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治河排涝工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唯一号: 111934020220000416
专题名称: 新治河排涝工程
文件路径: 1119/01/object/PDF/1119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367.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位于碧湖平原,《丽水县志》载名“白溪渠”。为解决雨期水患,加强旱季灌溉,对原河道平地一段进行全面治理,命名为新治河排涝工程,从岚山头接南溪至高溪合水库尾水,再至蒲塘、下陈、红叶、白桥、下黄山村注入大溪,全长12千米,其中治理河段为7千米。新治河工程是碧湖区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工程之一,担负排除碧湖平原田畈40平方千米和后山70平方千米集雨面积的雨水,是碧湖平原排涝的总河道,设计的排水能力为5年1遇的洪水,3天下雨218毫米,3天内全部排出。岚山头至下朱村河段,河宽17.5米、底宽10米、水深2.5米,边坡1:1.5,纵坡为1/1500,渠道排水能力为58立方米/秒。下朱村至下圳河段,面宽22米、底宽13米、水深3米、边坡1:1.5,纵坡1/2000,排水能力为78立方米/秒。 1977年11月20日,工程开工,经过37天施工,基本完成河道开挖土方任务,于1978年春,组织334人的专业队进行施工,完成护坡及渠系配套,整个工程主要建筑物有交通桥22座,堰坝13座、倒虹吸4座、活动闸5座、涵洞29处,渡槽3座,取水埠7处,工程共挖土方38万立方米,砌石1.1万立方米,投工43万工、投资28万元。新治河排涝工程,使高溪乡的山根、缸窑、黄塘窑、竹溪、沙岸,平原乡的章塘、大陈、里河、下朱村、石牛乡的蒲塘、赵村、白桥、郎奇13个村的万亩易涝农田,基本上免除了洪涝灾害的威胁,为碧湖平原3333公顷农田机械化、园田化奠定了基础,并增加耕地面积33.3公顷。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