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842
颗粒名称: 河姆渡镇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2
页码: 295-2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河姆渡镇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法治建设深入开展等。
关键词: 余姚市 河姆渡镇 法治建设

内容

【概况】
  河姆渡镇位于余姚市东部,以境内有举世闻名的河姆渡遗址而得名。距市区17千米,水陆交通便捷,沪杭甬高速、杭甬运河穿境而过。东邻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南接大隐镇,西连陆埠镇,北隔慈江与丈亭镇、三七市镇相望,区域面积64.92平方千米。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32873人,其中本地户籍21481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7%;商贸服务业收入1.7亿元,增长9%;国地税收入15449万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8元,增长10%。
  【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8.7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34.2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16亿元,技术改造完成财务数1.77亿元,自营出口3893万美元。抓好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关停并转型不锈钢企业5家,并进一步挖掘潜在项目,引导部分企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促进不锈钢块状经济健康发展。抓好项目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突出项目引进和企业投入,出让工业用地3公顷,舜仕电器等3家企业已开工建设或处于开工前期,新大公司项目开始土地征用,宁波双龙电器等引进项目已签订引进意向。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加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联大塑料管件公司、韵升不锈钢制品厂等10余家企业的技改项目已经上马。抓好节能减排,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出台限电降耗相关政策,实施分类指导,对全镇102家重点能耗企业实行按月分配用电指标,进行分类用能。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0%,达到年度下降9%的目标任务。
  农业经济继续得到稳健发展。紧紧围绕“抓茭白,稳粮食,提升茶叶、畜牧及林果业”的总体思路,突出茭白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优势,全年茭白销售收入达7500万元,较往年增幅明显。通过创建茭白设施栽培星火示范基地、宁波市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国家级茭白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以及茭白田套养甲鱼示范区等一系列示范基地,使茭白产业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成熟化。而茭白延伸产业新技术,如茭白田套养甲鱼技术、茭白草制作獭兔饲料、生物颗粒燃料等项目也已初见成效。完成国家级高标准农业示范区和217.33公顷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加强茶叶、杨梅等特色名优农产品的发展,全镇名优茶总产量22吨,产值1895万元,10家茶叶生产经营户加入余姚瀑布仙茗协会。杨梅销售收入达2062.5万元。继续完善综合保障设施,投资1232万元完成长8210米的慈江和姚江堤防加固一期工程,除险加固山塘水库3座,翻修排涝站4座。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河道保洁制度,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森林防火、动物防疫、植物检疫等工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重新修编,突出古乍公路(河姆渡段)的中心地位,做好镇中心小学、广电站等公共服务部门异地新建前期规划选址工作,完善设施,齐全功能,使集镇中心逐步转向古乍公路(河姆渡段)与车厩大桥北接线周边。健全集镇交通网络建设规划,车厩大桥北接线至古乍公路、河姆渡遗址至古乍公路连接线两条道路建设规划已列入集镇发展规划,正抓紧做好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古乍公路(河姆渡段)建设工程自2009年3月全面开工后,已基本完成道路路基铺筑,完成沿线绝大部分房屋拆迁。甬梁线大修工程全面完工,总投资800余万元的寺慈线应急保畅工程和投资600余万元的罗江顾家安置房工程已竣工,顾家自然村完成整体搬迁。双溪口水库至城东水厂的原水管铺设工程加快推进,已完成姚江至寺慈线、河姆渡大桥至江中村马家段工程。市第二中心粮站工程已完成表土剥离,中石油输油管线铺设等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也正有序推进。以创建市卫生镇为契机,切实推进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经过集中整治,全镇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累计清理陈年生活垃圾1500吨,工业垃圾1000余吨,清除露天垃圾坑21处,改建村垃圾中转站2家,整治河道溪道102条,新增垃圾箱400只,卫生桶10000余只,整治废品回收站9家,顺利通过市卫生镇创建工作。河姆渡村、五联村村庄整治工作已通过市验收。
  社会民生事业日趋完善。全镇3至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98%以上,年巩固率达100%。加大对教育文化建设的投入,镇中心小学迁建工程、综合文体工程已完成立项,前期准备工作正扎实推进。积极做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新建1家五星级卫生服务站。全镇累计参加养老保险7543人,失业保险4867人,工伤保险7254人,医疗保险5703人,生育保险5613人,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564人。深化“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完成就业和再就业676人,开展以茭白、水稻栽培、电焊工、起重机操作等为内容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0期计608人。充分落实弱势群体关爱帮扶机制,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全年累计救助困难人数122人,发放救助金7.15万元,为212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49.5万元。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巩固,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育龄妇女健康促进工程,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完成市考核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在巩固现有5个文明村的基础上,东澄村、五联村通过余姚市级文明村验收,小泾浦村通过宁波市文明村考评。在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方面,翁方、罗江、车厩等5个行政村开展“春泥结对”村校结对活动,罗江小学和罗江村中开展“四点钟乐园”建设工作,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和谐成长环境。,加大村落文化宫建设力度,在8个村已建村落文化宫的基础上,河姆渡村通过市二级村落文化宫验收,使全镇村落文化宫普及率达100%。加强文化活动开展,组织举办第四届“书香河姆渡”农民读书月系列活动和第二届“魅力新农民”文化展示活动,进一步满足群众就近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带动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不断繁荣。
  【法治建设深入开展】
  基层维稳工作常抓不懈。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力度,落实包案责任制,基本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镇”。全年共调处矛盾纠纷204起,其中村级调解166起,镇级调解38起,调处成功率达100%。共受理信访47件,初信初访办结率达98%以上。镇政府和公安派出所在打击、防范和保一方平安中加大打击力度,全镇全年仅发2起“两抢”案件,比上年下降70%,特别是投入40万元用于校园安保工作。同时加强镇民防大队建设,全镇未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
  外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标本兼治。外来务工办人民调解委员会自2009年成立后,推出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及老乡管老乡的工作模式,共调解纠纷60余起,提供不稳定因素和重大苗头性事件6起。以加强出租房屋管理为重点,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做证率、人户一致率、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率等均在90%以上。利用综管员上门宣传和阵地宣传的形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镇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全镇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促进全镇治安秩序的平稳。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施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