会核定。1964年,泗门区公所经县编制委员会核定,定编6人,各公社(镇)定编5~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编制工作中止等干部管理概况。
关键词:
泗门镇
人事
干部管理
内容
编制
1951年始,实行干部编制制度。时泗门区公所定编6人,各乡镇定编2~4人。1955年起,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由县编制委员会核定。1964年,泗门区公所经县编制委员会核定,定编6人,各公社(镇)定编5~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编制工作中止。1979年,按总人口的0.94‰比例配备公社(镇)行政干部。1980年后,区、乡镇事业部门人员增加。1985年,在核定区、乡镇事业站(所)设置及人员配置的同时,按1.2%。比例配置区、乡镇机关部门工作人员。此后,乡镇编外自配人员一度失控。1991年,清理编外自配人员,按总人口3‰的比例留用自配人员,并签订乡镇自聘合同。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市编制委员会核定泗门镇设置6个办公室、1个所。是年末,镇机关有行政干部69人、事业人员93人。1993年,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泗门镇以原小乡镇为基础,设6个工作片组(后改称办事处,2001年撤销),其工作人员编制属各办公室(所)。1997年9月,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核定泗门镇机关公务员编制为68人,实际过渡为国家公务员的63人,暂缓5人;事业在编108人,按原数保留。至2004年,全镇机关编制机构9个,在编公务员52人,缺编6人;在编事业人员80人,缺编3人。
任免调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个别干部由中共宁波地委管理外,多数党政干部由中共余姚县委、县委组织部管理。泗门区委协助县委、县委组织部负责辖区内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任免、调动建议。1952年,县人民政府成立人事科,主管科局以下行政干部。1957年,建立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县各大系统分别管理本系统干部的制度,由泗门区委负责辖区内党政干部日常教育管理,提出区、乡镇干部任免及调动建议。其中,属县委、县委组织部管理的区、乡镇干部的任免、调动,由县委、县委组织部决定公布;区、乡镇行政正副职干部由县人民委员会公布;在区、乡镇辖区内工作的县属部门干部任免、调动,由主管部门党委决定公布;其他区、乡镇干部在辖区内调动,由区党委决定、公布;跨辖区、跨部门调动,由县人事科决定公布。“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管理处于混乱状态,正常的干部任免、调动制度废止。1978年后,干部管理工作逐步恢复正常。
1984年,干部任免、调动工作“简政放权”。根据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关于整顿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区党委成员任免、调动由县委决定公布;区行政正副职领导任免、调动由县委决定、县政府公布;乡镇党委成员经选举产生后报县委公布,任期内调整由县委决定公布。1992年4月前,乡镇领导干部不属市(县)委管理,但任免、调动管理与市委管理干部相仿。乡镇政府正副职换届选举产生后,报市政府公布,任期内调整的,履行法定手续后报市政府公布。1992年5月后,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产生的领导成员报市委公布,届中调整由市委决定公布;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镇人大正副主席、镇政府正副镇长任免结果,分别报市人大、市政府备案;镇人民武装部部长任免由市人民武装部决定公布。
1992年4月前,区妇联主任、区团委书记、区委秘书任免、调动由市委组织部决定公布。1992年5月后,镇妇联主席、镇团委书记、镇工会主席经选举产生后,报市委组织部公布,1998年始改由市主管部门公布。以上三个职位享受副镇级待遇的人员,由市委组织部决定公布。1992年后,陆续有镇内选拔、上级下派或外省市短期挂职充任镇长助理的人员,均由市委组织部决定公布。
1992年4月前,区、乡镇中非市委、市委组织部管理的干部,其任免分别由区、乡镇党委决定公布。其中乡镇各办公室(线)负责人任免报区委备案,在区内乡镇间调动的由区委决定公布,跨区、跨部门调动的报市人事局办理。1992年5月后,镇机关各办公室(所)正副职负责人任免由镇党委决定,党群、政府线人员分别由党委、政府公布,跨镇、跨部门调动报市人事局办理。
派驻泗门镇的行政、司法执法部门人员的任免、调动,由市主管部门办理。
职称评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内专业技术人员仅限医疗卫生专业。1970年,泗门区公所开始配备初级职称专业技术干部2人,各公社(镇)未配备有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1980年后,专业干部业务技术职称由县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1981年改称县专业干部业务技术职称评定小组)审查考核。1984年,县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为泗门镇5名大专以上学历及有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建立档案。1987年,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全镇有7名专业技术干部获得任职资格。1992年后,镇机关事业编制人员逐年增多,职称评定趋于规范化、经常化,每年评审一次、考试一次。其中,农业专业技术、文化专业技术职称以评审为主,其他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以考试为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或考任专业技术岗位,满规定工作年限后,可直接评市初级技术职称。至2004年,全镇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33人,均按职称聘任。
奖惩
20世纪50年代初,干部奖惩由县委组织部办理,后改由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县人民政府监察室分别办理党员干部、非党员干部的惩戒事宜,奖励事宜由县人事部门办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奖惩工作混乱无序。1977年起恢复正常。是年,区、乡镇均建立年终评比先进工作者制度。1980~1991年,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按考核结果评定先进工作者。1992年后,实行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以年度考核得分确定优秀、称职、不称职档次,以档定奖,并在优秀档干部中评定市级先进工作者。
1977年至1992年4月,干部惩戒由区党委及市(县)纪检、监察部门办理。其中市管干部惩戒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办理;其他干部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下处分由区党委、区公所办理(后改由区纪检小组、监察室办理),撤销党内职务、行政降级以上处分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办理。1992年5月后,市管干部惩戒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办理,其他干部党内留党察看、行政记大过以下处分由镇纪委、监察室办理(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直接承办案件除外),开除党籍、行政降级以上处分则由市纪委、监察局分别办理。1997年公务员制度实施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实施诫勉制度。2004年,镇纪委、监察室办理党员干部违法案件13件,受惩处干部12名,其中开除党籍2人、留党察看1人、严重警告5人、警告4人。
知识出处
《泗门镇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泗门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商贸、风情、人物、天时、地理诸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泗门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