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层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3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基层组织
分类号: D921.8
页数: 3
页码: 717
摘要: 1949年5月10日至2010年底,全区有42个党组、11个党工委和34个党委、30个党总支、812个党支部。市委做出《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着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
关键词: 党组织 基层组织

内容

组织发展1949年5月10日,丽水解放。11日,中共处北县委、县政府、浙南人民解放军三支队二大队及所属武工队进县城。7月,经浙江省委批准,以随军南下的山东渤海区干部纵队第四大队沾化中队为主,组建中共丽水县委员会。同月,县委开始建立区委和县机关党支部。至12月底,全县建立了6个区委和6个县机关党支部。1952年11月,改中共丽水中心县委。1952年,在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党支部。1953年,开始建立乡镇级党组织。至1955年,共建立41个乡镇级党支部。1954年7月,县委设常务委员会。至1956年5月止,县委领导成员均由省委任命。1956年上半年,丽水县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撤区并乡工作,全县由8个区4个镇52个乡撤并为3个区2个镇22个乡,撤并后的乡一律改设党总支。同年11月,建立城郊区委。县机关政权系统部门从1953年至1956年先后建立了城镇、县人委、文卫、财经、政法、农林、粮食、农业水利、林业、银行、供销社党组。1957年3月,丽东乡党总支改为丽东乡党委。4月,撤销城郊区委。8月,设立城郊工作委员会。1958年5月,原中共宣平县的曳岭区委及其下属5个乡党组织并入丽水县。7月,原中共云和县委所属的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和22个乡镇的党组织并入丽水县。11月,实行大公社管理。区委改为人民公社党委,同时撤销12个乡党总支,其他乡(镇)党总支(党委)一律改为生产大队党总支。1959年1—2月,建立8个管理区(生产大队)党总支。7月,城关、碧湖、云和生产大队党总支改为城关、碧湖、云和镇党委。1960年2月,原中共景宁县委所属的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和1个镇委、8个人民公社党委及40个管理区(生产大队)党总支全部并入丽水县。1961年9月,撤销人民公社党委,设立区委。撤销城关、信孝、大顺、英川、毛垟、大祭人民公社党委,全县设立丽东、碧湖、丽云、曳岭、雅溪、云和、梅源、红星、渤海、沙溪、东坑共11个区委。1962年年初,各生产大队党总支先后改称为人民公社党委。全县共有72个人民公社党委和4个镇委。同年4月,恢复云和县,从丽水县中划出6个区委、2个镇委、41个人民公社党委和原云和县、景宁县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965年底,丽水县有4个党组、4个区委、38个党委和3个党总支、455个党支部。1966年始,各级党组织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被迫停止活动。至1969年中共九大以后,党的组织才逐步得到恢复发展。1985年底,全县有14个党组、5个区委、99个党委和693个党支部。1992年5月,全市进行撤区并乡扩镇,共撤销5个区委和14乡镇党委。1994年4月,市委为加强对撤区后各乡镇的领导,按区域片设立7个党工委。1995年7月,市委做出《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1997年,加强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1999年,在市直机关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活动和开展农村基层组织教育整顿的工作。2000年6月,着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2001年10月,撤销3个乡镇党委,设立5个街道党工委。2002年,在全区22个社区建立了党支部。2003年6月,为加强对区机关党组织的领导,区委开始撤销区机关部门党委,建立区机关部门党组和部门机关党委。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社区党支部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多,其中有17个社区党支部先后升格为党总支。2006年9月,撤销7个乡镇党委,设立1个镇委和1个街道党工委。2007年,在全区68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2010年底,全区有42个党组、11个党工委和34个党委、30个党总支、812个党支部。
  若干年中共莲都区(丽水县、市)基层组织情况一览
  表17-4-1单位:个
  组织活动1982年开始,基层党组织“双争”活动,每年基层党组织都要评选出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1983年的“双争”活动,全县共评选出先进党支部58个和优秀党员155名。在党组织“双争”活动的基础上,又开展村级党组织达标评类和整顿后进党支部活动。1992年年底,实现一类支部243个、二类支部121个、三类支部基本脱帽。1996年,开始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为期3年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同年,市委与各乡镇签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状》,把党的责任目标分解到乡镇,乡镇又落实到村,明确规定乡镇党委书记是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采取四项措施促使第一责任人工作到位。1997年,在全市农村党支部中开展“创五好,奔小康”活动。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抓好后进党支部的整顿和转化工作,全市农村58个后进党支部全部通过省委、地委的检查验收。同年,在企业开展党建“创四有”活动,加强企业党建工作。1998年在深入开展农村“创五好,奔小康”活动的基础上,又开展乡镇“创六好”活动,作为乡镇党建的一个总目标,并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考核验收标准。2002年,开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建设活动。2003年,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活动。2004年,开展“强班子、树正气、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2005年,推行乡镇、街道机关干部“住村联心”工作,在全区组织开展党员“12520”党员先锋岗实践活动。2006年,开展农村“十佳住村干部”“十佳村干部”“十佳村干部搭档”评选活动。2007年,在机关部门中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区直机关开展以机关党组织结对困难职工、结对外来流动党员、结对低收入农户为主要内容的“三结对促和谐”和创建“示范党支部”活动,落实机关党组织联系社区制度、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同时,开展“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和创建城市社区“星级党支部”活动。2008年,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开展“四评议三承诺”活动。开展社区党组织“进户联心”活动和创建星级社区党总支(党支部)活动,对四星级以上的党组织给予表彰。组织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工作。2009年, 分两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驻乡进村、组团服务”,实施农村“135” 工程,开展中心村培育、生态文明村创建、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区机关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开展以“五好”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化“三结对促和谐”和社区党员“进户联心”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也开展了“克难攻坚当先锋”活动。2010年,开展了以“解难题办实事、维稳定促活力”为主题的集中服务活动,在农村、社区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启动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莲都先锋”创先争优活动。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丽水市莲都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丽水市莲都区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叙莲都区自然和社会基本情况,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本志记述年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2010年底。为保持某些事件的连续性,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全过程,方便读者查阅有关资料,有些内容如低丘缓坡开发、丽水国际摄影文化 节、古堰画乡建设专记等,记叙时间予以下延。 本志记述中的莲都区(丽水县、市)地域范围,除人物传外,均以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范围为界,本志中莲都区(丽水县、市)统计数据均为当时莲都区(丽水县、市)所辖地 域范围的数据。 本志按志书体例要求设计篇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志为主体,编、章、节、目结构。横陈门类,纵述史实,以事分类,纵横结合。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共处北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城关镇
相关地名
碧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