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意境,只缘诗词入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瓯海诗词》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114
颗粒名称: 别具意境,只缘诗词入怀
其他题名: 学校诗词教育的实践探索
分类号: I267
页数: 9
页码: 185-193
摘要: 本文力倡学校要重视诗词教育,并结合本校诗词教育实践,就为何开展、如何开展和怎样评价等问题提出看法和实践探索意见。
关键词: 瓯海 诗词教育 实践

内容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灿烂天空,诗歌就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星。风雅《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乐府散曲,历史文化长河里,诗歌总以不同的形式激荡起美丽的浪花,奏唱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经典之歌。
  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诗歌以其独具魅力的方式表情达意,传递审美情趣。
  尽管诗歌优点颇多,教育作用颇大,但一些学校对诗词教育却没能予以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没能认识到位;二是缺少经验。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本校开展诗词教育实际,笔者就如何开展古诗词教育做粗浅的探索。
  一、多维度认识诗词教育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古代圣贤对诗歌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本人相信诗词教育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依据。笔者认为,以下三个角度对诗词教育的理解应成为坚持开展该项工作的充分理由。
  (一)诗词教育是落实语文课程纲要的举措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诗歌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出明确要求,如一、二年级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三、四年级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诗文50篇”;五、六年级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作为母语中的精华部分,诗歌理应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从学校层面上开展诗词教育有利于促进诗歌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诗词教育是构筑特色校园文化的平台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建设好校园文化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人的重要举措。校园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与诗词教育对人的影响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将诗词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既增加了校园的浓厚人文意蕴,也凸显了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校园文化板块均可通过诗词教育这个平台,共同构筑“久熏幽兰人自香”的浓郁氛围,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整个学校充盈着古朴、优雅的气质和风韵。
  (三)诗词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自古以来,诗歌的教化和美化作用一直为人们所重视。牙牙学语,蒙昧初开,诗歌成了孩子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最早教材。诗歌伴随着人生的初始,反复吟诵中孩子对诗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影响着他们成长中对历史、人生、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文化的传承就此得以不断地延续。
  由于时代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过度追求,内心深处的闲情逸致和精神追求被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等所取代,优秀传统文化中值得反复品评的韵味在浮光掠影似的浅层阅读中失去了价值。尽管如此,诗的价值并没有真的失却,诗的本质并非表面的文字,其根源于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对美的追求,诗性在每一个热爱美、追求美,全身心感受美的人的心底悄悄存在。因此学校的诗词教育有利于唤醒孩子和老师内心的美感,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多渠道推进诗词教育
  诗词教育的重点在于用实际行动来实施推进,这得需要从教材、教师、学生以及环境氛围等几个要素入手。
  (一)整合篇目,选编诗词读本
  小学6年12个学期,每个学期平均20周左右,共计240周。如果每两周背诵一首古诗词,小学阶段背诵120首古诗词是比较轻松的。事实上小学阶段是背诵诗词记忆的最好时间,即使再增加一倍对一般学生来讲也非困难之事。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校增加诗词教育比重两者之间的平衡,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建议,我们对小学阶段应背诵的诗词篇目作了调整,分三个层次提出不同要求。
  初级层次——六年里能背诵《语文课标》推荐的75首古诗词(相当于一个学期背诵6首左右);一、二年级能背诵《弟子规》;三、四年级能背诵《三字经》。
  中级层次——在初级层次的基础上,增加47首古诗词,即把7至9年级要求背诵的47首古诗词挪到小学,共122首(相当于两周背一首)。
  高级层次——在中级层次的基础上,增加30首古诗词,拓展的内容包括唐代之前的5首,宋代之后的5首,“永嘉四灵”4首,有关大罗山的16首。
  依照以上总体要求,选编学生读本以语文教材原来编排的次序为基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和理解能力,结合地方课程内容、地域文化特色和《课标》推荐中唐代之前、宋代之后诗词较少的实际情况,在各年级里分别补充了相应的诗词,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纵横交错、要求不同的编排体系,从而为诗词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蓝本。
  (二)加强师训,提高诗词素养
  教师是开展诗词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诗词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诗意校园文化的形成,有利于诗词教育落到实处。
  1.开展诗词教学研讨活动
  针对平常语文教研活动很少关注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我校独辟蹊径,将诗词教育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引导上,经常开展诗词教学研讨活动。根据诗词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语文教研组有计划将活动分成若干个主题,如“如何朗诵古诗词”、“低、中、高段诗词教学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诗词教学是否有基本的程序”、“诗歌的意境如何让孩子感受”、“新课程改革如何尊重孩子对诗歌的独特感受”、“是否可以让个别孩子学写格律诗”等等。好多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过的,经过深入研讨,交流碰撞,感悟反思,都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最吸引孩子的是老师上的拓展性的诗词欣赏课。春天里,一位老师在上了朱熹的《春日》后,意犹未尽,找了几首同样写春天的诗词让孩子们欣赏品味,如早春的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盛春的有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晚春的有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张籍的“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等。这些诗歌大部分都比较熟悉,集中一起比较阅读,让孩子们在吟诵间更好地感受到春天里大自然的无穷美意。
  2.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为提高教师个人的诗词素养兴趣,学校主动创造各种平台让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如特地邀请知名播音主持人来校做如何朗诵诗歌的专题讲座;推荐教师参加区级朗诵协会组织,并定期参与活动;选派教师参加市级朗诵骨干培训班学习,借培训之机学校组织教师朗诵小组,由骨干老师指导训练,学以致用,以点带面,提高水平。
  与区、市级诗词学会挂钩,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多名教师参加市诗词写作培训班学习,之后申请加入区级诗词楹联学会组织。通过学习,几位老师不仅已经入门,还能写出像样的格律诗了。如一位老师学习后写了一首绝句《家有爱女》:
  “稚气天真女六龄,眼眸溜转蕴聪颖。忽而喜笑变阴雨,谁语幼童不解情。”短短的28个字,小女儿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情感丰富的形象跃然纸上,充分展现了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魅力。还有一位老师参加学会塘河采风活动后,一连写了5首有关塘河的诗,其中获奖的一首《河边古榕》是这样写的:“古榕盛夏盖葱茏,蔽日遮天凉意浓;风起涟漪浮子动,河边喜煞钓鱼童。”写得同样富有儿童情趣。
  (三)搭建平台,展示诗词风采
  诗词的魅力在于吟诵体验、欣赏品味,越是细细咀嚼,越能够体悟其间的意境、美感,所以开展诗词教育,要主动搭建能展示诗词魅力风采的平台。
  1.晨间诵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的重要性。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情趣,特别适合小孩子的年龄特点。为此学校利用孩子早上到校较早的习惯,开展“晨间诵读一刻钟”活动。规定每周一、三、五早晨诵读诗歌,每次一刻钟,诵读的内容就是学校选编要求背诵的诗歌。这个活动有助于领会诗歌美意,培养朗诵习惯,落实背诵任务,还让校园增添一道书声琅琅的别样风景。
  2.舞台展示
  学校能供孩子们展示诗歌风采而搭建的舞台有诗歌朗诵比赛,国旗下展示,校园文化节,六一文艺汇演等等。规定一个班级一学年必须有一个诗歌方面的节目参与展示。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创作才能,除了各种形式的朗诵之外,还有将诗歌改编成课本剧的,将诗人故事演换成相声的,将诗歌创编成舞蹈歌曲的,美丽的诗歌被别出心裁的形式演绎得淋漓尽致。
  3.社团表演
  从学校层面组建的校级诗词表演社团是部分有更强表演能力学生展示风采的一个舞台,也是我校乡村少年宫倾力打造的品牌项目。社团所朗诵的诗词大多选用本土地域性的,浓郁的乡情显现了地方特色。除了平时正常的社团活动,还借更大舞台表演展示。如学校百年校庆典礼、街道绿色文化节、区级诗词协会换届大会、市级乡村少年宫现场展示等重大活动中都出现社团成员的身影,精彩的表演获得了一致赞誉。
  (四)创设环境,营造诗词氛围
  艺术是灵活的,艺术是相通的。诗歌作为一门独特的文学艺术并非独自存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紧密联系,唐代王维所写之诗被誉为“诗中有画”正说明了这点。基于此,在创设环境方面可将诗歌与其他艺术有机结合。
  1.以书写诗
  由于本校是书法艺术特色学校,师生中不乏书法佼佼者。这些书法佼佼者的作品遍布校园的廊道墙壁、橱窗教室,有毛笔的,有钢笔的,各种书体兼而有之。作品的共同点是所写的内容全部是诗词。置身校园,放眼望去,顿感墨香诗韵扑鼻入怀,浓浓文化裹满周身。还有平时师生练写的书法作业、比赛所写的内容也基本上选用经典诗词,好让两者相融一体,相得益彰。
  2.以画配诗
  小孩子特别喜爱画画,这是天性。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思维理解身边的世界,用稚嫩的笔法画出心中充满童趣的人和景物。为更好理解诗歌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孩子爱画画的特点,开展“给诗配画”活动,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用以装扮教室。学校底层的墙裙还特地装以诗画相融的大幅作品,创设诗情画意的环境。
  3.以歌唱诗
  在古代,诗本身是用来吟唱的。如今能唱的古诗词也很多,如苏轼的《明月何时有》、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一些作曲家还专门给古诗词谱曲子,以供吟唱。基于此,学校专门为校合唱团录制几首适合学生传唱的古诗词歌曲,定期在校园播放。诗歌的意境在音乐声中变成可闻可唱的优美旋律,闻之心旷神怡,唱之陶醉其中。
  三、多形式评价诗词教育
  评价具有敦促、激励功能,能有效促进工作的落实到位。为促使学校诗词教育更好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制度,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予以实施。
  1.三项制度激励学生
  一是达标考核制度。根据学校提出的三个层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实施考核,一学期考核一次。初级层次要求人人过关,达到100%的为诗词诵读达标班;中级层次人数达到50%及以上的为诗词诵读优秀班;高级层次人数达到20%及以上的为诗词诵读全能班。只有达到低级层次要求后才能申请高一层次。由于起点要求低,梯度合适,很多班级都有信心达到高级层次,保证了诗词诵读任务的完成。
  二是平时加分制度。诗歌方面在校级及以上层面取得成绩的都有相应的加分。包括比赛获奖类,如诗歌朗诵比赛、以书写诗比赛、以画配诗比赛等;参加表演类,如各级各类演出中参与诗词方面表演的、演唱诗歌被录制的等;作品发表类,如诗作在校报《鸣凤竹》等报刊上发表的、相关作品被用于展示或装饰校园的等。加分制度很好调动了孩子参与诗词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年度评比制度。根据一年来的达标和加分情况,班级评选诗词之星。然后推荐参加校园诗词之星评比。被评为校园诗词之星的会在一年一度“寸草心”奖颁奖典礼上受到表彰奖励。而班级的达标成绩则与文明班级评比挂钩。
  2.三项任务敦促教师
  规定每位教师必须在诗词的三项任务中至少参与完成一项,并将其作为教师素养考核的一个指标。这三项任务包括参加诗词朗诵比赛;参加诗词方面的开课、论文案例写作、课题研究等教学研究活动;写出较为像样的诗词作品。
  几年间,我校诗词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努力前行,并逐渐展现迷人的风采,无论是校园的文化氛围还是师生的人文素养,都因诗词的浸染而别具韵味。区诗词学会将我校评为“诗词进校园”示范学校,并确定为省级诗教先进学校的推荐对象,省诗词楹联学会专家来校视察后,对我校的诗词教育非常赞赏,并给予很大的期望。
  诗词教育也许是学校教育中很不起眼的一个点,甚至一些学校连点都没有。然而我们却将这个点放大、做好,因为我们知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知识出处

瓯海诗词

《瓯海诗词》

《瓯海诗词》为瓯海期刊,收录瓯海诗词等文学作品,分别包括2011辛卯集、2012王辰集、2013癸巳集、2014年甲午集、2015年乙未集、2016年丙申集、2017年丁酉集、2018年成成集、2005年乙酉集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