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残疾人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12002022000156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残疾人事业
分类号: D669.69
页数: 3
页码: 880-882
摘要: 本章记述了横河镇残疾人事业方面的情况,包含了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状况,残疾人事业。
关键词: 残疾人 民政 横河镇

内容

第一节 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是由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协会、智力残疾人亲友会、精神残疾人亲友会5个协会组成的总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残疾人因生活困难由民政部门救济。1985年3月县成立残疾人协会,对残疾人组织各项活动,乡镇由兼管民政的干部负责残疾人工作。1991年11月至1992年3月,横河镇、龙南乡、石堰乡、彭桥乡都先后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各镇乡由镇乡长兼任协会理事长,民政干部任副理事长,设理事4~6人。
  1993年5月横河镇残疾人联合会重新组建,设理事长1名,由镇长兼任,副理事长2名,由民政助理等任职,理事20名。
  2002年8月横河镇第四次残疾人代表大会召开。代表大会代表构成比例为残疾人与健全人各50%,选举产生新一届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及理事成员。镇长兼任残联主席,副主席由民政助理、残联专职干部当选,理事11名。
  1995年3月慈溪市残联会从市民政局析出,镇配备专职残联干部负责残联工作。1995年5月14家福利企业均建立残疾人协会或残疾人小组。1996年各村建立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委会主任兼任组长,对村内的残疾人在生活、工作、就业等方面给予帮助和关怀。
  第二节 残疾人状况
  因残疾人等级标准各个年份有所不同,所以人数多寡亦不相同。1993年、1994年、1996年、2002年全镇有残疾人依次为791人、576人、1022人、765人。
  1993年对全镇残疾人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有残疾人791人。1997年后实行全国统一标准,残疾人须经县(市)级以上医院重新鉴定,认定后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2002年,全镇已做残疾证765人,其中:肢体残疾人477人;精神残疾人94人;视力残疾人50人;听力言语残疾人99人;其他残疾人45人。
  第三节 残疾人事业
  1985年开始,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国家对创办社会福利企业,采取免税扶持政策。1991年5月15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镇政府决定对残疾人优先“五保”;优先列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残疾人经营个体工商户适当减免税、费等12条优惠政策,使残疾人得到实惠。
  残疾人就业
  1985年,镇域各乡开始创办福利企业,部分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就业,开始享受国家减免税优惠政策。1997年全镇发展到14家福利企业,职工总数1038人,安置残疾人就业329人,占残疾人总数的48%。产品有服装、化工、仪表、收录机、电风扇、洗衣机、冰箱、汽车配件、塑料模具、金属加工等,产值17320万元,销售13930万元,利润738万元,减免税729万元。
  2000年并转成9家福利企业,职工总数787人,产值14536万元,销售15608万元,利润1015万元,免税958万元。
  1996年10月起,在继续办福利企业外,推行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办法,镇境内的机关事业单位、镇村办企业、三资、私营、个体企业均属安置就业的范围,无法安置的企事业单位向当地地税所交纳保障金,按应安置人数乘以上年度职工人均收入的60%收取,1996年凡少安置一个残疾人交971元。1997年至2002年125家企业共安置残疾人就业500多人。
  为扶持残疾人创业,2000年镇启动了对残疾人无偿扶持创业计划,当年帮助9名残疾人自主创业,拨资金14500元。埋马村肢体残疾人杨建权,年轻有文化,有种养业专长,但家境贫寒,镇无偿拨款2000元,扶持他养兔,当年收入3000元,次年利润2万元。还扶持石堰村潘恩立山地养鸡,秦堰村杨华强饲养肉猪。镇残联、农办、成人中等技校联合举办“绿色证书”培训,对75个残疾人农户,进行为期一年的种、养殖业技能培训,使残疾人掌握几门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文化知识,为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创造了条件。
  助残
  救助残疾人特困户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残疾人特困户、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给予救济,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五保”供养。1957年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给予适当照顾,特殊困难的由民政部门救济。镇领导、民政与残联干部每年春节走访慰问残疾人困难户。1997年发放社会救济款20000元,春荒救济款5800元,春节走访发补助金6400元,67户122人残疾人特困户列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每月每人25元),年发36600元。自1991年至2002年,每年社救款的40%救济残疾人困难户。
  “助残日”结对及助学
  自1991年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后,每年的5月第3个星期日为“助残日”。1995年“助残日”主题是“一助一”送温暖活动,镇干部、福利企业厂长结对8对。1996年“助残日”全镇31户残疾人特困户全部结了对。1998年市镇干部助残、助困、助学结对15对,帮助中学生残疾人困难户支付学杂费1000元/人,资助小学生残疾人困难户支付学杂费500元/人。2000年助残日镇领导走访了28户,发放补助金2800元,各福利企业每年“助残日”都要召开座谈会,组织文娱活动,发放补助金或纪念品等。
  2001年起,镇政府对贫困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子女助学给予补助,高中生补2400元/人,初中生补1200元/人,小学生补600元/人。是年助学20人次,补助金18477元;2002年助学58人次,补助金42870元。
  残疾人服务社
  1994年镇残联成立残疾人服务社以来,至2002年免费资助残疾人器械和用具:赠送轮椅车(5批)29辆,助听器3只,免费装假肢3人,总金额28850元。
  残疾人康复
  1997年镇残联在敬老院内设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聘请慈溪市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张茜杰医师为指导。经过6年工作,有35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伍梅村胡云富,9年前工伤下肢瘫痪,生活靠妻料理,经指导锻练4个月后,已可用拐杖下地行走。全镇有150名白内障患者,3年中经过筛选有35名白内障患者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中,免费动了手术,重见光明。

知识出处

横河镇志(下册)

《横河镇志(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慈溪市横河镇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商业,财政,金融,村镇建设,党政群团,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审判,司法,军事,文物胜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卷末,丛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