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余姚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795
颗粒名称: 国土资源管理
分类号: F293.21
页数: 4
页码: 224-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余姚市国土资源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保、顺利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等。
关键词: 余姚市 国土资源 土地调查

内容

【概况】
  2010年,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必需合理用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为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在市和乡镇(街道)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和协作单位积极配合下,《余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1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通过。各乡镇(街道)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按规划审批权限,也于12月底前,经省政府、宁波市政府审查批准通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控制指标;全市耕地保有量,到2020年末不低于3949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期内保持在36807公顷以上;标准农田面积保持在23899公顷;建设占用耕地量不超过36807公顷;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量不少于4652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到2020年末,不超过18393公顷;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土地不超过4395公顷。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准实施,为规划期内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
  2010年,全市共上报农转用15个批次,总面积55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79.77公顷。依法批准建设用地项目251宗,总面积439公顷,比上年增加168.73公顷,增幅达62.5%。全市经营性用地稳中有升,全年共出让土地152宗,面积260.65公顷,成交总金额48.2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60.9%。其中:城区经营性用地21宗,面积69.87公顷,成交金额31.94亿元;乡镇经营性用地12宗,面积22.44公顷,成交金额8.8亿元;城区国有投资公司融资用地4宗,面积6.66公顷,成交金额1.74亿元。完成省重点工程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铺设工程的借地工作,项目全长43千米,涉及牟山、马渚、兰江、梨洲、陆埠、河姆渡等6个乡镇(街道),全线管道开挖宽度4米,挖掘深度1.8米,施工作业面宽度15米,借地面积63.33公顷,其中开挖面积16.67公顷,借地资金涉及青苗补偿费、借地补偿费、复垦损失补偿费、地力损失费等共计859.6万元,经4个余月艰苦工作,完成全线政策补偿协议签订,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同时,积极做好宁波市重点工程钦寸水库移民安置用地征用和杭甬高铁余姚高铁新城征地拆迁,牟山湖整体开发一期前期征地、城西工业园前期征地拆迁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根据《宁波市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意见》文件精神,全市涉及9个乡镇、36个行政村,安置人口891人,需征用安置土地7.92公顷,在各乡镇街道、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责任明确,包干落实,年底前顺利完成移民安置点征地协议,上报省政府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
  【顺利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文件精神,余姚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于2008年4月启动,在技术协作单位杭州网新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密切配合下,按计划于2009年全市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完成。2010年一季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第二次调查成果,并顺利通过宁波市、省国土资源厅的验收合格。城镇地籍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全国二次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全市城镇规划区范围,还涵盖每个建制镇的商业区、工业区、政府办公区,以及经济较发达的行政村。9月完成全市城镇地籍调查数据上图入库,并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核验收通过。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查清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完成新旧土地分类转换,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形和属性数据,实现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实地状况三者一致的目标,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调查成果达到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
  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是:全市总面积为1409471.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2173.38公顷,占29.53%;园地面积4920.03公顷,占3.44%;林地面积51630.87公顷,占36.15%;草地面积633.82公顷,占0.4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749.13公顷,占14.57%;交通运输用地3734.16公顷,占2.6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576.29公顷,占12.31%;其它土地1386.79公顷,占0.95%。利用二调成果,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时点进行地籍数据库更新,以2009年12月31日为时点进行变更。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信息优势,积极主动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图件、地类认定、面积核准等有效服务。2010年,全市共办理土地登记14887件。其中集体土地登记924件,办理土地抵押登记1260件,抵押金额151亿元。
  【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公布的0.047公顷警戒线以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占用耕地,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占补平衡的法定目标压力很大。2010年,全市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采取政策激励,资金奖励,行政鼓励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挖掘土地后备资源的潜力,确保全市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现。全年验收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建成标准农田813.53公顷;验收通过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10个,新增耕地9.67公顷;上报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项目14个,新垦造耕地48.67公顷;上报实施围涂造地项目8个,新增耕地面积579.8公顷。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临山镇被列为2010年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乡镇。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和镇村两级扎实艰苦工作,临山镇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乡镇的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年底顺利通过宁波市和省政府组织的验收,为全市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积极开展矿山综合整治】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全市认真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依据既要压缩矿山数量,控制开采总量,又要布局合理,平衡各乡镇街道对建筑石料的需求,力争通过规划的龙头作用,到2015年底,全市经营性采矿权控制在10家左右,年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不包括500万吨围涂专用塘)。同时,对废弃矿山分期分批开展综合整治,到2015年底,使全市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协作单位的密切配合,经多次反复修改论证,顺利通过规划评审。依据新制订的规划要求,全市进一步加强矿政管理和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在梨洲街道进行矿山综合整治试点,对削坡建房,无证开采、整合未关等违法开采行为,依法加大整治力度,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为全市开展综合整治提供经验;在马渚四联采石场和三七市锦茂石料厂进行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试点,经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和专家组联合验收,分别获94和94.3的高分,名列宁波市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前茅。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对全市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年度考核获99分,为全宁波市最高分。依法依规征收采矿权出让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复绿备用金。截至年底,全市共收取采矿权出让金56.4万元,收取资源补偿费241.4万元,收取复垦备用金462.6万元。
  【群测群防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余姚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全市已查明并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0处。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首要任务。年初,市政府制订出台《余姚市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按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分解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防治措施,公布监督和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和报警号码。市政府与有关乡镇街道签订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行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国土资源部群测群防“十有县”的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应急体系,明确各级防治工作责任人,责任区域、联络方式;逐点规定紧急撤离线路、预警信号、应急处置程序、责任单位、临时安置场所;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让受灾害威胁的群众了解灾害隐患的危险程度、发生前兆、灾害发生时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并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牌,并积极开展移民搬迁和工程性治理工作,全年无重大地质灾害发生。
  【严格土地执法监察】
  2010年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实行“全国覆盖”的第一年,也是贯彻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实施问责的头一年。全市上下研究新形势,制订新对策,采取重、准、快、狠的有效措施,有效遏制土地违法犯罪行为。“重”: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全市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把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摆上市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和乡镇街道都成立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任组长,制订工作方案,落实职责部门,抽调专职人员,建立部门合作、镇村联动机制。“准”:严格核查,切实掌握全市各类违法用地的真实情况,做到“四个”弄清,弄清每宗土地的审批情况和实际用地情况;弄清用地单位、审批机关、审批面积、批准文号和时间;弄清各类项目和占用土地性质类型;弄清违法用地的事实,把核查工作做实做细做精确。“快”:加强督查,加快整改时效。全市按照上级总体部署,采取自查自纠和督查整改两个阶段,根据工作目标、自查范围、重点内容、时间节点以及执法检查的方法步骤,在各乡镇街道自查自纠正的同时,市里组织重点督查,重点整改,采取强拆复耕、补办审批手续等措施,把全市违法用地的数量、面积减少到最低程度。“狠”:对严重违法用地行为,依法依规严厉查处,狠刹违法用地行为。全市共查处各类违法用地516宗,并处罚款960万元;没收地上建筑物9.485万平方米,拆除地上建筑物17.81万平方米,建议党纪政纪处分23件23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件2人,全市违法用地率严格控制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5%以内,较好地实现“零问责、免约谈”的工作目标。
  【创先争优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市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化作风建设年”和宁波市国土资源局部署的《宁波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联系实际,切实加强全局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先后制订下发《余姚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余姚市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余姚市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2010年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要点及责任分解》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紧密联系实际,结合主题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创建宁波市“文明单位”、浙江省“群众满意国土资源所”、“群众满意国土所工作人员”和全国“国土资源先进工作者”和“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所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上级机关对新增建设用地项目报批要求高,把关严,资料多,周期长,用地单位反映比较大。对此,一方面认真总结报批工作经验,改进服务方式,开设绿色通道,采取提前加入,超前服务,项目负责制等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报批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主动向上级机关反映基层呼声,加强同上级业务处室沟通联系,争取理解支持,实行特事特办,加快用地项目的报批速度。全市用地报批时效明显加快,全年计划用地指标报批利用率走在全省前列。

知识出处

余姚年鉴2011

《余姚年鉴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突出了浙江省余姚市2011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促进浙江省余姚市发展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基本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童志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余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