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群众文化社团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64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群众文化社团组织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1
页码: 9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横河镇民国时期的群众文化社团组织庙会文化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横河镇 民国时期 群众文化

内容

民国时期,县设有民众教育馆。横河没有官办的群众文化机构,但以敬神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庙会文化”,非常兴旺,其历史悠久,绵延不绝,为后人津津乐道。新中国成立后,“庙会文化”逐渐消失,近又兴起,有了新的内涵。
  所谓“庙会文化”,即以某寺庙为核心,联结附近若干个姓氏(村)组成的“××老社”,以此开展带有地方风情民俗特色的各种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农闲开展,以不影响农事为前提,如二月礼拜、三月龙舟、七月焰口、十一月彭桥庙会及冬至时节的社戏等等。活动的规模都比较大,以二月礼拜为例,每个老社参加人数达数百,甚至数千之多,礼拜社团甚为壮观。今镇境内有福昌老社、天香老社、大庆老社等社团近十个,可见当时参与人数之多。
  “庙会文化”的组织格局,也有一套较完整的规定。各庙都设有“庙柱”,祠有“祠柱”。这些“庙柱”、“祠柱”的柱头都是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并在民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长者轮值担任。除“庙柱”、“祠柱”组织固定的大型活动之外,也有热心于某项娱乐活动的临时“兴头者”发起,如做“戏文”、组织灯会等,均有一批热心人支持。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