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交通安保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770
颗粒名称: 第十三节 交通安保设施
分类号: U491.5
页数: 6
页码: 117-122
摘要: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防护栅、标柱、平曲线反光镜、分隔带、隔音墙、减速带、避险车道等,这些设施是车辆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安全设施

内容

第十三节交通安保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防护栅、标柱、平曲线反光镜、分隔带、隔音墙、减速带、避险车道等,这些设施是车辆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标志标线公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协助车辆顺利通行的安全设施。标志包括警示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等主标志和为表示时间、车辆种类、区域或距离、警告、警令理由等辅助标志及其他标志。公路交通标线是管理和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标线包括路面标线、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路边线轮廓标等。标志标线工作1987年10月曾一度移交公安管理.直至1998年7月才重新移交公路管理部门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路面的高等级化改造,公路管理部门逐步完善了各种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护栏护栏按结构和用途分为梁型、拉索型、刚性墙型、柱型、网型及弹性型等。通常使用的主要有护栏柱、护栏墙、护栏墩和钢质波形护栏4种。护栏柱是钢筋碇方形立柱。安装后,加刷红、黄2种漆,醒目警示。一般用地形比较平坦公路高填方路段。护栏墙,在险要地段公路外侧以浆砌块片或水泥碇结构的连续性挡墙,外墙水泥砂浆粉刷,并用红、白、黄漆斜条状涂刷,以醒目警示。一般用于傍山高崖或临溪高崖路段。护栏墩,浆砌块片石或水泥砼墩状,护栏长1.5米,高0.9米。一般设置于山区农村公路。钢质波形护栏,是一种铝合金钢(波形栅栏和钢立柱组合的连续型护栏),在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应用广泛,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在农村公路路基比较狭窄的路段也有设置。
  防护栅防护栅是为防止牲畜、行人、非机动车等进入高速公路,在路基以外设置的栅栏。丽水市莲都区境内3条高速公路全部设置。
  标柱标柱分为警示柱和道口标柱两类。警示柱一般在高路堤的两端的危险路段,如漫水桥和过水路面两侧及平原地区路堤高4米以上,山岭地区高6米以上路段和危险路段。道口柱设在公路沿线的较小交叉路口两侧,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小路口车辆突然岀现造成意外,标柱材质一般为无缝钢管。莲都农村公路较多,一般农村公路路口都设置有标柱。
  平曲线反光镜亦称凸透反光镜,一般安装在视距不足的急弯和路线平面交叉处。丽水市莲都区范围内县乡公路和部分通村公路均有安装使用。
  分隔带分隔带分为中央隔带和分隔带两类,分别设置至道路中间和两车道之间,一般由路缘石及绿化带组成,主要是为了车辆分道。丽水市莲都区境内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少量高等级的路段和城市道路上均设置了分隔带。
  隔音墙隔音墙主要是为了减轻行车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而设置。丽水市莲都区境内3条高速公路在少量沿线近距离居民居住路段设置了隔音墙。
  减速带用钢质、橡胶、陶瓷或热熔漆划线等,在路面上设置的一种类似搓板、门槛等形式,用以警告驾驶人员减速的安全设施。丽水市莲都区范围内的各种公路均有设置。
  避险车道是指设在下坡急弯或事故多发地段,当车辆失控时供驾驶员紧急逃逸的避险措施。330国道丽水市莲都区境内枫树湾路段设置这种避险车道。
  本节以城市道路交通安保设施、公路交通安保设施和避险车道加以记述。
  一、丽水市区城市道路交通安保设施
  改革开放前,丽水城区街道狭窄,车辆不多,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很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车辆增多,城镇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才被重视起来。市区交通安保设施包括红绿灯、电子警察、各类交通标志标牌、漆画线、减速带、隔离栅、护栏带。
  红绿灯安装丽水城区第一座红绿灯交通岗亭于1991年在丽阳门十字街头边建立,当时红绿灯依赖岗亭执勤民警指挥,此后在车流量大的十字街口陆续安装了红绿灯。
  2004年,市区人民路、囿山路、和平路、寿尔福路增设了4组路口红绿灯。市区路口交通红绿灯总数达到20组。
  2005年,全年完成丽水市区新设置路口交通红绿灯13组,使市区路口交通红绿灯总数达到42组(含水阁开发区)。
  2007年,市交警支队加大交通科技经费投入,在新建道路路口安装红绿灯11组,在车流量较大、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新增移动式交通信号灯5组,至2010年底,市区已安装红绿灯共计72组。
  电子警察系统安装2003年,市交警支队建立4组车载流动电子警察系统。
  2006年,市交警支队投入科技经费,修建了4组市区路口电子警察系统。
  2007年,增加电子警察系统9组。
  2008年,在丽阳街与大洋路、解放街与大洋路、绕城东路与水东大桥等3个路口安装了3组电子警察,至2010年底,在丽水市区共安装电子警察66组,实行路口交通动态全程监控,进一步严格了驾车人员和广大行人执行交通安全法规,遵守交通秩序,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
  标志标牌设立1988年,丽水城区增设各种标杆105根,各种交通标志牌183块,指路标志牌12块。2002年,新设标志牌390块,2003年新设标牌68块。
  2004年,在新建的开发路、学院路、城北路、中山街北段等道路新增各类交通标志牌430块。2005年设置指路标志36块、禁令标志55块、警告标志31块、道口标志320块、单列柱82支、导向标志F杆23支、指路标志F杆76支。重新设置限速标志44块、危险品禁令标志43块、机动车行驶标志34块、非机动车行驶标志34块、人行横道标志12块。
  2006年,设置标志牌83块、突起路标450颗、道口标柱24支。
  2007年,在江滨路、长虹路、北苑路等新建路程设置指路、限速、禁停、辅助、人行横道等各类标志牌408块,设置道口标柱72支。
  市区各类标志牌包括道口标柱的设立,确保了市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隔离带和人行护栏市区街道增设隔离带和人行护栏,是使车、人各行其道,确保车行有序、人行安全。
  1991年,开始在城镇繁华地段设置人行横道线(又称斑马线)、人行护栏和隔离带。
  2002年,市区增设隔离护栏1200米。2004年更新交通安全护栏1500米。
  2005年增设隔离护栏1500米,橡皮警示柱50支。
  2006年设置隔离护栏8400米。
  2007年购置安装隔离护栏1000米。
  施划标线、震撼标线、减速带1988年丽水城区漆划安全线45千米。
  2002年6月13日,市政府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落实城区道路投资建设计划,将维护经费列入城市维护费中,为市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理顺了经费渠道。全年,丽水市区施划交通标线22300米。
  2003年,施划市区交通标线3700平方米。
  2004年,对新建的开发路、学院路、城北路、中山街北段等道路新划交通标线13千米,重新漆划大洋路、解放街、丽阳街等道路交通标线共7500平方米。
  2005年,施划交通标线14500平方米,同时,重新施划标线14000平方米。
  2006年,施划震撼标线490米,热熔标线2250平方米,设置橡胶减速带60米。
  2007年,在江滨路、长虹路、北苑路等新建路段设置橡胶减速带200米,施划热熔标线21983平方米。同时在其他街道补标线18799米,清除1154米。
  其他安保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市区交通安全系数,为路面民警执勤执法提供保障,市交警支队于2006年给路面一线民警增添了6F测速仪1台、酒精测试仪4套、数码相机6台、车载移动照明设备1套、步话机等科技装备100台、购买巡逻摩托车2辆、6F测速用车1辆。
  为使车辆和行人左右转向有序,2002年,市交警支队新增多相位交通信号灯10组,改
  选6组,至2010年底,在市区共安装了87组。此外,根据近几年市区私家车逐年增多的情况,交警支队先后在街道边划定临时停车位,至2010年,共划定临时停车位3000多处,初步扭转了乱停车的状况。
  二、公路交通安保设施
  表1-1-17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标志一览
  表1-1-18龙丽高速公路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标志一览
  表1-1-19丽龙高速公路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标志一览表1-1-20丽水市莲都区境内国省道、县乡道交通标志一览三、避险车道
  330国道避险车道位于330国道K126处。避险车道总长174米,制动坡床长度102米,宽度5.25米,坡度10%。垫层采用10厘米厚沙砾,面层采用60厘米厚豆砾石(规格为4~6厘米)。服务车道路面宽度3米,厚度46厘米,结构为:24厘米水泥砼面层+22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砼护栏高度1.1米。是针对330国道K126~ K128丽缙段枫树湾路段,长达6千米多的连续下坡加急弯路段,地形复杂,弯道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车辆和人身安全而设立的。主要功能是:当车辆行驶在该路段发生险情时进入避车道即可避险。
  330国道K126避险车道工程,是经省公路局《关于330国道避险车道设计方案及预算批复》(浙公路复〔2006〕22号文)立项的,总投资179.15万元。后来,省公路局下达《关于330国道K126~ K128避险车道工程经费调整的批复》(浙公路复〔2006〕192号),变更追加经费72万元;丽水市公路管理处下达《关于下达2007年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补充计划的通知》(丽市公〔2007〕242号),又追加80万元,合计投资331万元。设计单位为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经公开招投标由丽水市莲都公路养护中心中标承担施工。工程于2006年7月20日动工,2007年12月20日完工。2010年7月,丽水市直属公路段又给该避险车道安装上了出险救援监控系统,通过电子眼可将整条避险车道及周边情况纳入眼帘,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能在车辆岀险第一时间快速出警,同时打开录像回放资料,可以对出险过程和事故原因进行全面准确地掌握,以便于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截至2010年底,该避险车道有记录在案的就已成功避险车辆20余辆,保障了30余人的生命安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被驾驶员亲切地称作“救命道”。
  第十四节站场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市区各类交通运输服务站场迅速崛起,形成了运输、管理、服务一条龙的体系。本节择市区主要站场予以简述。
  一、火车站
  丽水火车站位于丽水市区东部水东村附近,距市中心3.5千米。中心里程位于金温线K118+646,系二等客货运站。兼管辖小处、石帆、祯埠、南岸4个中间站,站辖里程:K113+100-K138+800,计25.7千米。车站占地面积38.66公顷(580亩),站房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造价1100万元,为二层框架水泥结构大厦。一层北首为出口、行李房,中间供商业用房,南首为售票厅;二层北端为北上旅客候车室,中间供商业用房,南端为南下旅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莲都区交通志》

出版者:西泠印社出版社

新编《莲都区交通志》是在原《丽水市交通志》(县级)基础上续编而成的,它是一部记述丽水市莲都区交通事业的地方性专业志书,如实记载了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了莲都交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真实面貌,进一步突出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区域特点和交通的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莲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