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市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2338
颗粒名称: 三七市镇
分类号: Z9
页数: 2
页码: 316-3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9年余姚市三七市镇概况、工农贸产值持续增长、镇村建设全面推进等情况。
关键词: 余姚市 三七市镇

内容

【概况】
  三七市镇位于余姚市东部,距市区18千米。据光绪《慈溪县志》载:“三七市,县西二十五里,月逢三、五、七、十市,故名。”1992年5月,由原三七市镇、二六市乡合并而成。东连宁波市江北区,南隔慈江与河姆渡镇相望,西接丈亭镇,北界杜湖岭与慈溪市毗邻,区域面积68.35平方千米。下辖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31125人,另有外来暂住人口11000人。境内物产丰富,是中华杨梅之乡、中国年糕之乡、中国黄色珍稀茶树品种的原产地,人文历史更可追溯到6500年前,田螺山遗址是河姆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42.66亿元,财政收入1.42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0760元。
  【工农贸产值持续增长】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72亿元,销售收入23.76亿元,利润1.05亿元。新增6家规模企业,总数达66家,规模以上企业占全镇工业产值、销售和利润比重分别达53.62%、80.39%、83.81%。技术创新继续深化,全年实施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个,完成技改投入2.51亿元。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开发完成新产品4个,专利申请30项。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2家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列入宁波市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镇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8.78%。获2009年度余姚市节能工作先进奖、开放型经济奖和工业经济发展奖。
  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制订《镇色彩农业发展规划》,立足杨梅(紫)、雷笋及年糕(白)、草莓(红)、黄金茶(金)、香椿(绿)等五大色系的特色农产品,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成立全市首家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年流转土地总面积736.7公顷,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1.6%,被评为2009年度宁波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先进乡镇。万亩粮食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建设面积694公顷。幸福村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宁波市级生猪产业化项目初步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保险总金额达828.8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商贸投资3650万元,实现商贸销售1.51亿元。新建或改造石步、二六市、祝家渡等3个村级农贸市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镇综合市场基本完工,并与宁波三江超市签订落户协议。浦东公寓三期、海宏别墅区完工交付,长生路西侧地块和大池墩水库别墅区启动建设。旅游观光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新增农业观光基地10家,其中万亩杨梅观光园区成功创建省级林业观光园区。成功举办“风情三七市,缤纷梅乡韵”第十届杨梅文化旅游节活动,杨梅产业经济效益首超亿元。
  【镇村建设全面推进】
  重点工程建设有力推进。提前完成杭甬高速铁路一、二期拆迁工作,共搬迁227户,完成拆迁面积2.84万平方米,获2009年度宁波市铁路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萧甬铁路平改立工程进展顺利,全镇9只道口已完成7只道口的引道接坡工程,获市平改立竞赛一等奖。全年投入2010万元,先后完成三河线、三皇线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镇村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启动新一轮集镇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区块内文化中心、派出所、广电站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大力推进农房“两改”建设,启动三七市村和相岙村农民公寓建设,一期计划完成农户迁居104户。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程,大霖山村通过宅基地整理省级验收。投入资金340万元,新建二六市村朱家山、三七市村独山、石步村等3条村级网络公路,启动祝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投入160余万元,完善61省道、三河旅游线、三皇旅游线和田螺山遗址旅游线两侧绿化带。加强饮用水源管理,对大池墩水库上游唐李张村养殖大户进行污染治理。继续抓好村级生态绿化创建工作,幸福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相岙村成功创建省级兴林富民工程示范村。
  【社会事业跃上新台阶】
  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完成二六市片小学教学网点调整,启动三七市片小学教学网点调整。继续实施“文化燎原”工程,新建村落文化宫2个,创建村级文化品牌4个。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成功举办《“腾飞吧!三七市”姚东之音》广场音乐会等各种大型文艺活动,组织开展摄影比赛、曲艺展演等系列活动。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建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扩面加快,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五大保险人数分别为7074人、4756人、4481人、4624人和747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2%。全年调解各类工伤事故128件,劳动争议调处结案率100%。不断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完善帮困机制,发放各类低保、优抚、社救定补、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款等共计305.9万元。宁波市首家村级“空巢老人俱乐部”和村级慈善帮扶基金会,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5.6万元。
  【平安乡镇建设取得新成绩】
  加强村(居)、企事业调委会组织网络建设,全年共调处重大矛盾纠纷12起,调处成功率达100%,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获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镇12个行政村及4家规模企业均建立综治室,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9个行政村成功创建余姚市级民主法制村。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初信初访办结率达100%。
  制订《三七市镇村级“三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和《三七市镇村级工程标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两项制度,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各村收回应收款116万元,新增村级账面固定资产624.8万元,有效保障和谐新农村建设。
  (楼锋聚)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0

《余姚年鉴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内容包括:2010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综合;农业;工业、原材料、能源消费和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民政及其他等十二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楼锋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