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駐防兵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唯一号: 110534020230001803
专题名称: 國朝駐防兵制
文件路径: 1105/01/object/PDF/110513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236.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國朝駐防兵制 乍浦滿洲營順治十七年千户所廢仍設巡司及守備 雍正六年移杭州滿洲副都統一員駐劄乍浦領左右 兩營設協領五員內滿洲四員蒙古一員佐領一十一員内滿洲八員䝉 古三員防禦八員内滿洲六員蒙古二員驍騎校一十六員內滿洲十二員 䝉古四員理事同知一員筆帖式二員甲兵一千六百名杭州 將軍鄂彌達浙江總督李衛等會題杭州滿營内派出 宫兵移駐爲左營八旗江甯滿營内派出官兵移駐爲 右營八旗左右兩營經制兵丁額數共一千六百名爲 十六旗每旗原額領催六名甲兵九十四名領催共九 十六名甲兵共一千五百零四名八旗旗色係鑲黄正 黄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左右兩營同共爲十 六旗旗左營鑲黄鑲白正藍三旗為左翼正黃鑲紅鑲 藍三旗爲右翼右營正白鑲白正藍三旗爲左翼正黄 正紅鑲藍三旗爲右翼左營正白正紅右營鑲黃鑲紅 四旗爲蒙古翼每翼協領一員五翼共五員每旗佐領 一員十六旗共十六員內五翼協領各兼一缺佐領正 缺十一員每二旗防禦一員共八員每旗驍騎校一員 共十六員官共四十員又將軍鄂彌達等題浙省沿 海之地惟嘉興府屬平湖縣之乍浦地方係江浙接壤 東與江南松江之提臣海道遙遠南隔甯波提臣海道 四百餘里此地間於二處之中與省城海口之鼈子門 甚近臣等相度地勢情形雖內港不甚寛廣然此地實 為江浙兩省海道咽喉通達外洋諸國最關緊要且離 杭州止二百八十餘里水陸俱通往來甚便省城駐防 滿兵聲勢聯絡首尾照應該處駐劄滿洲水師官兵實 有裨益至乍浦城周圍九里三分距平湖縣僅三十里 城垣新經修理堅固城內有民間菜園稻地可買甚是 寛濶且尙有零碎官基堪以凑建衙署營房民情無不 樂從查康熙五十八年駐杭滿洲䝉古兵內奉調往雲 南進藏時杭州添補滿洲䝉古兵一千名曾準部咨遇 有事故缺出汰除不補等因在案今尙存未汰兵四百 八十名將滿洲䝉古八旗另户通數兵丁內挑選少年 精壯者四百八十名再將滿洲䝉古八旗另户壯丁内 少年精壯者挑選三百二十名合為八百名之數俟乍 浦地方營房建造完竣之日先令帶領前往學習水師 之事水師營額兵內事故缺出若無隨帶子弟頂補將 杭州閒散壯丁挑選少年精壯者頂補杭州額兵事故 缺岀即將杭州壯丁選補如杭州乍浦兩處兵内或有 老病退甲伊等父子願就養膳俱聽就養其新設立水 師營應添設官員兵丁或於江南調撥來浙之處臣等 管見杭州已派兵八百名作為一營抑或京城江南調 撥八百名來浙共一千六百名分為兩營演習時一營 存城看守一營帶領操演輪流習學始能熟練至奉 諭旨設立二千名其所少四百名之數臣等查得 乍浦綠旗水師兵五百名係雍正二年於請更閩浙等 事案內部議特行添設自乍浦海口以及大小羊山令 其永遠巡防該營海汛與提標右營分界直至江南洋 面在營兵丁各有哨巡海洋把守汛地墩臺城寨之責 難以移動其浙省沿海水師各營兵丁每年配船出海 者水性船務自必諳練若全於一處抽調恐誤彼此洋 汛巡防請於各營內按兵數多寡均匀派定挑選四百 名改為新設滿洲水師營之捕盜頭舵繚手阿版舢版 椗手水手等項之用共合二千名之數其各營兵額仍 令募充補足於沿海巡防仍可無誤此外如有尙不敷 用者暫著地方官另行雇募照例給與工食俟滿洲水 師熟練之後將雇募之捕盜等仍行發回以節錢糧其 乍浦水師營弁遇非哨巡在洋之時卽可令其帮同旗 員教習滿兵水務庶省隔汛另調之煩其杭州選撥水 師共八百名共議編為八個佐領內滿洲每旗七十五 名共六百名編為六個佐領設協領二員卽著仍兼管 佐領只須添設佐領四員防禦三員驍騎校六員每佐 領下小撥什庫六名䝉古每旗二十五名共二百名編 為兩個佐領添設䝉古佐領二員防禦一員驍騎校二 員每佐領下小撥什庫六名或京城或江南挑撥官員 兵丁亦照依杭州先行派定之數其官員俸餉米石并 撥什庫錢糧俱照天津水師營之例支給每兵每月給 錢糧一兩五錢米三倉斗官兵俸餉米石卽於嘉興府 屬之解司錢糧米石內就近撥解乍浦城按月支給至 於官兵房屋應照天津水師官兵之例給副都統房二 十間協領房一十五間佐領房一十二間防禦房八間 驍騎校房六間筆帖式房三間兵丁房兩間所有水師 營船隻照天津水師兵配駕之例大號趕艙船每船應 用捕盜一名舵工二名繚手一名椗手二名阿版二名 舢版二名水手二十名小號趕艙船每船應用捕盜一 名舵工二名繚手一名椗手二名阿版二名舢版二名 水手一十二名查天津水師營大號趕艙船每隻堪容 八十餘人小號趕艙船堪容五十餘人每船需大礟五 位小礟酌量備用海內水勢深淺風勢大小不一若兼 造大小二號趕艙船隻不拘風之大小水之深淺俱可 撐駕共需用大號趕艙船十隻小號趕艙船十雙每船 應隨帶小舢版一隻以足二千名兵丁之用再查乍浦洋面附近江南之處多係沙塗更與别處洋面不同若 盡用趕艙則駕駛不甚便利應於大小趕艙船數內各減去一隻改造南艙船四雙則洋面可以適用其船隻 及船上所需棪木舵架櫓木棕椗繩繚索等項係屬緊要應行地方官務須悉心料理堅固其官兵應用器械 仿照天津設立俱為鳥鎗水師巡防出哨火箭籐牌挑刀等項船上所用旗纛及演習所用藥彈俱照海洋趕 艙船內配用數目照例交地方官製造給發伏乞 皇上勅部議覆施行奉旨依議官馬一百三十五匹甲兵馬三百 匹給營房三千二百間堆子房一十六所杭州兵駐左 營江甯兵駐右營教習舵水綠旗兵四百名內定海鎮抽兵一百 五十四名黄巖鎮抽兵六十六名温州鎮抽兵五十名 瑞安營抽兵二十八名鎮海營抽兵四十二名乍浦營 抽兵六十名撥歸滿營教習營房四百間置戰船二十二雙分編甯謐字號 內大趕艙船九隻小趕艙船九隻南艙船四隻分配大 礟一百一十位於西山嘴海洋操演平時收泊海口閘水陸門設堆子房六所佐領等派兵值宿掌管鑰兼轄 西山嘴礟臺而兩汛會哨皆不與八年立演武場於東門內十一年添設弓匠十六名箭匠十六名鐵匠十六 名杭州將軍阿里袞乍浦副都統傅森會同奏準每旗添設弓匠一名鐵匠二名共四十八名嗣於雍正十 二年八月奉準兵部行令三十二名鐵匠內將十六名改為箭匠每旗弓鐵箭匠各一名共四十八名乾 隆十五年乍浦副都統額爾登題裁南艙船四雙二十 年裁甲兵馬二百五十匹二十五年又裁大趕艙船四 隻小趕艙船四隻其綠旗教習四百名雍正九年添設 外委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二員歸參將管轄乾隆十一 年巡撫常安題準酌留二百名其餘俟有缺出卽將滿 洲餘丁挑補部議止留六十名十二年將軍薩爾岱以 不敷戰船之用題留一百一十五名十五年副都統額爾登又題留二名浙江通志參乍浦志三十六年準部咨水手四 百名裁汰一百五十名額留捕盜正副舵工繚椗斗手 二百五十名平湖張志三十四年八旗兵丁內裁兵一百名 內裁領催八名將名糧給膳本營孤寡名為養育兵平湖王志乍浦副 都統舒景阿條奏八旗兵丁一千六百名內酌配八旗 籠統共裁甲一百名遇有事故缺出陸續沙汰將所裁 一百名之甲合五十名之缺數作為一百名養育兵給 與孤寡無依靠之幼丁以資養贍等因自文到起至乾 隆三十五年八月陸續共沙汰甲兵一百名内裁領催六名改補養育兵一百名滿洲餘丁頂 補綠旗共九十六名三十五年滿洲所頂補九十六名 之水手兵内酌留五十名其餘四十六名俱著裁汰四 十年總督鍾咨開滿營綠旗水手兵除留六十名之外 餘俱沙汰奉文後又頂補十二名五十四年挑取食餉 閑散一百名杭州將軍寶林奏乍浦兵丁孳生衆多生計不無拮据請每月賞銀一百兩於貧苦 閑散内擇其身材好者挑選一百名每名每月給銀一 兩伊等挑拔甲兵後將所得銀一兩另行挑人給與等 因即於乾隆五十四年五月挑取食餉閑散一百名實在八旗委署前鋒校一十 六名領催七十四名甲兵委署前鋒一百八十四名甲 兵一千二百二十六名水手兵五十名十一年至四十四年餘丁内陸 續挑補養育兵一百名匠兵四十八名綠旗舵水兵二百 名内捕盜十名舵工十名椗手十名繚手十名斗手十名什兵十名水手兵一百四十名食餉閑 散一百名伊志道光二十三年裁綠旗舵水兵二百名趕艙船十隻改滿水手兵五十名為陸路旗兵兵部議覆浙江巡撫 劉韻珂奏稱旗兵素以騎射為重於洋面情形不甚熟 悉飭令學習終屬隔膜所設趕艙船水手兵徒滋縻費 自應就其所長專習陸戰並練火器所有該營額設趕 艙船十雙滿漢水手兵二百五十名應全數裁汰所裁 之滿水手兵五十名即改為陸路旗兵考選充補所裁 之漢水手兵二百名即抵補乍浦營等語應如所奏辦 理奉旨依議咸豐十一年粤匪之亂闔營殉難現在僅存 兵丁四十六名尙待撥補 滿洲營軍餉大建月前鋒校領催每名應支兵餉銀三 兩甲兵委署前鋒同每名應支銀二兩米折銀各一兩八錢 米各一石水手兵每名應支銀二兩米三斗養育兵匠 兵每名各應支銀一兩米五斗馬每匹春季應支馬乾 銀一兩四錢二分五釐夏季應支銀八錢五分八釐秋 季應支銀八錢四分冬季應支銀一兩三錢九分五釐 小建月前鋒校領催每名應支銀三兩甲兵每名應支 銀二兩米折銀各一兩七錢四分米各九斗六升六合 七勺水手兵每名應支銀二兩米二斗九升養育兵匠 兵每名應支銀一兩米四斗八升三合三勺馬每匹春 季應支銀一兩三錢七分七釐五毫夏季應支銀八錢 二分九釐四毫秋季應支銀八錢一分二釐冬季應支 銀一兩三錢四分八釐五毫平湖王志 滿洲教場在乍浦東門内計七十一畝五分四釐六毫五絲演武廳三 間耳房二間鼓亭二座後房三間旗桿一根照牆一座 雍正八年建浙江通志參平湖張志今燬 滿洲營房在乍浦城東北隅其三千二百間雍正六年 建乾隆六年十六旗各設堆子房一所乍浦志四十八年 知縣嵩福請帑銀一萬八千六十三兩零修葺二千九 十二間重建二十三間及堆子房二十四間四十九年 知縣張福敏請帑銀一萬二千六兩零續修一千八十 五間平湖王志 教習舵水綠旗兵營房在城東南隅共四百間雍正七 年建乍浦志 滿營火藥局在乍浦西門内乾隆三十一年建碓火藥 房在局前以上滿營各項房屋咸豐十一年燬於兵尙未建造 嘉興協兵制總 國朝順治七年經制嘉興府額設副將一員都司三員守備 三員千總六員把總十二員兵二千五百名馬二百五 十二匹船隻無六年奉調征兩廣兵五百名募補二百 五十名止裁兵二百五十名并裁都司一員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七年裁都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 四員兵六百五十名九年調赴江西兵四百名十年又 調兵五百名赴廣東十一年裁副將改設遊擊一員增 千總一員把總二員仍募兵五百名十二年奉文遊擊 移駐海鹽標下兩營守備二員左營駐防郡城右營駐 防乍浦其餘千把各官分防七邑市鎭又巡撫題增兵丁一千二百名共額一千九百名戰馬八十匹十四年 奉文增兵七百名收道標快唬船十四隻康熙二年調入督標兵一百名三年題定額設船三十隻號為快唬 船交營巡緝五年調千總一員領兵一百七十名補入 太湖營八年改定遊擊駐劄海鹽統轄標下兩營守備 一駐防郡城一分防乍浦管轄海口派定千把二員共領目兵六百三十名分汛防守十一年奉文裁兵一百 六十一名十三年奉文增兵三十一名二十一年奉文裁戰兵二十五名守兵二十五名歸入撫標又奉裁十 三年所增三十一名三十五年裁改戰兵三十名守兵十名五十年間總督范時崇題改遊擊為副將駐劄郡 城彈壓七邑移中軍守備於海鹽更定營制五十六年間總督滿保閱視沿海事宜請增築乍浦天妃宮西山 嘴等處砲臺吳志雍正五年添設外委千總四員外委把 總七員又扣存公糧守餉二十七分為公費之用七年 奉裁嚴協右營都司一員添設本協中軍都司一員駐劄府城中軍守備改為左營守備一應兵馬錢糧軍火 甲械等項俱係中軍都司專管兩營守備協同辦理又奉裁浙省京撥兵丁嘉興協添撥八十名内除本協原 設京撥兵九名外實添戰兵二十一名守兵五十名實共兵一千四百五十名十一年奉文將本協原設快唬 船三十隻內留十隻外將二十隻改為大巡船二十隻小巡船二十隻共大小巡船五十隻分防各汛巡緝乾 隆八年奉文各官隨丁名糧改為養廉本協副將三十 分都司十分守備八分千總五分把總各四分外委各 一分共支養廉一百十四分內馬餉三十三分戰餉二十四分守餉五十七分十四年添建五河涇洲泉鎭楓 德港石滙十字溪五口址并添設小巡船五隻分派五口巡防十六年奉文原扣公糧二十七分不敷公用續 添公糧一十三分實共扣守餉四十分二十七年添設額外外委五員四十七年裁除各官養廉名糧改為養 廉銀兩裁除公糧改為公費銀兩俱募補實兵裁除馬戰守養廉名糧一百十四分添設步戰兵一百名實共 馬步戰守兵丁一千三百九十六名伊志嘉慶二十年奉 裁步戰兵四十名道光十二年奉裁馬兵二名步戰兵 十名守兵二十八名于志二十三年巡撫劉韻珂會籌海 疆善後案內奏築乍浦唐家灣金家灣等處砲臺並在 海鹽與海甯交界之談仙嶺建築石寨砲臺將原駐澉 浦之兵丁輪防其地裁把總一員兵丁九十名調補水 師營續奉裁兵三十名同治六年總督英桂等會奏減 兵增餉案內奉裁馬兵十六名戰兵一百二十八名守 兵三百三十四名十二年巡撫楊昌濬奏裁左營把總 一員以右營外委一員移駐濮院鎭現在實共馬步戰 守兵丁七百十八名同治五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奏閩之兵額六萬二千浙之兵額三萬 七千二百合計已近十萬豈不為多如果一兵得一兵 之用制賊自有餘力何以巨賊入境所至成墟不但不能收一戰之功並不能為一日之守也然則國家每 歲所耗之餉不重可惜乎假令事前兩省有素練之兵 五萬以之援鄰以之保境豈不綽然何至遠恃客軍多 縻巨餉惟其兵多故餉不能厚惟其餉薄故兵不能精 此固前效之可睹者臣惟兵之應亟汰者四老弱疲乏 之兵吸食洋煙之兵虗名占伍之兵塘汛零星之兵此 皆無所用亦不可練者此外各標協營聽差傳號書識 各名色不預操練之兵實為軍政之蠧亦應酌量裁減 以實行伍約計應汰之兵至少不下四成有餘兵既減 其員弁亦可酌量裁併所裁之廉俸薪乾亦可留養練 兵挑留可練之兵即以裁兵之餉加給之餉米併計馬 戰守兵日用足敷無須别營生業自可聚居勤練而免 散漫荒嬉之弊塘汛零星之兵有名無實甚或窩留娼 賭擾害地方若併歸總汛聚居勤練分段輪派巡緝聲 勢較完訪察易徧較之三五錯雜無人管束訓練者有 别是減兵云者是祗減無用不可練之兵於兵制實無 所損加餉云者即扣此項裁兵之銀於餉事亦無所加 也浙江郡縣克復時臣即飭逃潰兵丁不準收伍此時 議復常制祗須少募新兵當與浙江撫臣熟商定議並 檄藩司楊昌濬專主其事等因奉旨妥為籌議 辦理欽此六年總督英桂等會同議奏將浙省水陸各 營共裁兵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九名實存兵二萬二千 五百七十六名奉 旨依議 嘉興協分防舊制嘉興協副將一員中軍都司一員駐劄 郡城左營守備一員駐劄海鹽縣千總一員把總四員右營守 備一員駐劄乍浦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大清會典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一千三百九十六名内有馬戰兵 一百九名左營五十六名右營五十三名無馬戰兵三百四十名左營一百 七十名右營一百七十名守兵九百四十七名左營四百七十二名右營四百七十五名 各官坐馬自備兵丁官給馬一百九匹左營五十六匹右營五十三匹 嘉協快唬船共三十隻雍正八年奉文將十隻仍照舊式修造其二十隻改造中樣巡 船二十隻小樣巡船二十隻乾隆十四年添設小巡船五隻大小巡船共五十五隻 内快唬船一十隻大巡船二十隻小巡船二十五隻巡船 分設左右營派 配巡緝伊志 駐守嘉興府城副將一員中軍都司一員舊設中營都司僉書等順治七 年裁十一年又裁左右營都司僉書各一員雍正七年添設中軍都司一員係嚴協右營都司裁補把總二員馬步戰守兵丁共四百四十三名快唬船五隻 副將一員都司一員左營把總一員右營把總一員 外委二員左營一右營一馬步戰守兵丁四百四十三名內 左營馬兵十名戰兵七十三名守兵七十八名兵 丁官給馬十匹快唬船二隻中巡船四隻右營馬 兵二十八名戰兵一百十一名守兵一百三十八 名兵丁官給馬二十八匹快唬船三隻中巡船 四隻小巡船五隻三塔口守兵五名 分防海鹽縣城左營守備一員康熙五十年奉文移駐馬步兵丁共 一百五十八名快唬船三隻臺寨九座 守備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五十八名內守城馬兵二 十名戰兵四十五名守兵二十三名兵丁官給 馬三十匹快唬船二隻中巡船一隻小巡船一 隻守汛落水寨守兵五名大寨守兵五名二寨守 兵五名三澗寨守兵五名秦山寨守兵五名大 步門寨守兵五名姚官寨守兵五名黄泥寨守兵 五名青山寨守兵五名敕海廟馬兵十名戰兵七 名守兵三名半邏戰兵二名守兵三名 分防乍浦所城右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康熙五十七年將斜塘汛千總 一員兵丁二十名歸入乍浦營額内分防西山嘴汛其斜塘汛并餘兵分入嘉善王江涇二汛馬步兵 丁共一百三十一名快唬船二隻通志云向設臺寨一十九座康熙五十六 年閩浙總督覺羅滿保閱視沿海事宜題請增 築乍浦天妃宮西山嘴等處砲臺撥兵守禦 守備一員駐劄乍浦所城馬步戰守兵丁一百三十一名内 守城馬兵一十四名戰兵二十四名守兵一十九名 兵丁官給馬一十四匹快唬船一隻中巡船一 隻小巡船一隻守汛九里墩守兵五名朱公亭守 兵五名白馬廟守兵五名麥莊涇守兵五名惹 山寨戰兵四名湯山寨守兵三名觀山寨守兵三 名唐家灣寨守兵三名長山寨守兵三名東山 寨守兵三名陳山寨守兵三名金家灣戰兵四名 守兵六名暈頂山寨守兵三名髙公山寨守兵三 名澉浦寨守兵三名珠冠寨守兵三名益山寨 守兵五名梁莊寨守兵五名 分防澉浦所城把總一員馬步兵丁共八十九名快唬船 一隻臺寨九座 把總一員駐劄澉浦所城外委一員分防沈蕩鎮馬步戰守兵丁八 十九名内守城馬兵四名戰兵六名守兵二十名 兵丁官給馬六匹大巡船一隻小巡船一隻守汛 東拱寨守兵四名平陽寨守兵三名西山角兼防 黄道關馬兵二名戰兵八名守兵二十名總寨守兵 五名渾山寨守兵三名大葫蘆寨守兵三名小 葫蘆寨守兵三名廟山寨守兵三名沈蕩鎭戰兵 一名守兵四名 分防石門縣城把總一員馬步兵丁共九十八名快唬船 四隻 把總一員駐劄石門縣城外委一員分防石門鎭馬步戰守兵丁 九十八名内守城馬兵四名戰兵四名守兵五十四 名兵丁官給馬四匹快唬船一隻中巡船一隻 小巡船五隻守汛石門鎭戰兵二名守兵四名南 髙橋戰兵一名守兵四名羔羊亭戰兵一名守兵四 名何家橋戰兵三名守兵七名松老橋守兵五名 洲泉鎭守兵五名 分防桐鄉縣城把總一員馬步兵丁共八十名快唬船二 隻 把總一員駐劄桐鄉縣城外委一員分防青鎭馬步戰守兵丁八十 名内守城馬兵一名戰兵四名守兵四十三名兵 丁官給馬一匹中巡船一隻小巡船三隻守汛妙 智守兵五名毛家渡守兵五名秀溪橋戰兵三名 守兵六名錢店渡守兵五名楓德港守兵四名 青鎭守兵四名 分防濮院汛把總一員馬步兵丁共六十九名快唬船三 隻 濮院汛轄嘉秀桐三縣把總一員駐劄濮院鎭屬桐鄉境外委一 員分防王店鎮屬嘉興境馬步戰守兵丁六十九名内守汛馬兵三 名戰兵五名守兵三十二名兵丁官給馬四匹 中巡船一隻小巡船二隻莫家涇守兵五名 陡門馬兵一名守兵九名正家橋守兵五名王店 鎭戰兵二名守兵七名 分防新城鎭千總一員馬步兵丁共三十九名快唬船一 隻 千總一員駐劄新城鎭外委一員駐劄九里滙馬步戰守兵丁三 十九名内守汛馬兵一名戰兵四名守兵二十三名 兵丁官給馬一匹中巡船一隻小巡船一隻 石滙守兵四名十字溪守兵四名九里滙守兵三 名 分防平湖縣城千總一員馬步兵丁共八十九名快唬船 三隻臺寨二座添築獨山寨砲臺一座撥兵守禦 千總一員駐劄平湖縣城外委一員分防新帶鎭馬步戰守兵丁八 十九名内守城馬兵三名戰兵十名守兵五十六名 兵丁官給馬三匹中巡船二隻小巡船一隻 守汛獨山寨戰兵二名守兵八名茅竹寨守兵五名 新帶鎭守兵五名 分防嘉善縣城把總一員馬步兵丁共六十六名快唬船 二隻 把總一員駐劄嘉善縣城外委一員分防楓涇鎭馬步戰守兵丁六 十六名内守城馬兵四名戰兵五名守名二十七名 兵丁官給馬四匹中巡船二隻小巡船一隻 守汛楓涇鎭戰兵二名守兵七名張涇滙守兵六名 羅星臺守兵五名斜塘鎭守兵一十名 分防嘉興汛把總一員馬步兵丁共六十二名快唬船一 隻 把總一員駐劄東門外天尊閣外委一員分防新豐鎮馬步戰守兵丁 六十二名内守汛馬兵三名戰兵五名守兵三十名 兵丁官給馬三匹東栅口守兵四名十八里橋 守兵四名新豐鎭守兵四名白馬堰守兵四名 餘賢帶守兵四名地藏菴守兵四名 分防王江涇汛千總一員馬步兵丁共六十名快唬船三 隻 王江涇轄秀善二縣千總一員駐劄王江涇屬秀水境外委一員分防天甯莊屬嘉善境馬步戰守兵丁六十名内守汛馬兵一名 戰兵四名守兵四十名兵丁官給馬一匹快唬 船一隻中巡船一隻小巡船一隻金橋守兵五 名長虹橋守兵五名天甯莊守兵五名以上伊志 嘉興協分防現制嘉興協副將一員駐府城中軍都司一 員駐府城左營守備一員駐海鹽縣千總一員駐新城鎮把總三員 右營守備一員駐乍浦千總二員一駐平湖城一駐王江涇把總三員 額設馬步戰守兵丁七百十八名内有馬戰兵二十五 名左營十三名右營十二名無馬戰兵一百九十三名左營九十八名右營九十 五名守兵五百名左營二百四十八名右營二百五十二名 各官坐馬自備兵丁官給馬二十五匹左營十三匹右營十二匹 舊設快唬船及大小巡船咸豐十年粤匪之擾燬失無 存同治六年總督英桂等奏請添設内河水師五百名 歸嘉湖兩副將兼轄尙未舉行十年浙撫楊昌濬奏明 俟留防勇丁將次裁撤時另行籌辦總睿英桂等奏嘉湖地同擇國支河 㲼港無路不通盜匪鎗船著名為害陸路各有汛地勢 難於水面緝捕舊設之太湖水師專防湖面乍浦澉浦 二營祗顧海洋内河水師缺焉未講城守各營惟有唬 巡船各數十號而配以陸兵有名無實自遭兵燹併此 而亦無之克復後楚湘兩軍砲船節節駐泊商民獲安 砲船一撤盜匪勢必叢出必須添設内河水師約五百 名歸嘉湖兩副將兼轄今之砲船即可酌改為經久之 巡船今之水勇即可酌留為經久之水師所添之兵約 每月需餉不及二千金擬均於節省餉米數内 提支將來妥議章程以專責成奉旨覽 駐守嘉興府城副將一員中軍都司一員把總一員馬步 戰守兵丁二百十八名 副將一員都司一員右營把總一員左營外委一員 馬步戰守兵丁二百十八名内左營馬兵三 名戰兵三十五名守兵四十名兵丁官給馬三匹右營馬兵 五名戰兵五十五名守兵七十五名三塔口守兵 五名兵丁官給馬五匹 分防海鹽縣城左營守備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八十四 名 左營守備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八十四名內守城馬兵二 名戰兵十八名守兵二十四名兵丁官給馬四 匹守汛大寨守兵五名三澗寨守兵五名黃泥寨 守兵五名敕海廟馬兵二名戰兵十五名守兵三名 半邏戰兵二名守兵三名 分防澉浦所城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四十七名 左營把總一員駐澉浦所城外委一員駐沈蕩鎭馬步戰守兵丁 四十七名內守城馬兵一名戰兵四名守兵十名 兵丁官給馬二匹守汛西山角兼防黃道關馬兵一名 戰兵五名守兵十名總寨守兵五名大葫蘆寨守 兵三名小葫蘆寨守兵三名沈蕩鎭戰兵一名守 兵四名 分防石門縣城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共五十五名 左營把總一員駐石門城外委一員駐石門鎭馬步戰守兵丁五 十五名內守城馬兵一名戰兵四名守兵二十四名 兵丁官給馬一匹守汛石門鎭戰兵二名守兵四名 羔羊亭戰兵一名守兵四名何家橋守兵五名 松老橋守兵五名洲泉鎮守兵五名 分防桐鄉縣城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四十名 左營把總一員駐桐鄉城外委一員駐青鎭馬步戰守兵丁四 十名内守城馬兵一名戰兵四名守兵十六名兵 丁官給馬一匹守汛妙智守兵五名秀溪橋守兵五 名錢店渡守兵五名青鎭守兵四名 分防濮院汛外委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五名 右營外委一員調駐濮院兼防王店鎮馬步戰守兵丁三十五名 内守汛馬兵一名戰兵三名守名十二名兵丁官 給馬一匹莫家涇守兵五名陡門守兵五名王 店鎭外委一員戰兵二名守兵七名 分防新城鎭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十名 左營千總一員駐新城鎭外委一員駐九里滙馬步戰守兵丁二 十名內守汛馬兵一名戰兵二名守兵十一名兵 丁官給馬一匹十字溪守兵三名九里滙守兵三 名 分防乍浦所城守備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七十六名 右營守備一員駐乍浦城馬步戰守兵丁七十六名內守城馬 兵三名戰兵十七名守兵十名兵丁官給馬三 匹守汛九里墩守兵五名白馬廟守兵五名惹山 寨戰兵四名守兵六名觀山寨守兵三名唐家灣 寨守兵三名東山寨守兵三名陳山寨守兵三名 金家灣寨守兵三名暈頂山寨守兵三名益山 寨守兵三名梁莊寨守兵五名 分防平湖縣城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四十七名 右營千總一員駐平湖城外委一員駐新帶鎭馬步戰守兵丁四 十七名內守城馬兵一名戰兵六名守兵二十名 兵丁官給馬一匹守汛獨山寨戰兵二名守兵八名 茅竹寨守兵五名新帶鎭守兵五名 分防嘉善縣城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三名 右營把總一員駐嘉善城外委一員駐楓涇鎭馬步戰守兵丁三 十三名内守城馬兵一名戰兵三名守兵十五名 兵丁官給馬一匹守汛楓涇鎭戰兵二名守兵四名張涇滙守兵三名斜塘鎭守兵五名 分防王江涇汛千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一名 王江涇轄秀善二縣右營千總一員駐王江涇屬秀水縣外委一 員駐天甯莊屬嘉善縣馬步戰守兵丁三十一名內守汛馬兵一名 戰兵三名守兵十二名兵丁官給馬一匹金 橋守兵五名長虹橋守兵五名天甯莊守兵五名 分防嘉興縣汛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十二名 右營把總一員駐東門外外委一員駐新豐鎭馬步戰守兵丁三 十二名內守汛馬兵一名戰兵三名守兵十六名 兵丁官給馬一匹東栅口守兵四名新豐鎭守兵 四名餘賢帶守兵四名 嘉協營軍餉大建月馬兵每名除扣朋銀外實支兵餉 銀二兩八錢五分戰兵每名除扣朋銀外實支二兩四 錢三分守兵每名除扣朋銀外實支一兩四錢六分米 各三斗馬每匹支馬乾銀一兩五錢小建月馬兵每 名除扣朋銀外實支兵餉銀二兩七錢五分戰兵每名 除扣朋銀外實支二兩三錢四分六釐七毫守兵每名 除扣朋銀外實支一兩四錢一分米各二斗九升馬每匹支銀一兩四錢五分同治六年總督英桂等奏舊額馬兵月餉二兩馬乾一兩戰兵 月餉一兩五錢守兵月餉一兩今就減裁兵數每月所 省餉銀均匀攤派馬兵月加餉銀一兩馬乾舊額一兩 不敷喂養除官之坐馬不加外兵馬月加乾銀五錢計 馬兵月可得銀四兩五錢戰兵月加一兩計可得銀二 兩五錢守兵月加五錢計可得銀一兩五錢月各支食 米三斗以所省之銀扺所加之餉尚有不敷卽於所省 兵米變價項下補足又各營經書占戰兵之額字識占 守兵之額現定新制務使人人皆兵應按兵百名每月 籌給書識辛工銀十二兩隨餉給發另雇書識不得再 占兵額又緑營積習役使兵丁伺奔走充親隨如聽差 傳號諸名目皆占兵糧擬備弁以下定以津貼公費約 有兵百名者每月津貼至多不逾八兩之數申明私役 兵丁例禁又各營操閱有賞項差弁有盤費領餉領軍 火有夫船修理軍械有料價舂辦藥鉛有不敷之炭工 一切因公所需無非攤扣兵餉遇有提鎮等官看操到 任又無不私行攤派向例公費每兵百名按月祗有四兩數錢擬於定額公費之外按每兵百名每月酌增公 費不逾四兩之數嚴革攤派諸弊庶各兵無餉薄之患等因經兵部覆準 奉旨依議 嘉協營現存砲位 府城汛紅衣砲七位平夷砲五位鐵砲一位海 鹽汛鐵砲十一位銅砲二位此外各汛尙未安設砲位 府城演武場向在望吴門外二里逼近城陴遷於杉青 閘之北以便操演基地二頃三十七畝七分零坐永一都府治西北廣平 橋右舊有廢察院行臺其左卽副將衙署今營兵習戰 於此名内教場雍正七年知府閻堯熙於杉青閘演武 場建廳三間捲軒三間退廳一間鼓亭二座旗臺一座 照牆一座圍牆一帶側房三間伊志咸豐十年燬於兵同 治九年重建 嘉善縣演武場縣東門外三里演武場廳明正德七年 知縣王德明建今燬 海鹽縣演武場南門外周二百五十一丈海甯衞演武 場在北城外周圍三百二十五丈將臺一座澉浦所演 武場在城外東南周二百五十丈七尺將臺一座海鹽圖經 今燬 平湖縣演武場南門外明宣德間設東西周二十五丈 南北深六十七丈嘉靖四十二年知縣顧廷對建演武 廳三間平湖程志久圯 石門縣演武場崇德寺後演武場廳明正德初建嘉靖 中因置皂林驛移城内 桐鄉縣演武場治東南二里以上吳志 伊志案杉青閘教場之建始於明嘉靖間築敵樓備倭 即其下為演武之所今基址如故歲時提鎭至禾每於 杉靑閘閱兵至平日操練在城南隅故有内教場 外教場之目又各縣敎場第依前志存其略云 嘉乍協營海防案通志嘉興地處浙西惟平湖海鹽二縣之境東臨大海南澉北乍延袤百七十里相望 甯紹諸山隱隱列拱白沙梁莊西海口秦駐山黃道港 諸處皆為郡境之衝而乍浦一關尤稱緊要控據海岸 翼蔽金山羊許大洋實 與江省相為脣齒云 舊設烽堠臺寨自西徂東則有惹山礟臺陸營所轄撥兵十名乍關 鎻鑰水師所轄撥兵六名天后宮礟臺水師所轄設外委一員撥兵二十四名在苦竹山麓 安設大砲四位西山嘴礟臺水師所轄撥兵二十五名滿洲派防禦一員前鋒校及前鋒等二十 名輪守臺高一丈七尺周八丈五尺安設大砲四位湯山寨觀山寨陸營所轄各撥兵三名 唐家灣寨水陸各撥兵三名稽查船隻陳山寨常山寨高公寨陸營所轄 各撥兵三名金家灣寨陸營所轄撥兵十名東山嘴寨暈頂山寨蒲山 寨澉浦寨珠冠寨陸營所轄各撥兵三名梁莊寨益山寨陸營所轄各撥 兵五名獨山寨礟臺平湖城守所轄撥兵十名茅竹寨平湖城守所轄撥兵五名蔡 岐港寨水陸各撥兵三名稽查船隻以上伊志 平湖王志前明沿海烽堠山寨合梁莊城凡二十座 國朝裁去者七曰獨樹西寨獨樹東寨蒲山大寨東山 寨聖妃宫寨周涇寨西山口寨添設者八曰乍關鎻鑰 天妃宮砲臺西山嘴砲臺暈頂山寨湯山寨常山寨蔡岐港寨珠冠寨共二十一處西 起海鹽縣界東至金山縣界止 現在水陸兩營沿海汛地談仙嶺石寨礟臺海鹽與海甯交界道 光二十三年辦理海疆善後築石寨一座砲臺一座同治十三年修治歸澉浦陸營所轄撥兵駐守大葫 蘆山寨小葫蘆山寨澉浦陸營所轄撥兵駐守黃沙塢口汛葫蘆山 口汛澉浦水師所轄撥兵巡防頭圍口汛即黃道關西山角汛地澉浦水師陸營撥兵分防 長牆山嘴礟臺同治十三年因備倭設防築三門土面石心砲臺歸頭圍口汛水師兼轄青 山口汛秦駐山口汛澉浦水師所轄撥兵巡防總寨口汛舊有砲臺今廢歸澉 浦陸營所轄撥兵駐守黃泥寨大寨三澗寨海鹽陸營所轄撥兵駐守勅海廟 汛舊有砲臺今廢歸海鹽陸營所轄撥兵駐守九里墩汛白馬廟汛年浦陸營所轄 撥兵駐守惹山寨舊有砲臺今廢歸乍浦陸營所轄撥兵駐守西行口汛乍浦水師撥兵 三十名巡防並建兵房五間天后宫礟臺同治十三年修治並建復營房十間乍浦水師撥兵 五十名巡防保安城礟臺舊名西山嘴即葫蘆城同治十三年修治並建復營房十間乍浦水 師撥兵五十名巡防觀山寨在保安城側乍浦陸營所轄撥兵駐守唐家灣寨道光二十 三年海疆善後曾建砲臺今廢乍浦陸營撥兵防守金家灣寨海疆善後曾建砲臺今廢乍浦陸營 撥兵防守陳山寨東山嘴寨暈頂山寨益山寨梁莊寨乍浦陸營 所轄撥兵駐守獨山寨舊設砲臺今廢平湖城守所轄撥兵駐守茅竹寨舊設砲臺今廢平湖 城守所轄撥兵駐守陳山嘴礟臺光緒元年因備倭設防築五門土面石心砲臺一座兵房七間 該處緊扼彩旗門之衝乍 浦水師撥兵五十名巡防 乍浦所海防陸營隸嘉興協順治十三年移嘉協右營守備一 員駐防乍浦隷遊擊康熙五十年改遊擊為副將馬步兵九百名康 熙五年調兵八十五名赴太湖營五十八年為會閱沿 海等事題定乍浦目兵三百三十五名分防沿海臺寨 二十一處九年裁兵九十名本營實存馬步兵七百二 十五名内隨防乍浦一百八十三名五十七年撤調斜 塘汛千總一員兵三十名兵歸乍浦防西山嘴砲臺未 幾設水師千總及兵防仍撤去又陸續撥兵歸郡乍浦 實存兵一百五十三名内養廉八名公糧五名乾隆四 十七年奉文裁改公廉實在守備駐防乍浦帶兵一百 四十名内馬兵九名戰兵四十八名守兵八十三名馬 九匹快唬船一隻平湖王志陸續奉裁兵十六名同治六年 奉裁兵四十八名現在實兵七十六名内馬兵三名戰 兵二十一名守兵五十二名馬三匹 嘉協右營教場在乍浦南門內守備署東平湖張志 陸營砲房五間在乍浦南門城上乾隆二十一年建今燬 澉浦所海防陸營嘉興協管轄澉浦所城兩營撥把總輪防駐 兵一百名快唬船一隻浙江通志陸續奉裁兵二十二名以 嘉協左營把總一員駐守同治六年奉裁兵三十一名現在左營把總駐守澉浦帶兵四十七名內馬兵二名 戰兵十名守兵三十五名馬二匹 乍浦所外海水師營隷提督管轄雍正二年設乍浦水師營 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兵五百名官 馬一十六匹營房五百間戰船一十隻內水艍船二隻 每船配兵六十名南艙船四隻每船配兵三十二名哨船四隻每船配兵二十名 分配紅衣砲八位百子砲四十位劈山砲二位分防乍 浦口址按期酌配官兵編定專汛隨䑸扼守跟䑸更番 出洋巡哨遊擊守備在洋扼守千把總在洋專汛外委目兵在洋跟䑸俱兩月一輪五年添 設外委千總一員外委把總二員七年題準嘉協右營 守備屬乍浦營遊擊就近兼轄仍聽嘉協節制九年改 遊擊為參將不受副將節制雍正二年兵部議覆福浙總督覺羅滿保疏稱嘉興 所屬之乍浦與江南洋面交界最為緊要臣擬於乍浦 營設兵五百名撥定海鎭標船十隻以副廵防此應設 兵五百名於水陸各營内酌量改撥浙省瑞安營原設 馬兵九十八名鎭海營原設馬兵一百二十六名今既設為水師無庸安置馬兵查馬兵月餉二兩馬乾一兩 共三兩戰兵月餉一兩五錢是馬兵一名每月餉乾可募補戰兵二名請將瑞安鎭海二營馬兵二百二十四 名改為水戰兵四百四十八名除歸還瑞安鎮海原額二百二十四名外其餘二百二十四名撥歸乍浦營令 其招募配防止須加給月米毋庸另添兵餉再乍浦營所轄水汛原屬定鎮右營水汛今既設乍浦營毋庸定 鎭右營巡防乍浦應於定鎮右營撥水守兵一百名連人調赴乍浦巡防再於浙省陸路各營内撫標二營提 標五營象協二營甯海二營太平一營共十二營每營抽守兵十名大荆營抽守兵五十六名共抽守兵一百 七十六名各原營遇有逃亡事故裁缺不補歸於乍浦營招募巡防合之乍浦營設水戰兵二百二十四名水 守兵二百七十六名以足五百名之數等語應如該督所請準其改設抽撥可也奉旨依議七年怡 親王等會同兵部議覆浙江總督李衛條奏水陸營制 事宜一摺內一款奏稱乍浦當江浙之衝為海洋要口 向有嘉協右營守備駐劄分防陸汛而洋面水師則定海鎮右營汛地相隔遙遠巡防不及雍正二年添設水 師營遊擊誠屬因地制宜但一城之中水陸兩營不相統屬呼應不靈以嘉協右營原防之西山嘴砲臺天妃 宫汛地改歸乍浦水師營撥千總一員輪防陸路弁兵撤回另行派防將嘉協右營守備並聽乍浦遊擊管轄 乍浦遊擊聽嘉協副將節制使彼此聯屬不致號令兩歧惟選㧞員弁水陸技藝不同仍照舊例自行起送等 語查乍浦原係嘉協所屬向派嘉協右營守備分防西山嘴砲臺天妃宫陸汛其水汛洋面俱係定鎮右營將 備輪流配船巡哨嗣經乍浦添設水師遊擊將水汛責之乍浦遊擊陸汛令嘉協右營守備管轄水陸將備原 不相統屬今該督請將嘉協右營守備原防陸汛改歸乍浦營撥派干把總輪防該守備並聽遊擊管轄遊擊 聽嘉協副將節制彼此聯屬交相控制似屬得宜應如該督所請準其改撥管轄奉旨依議九年兵 部為請定武職陞選等事議得浙江總督李衛疏稱浙 江參將專任水師者止有鎭海一缺而水師遊擊則有 十員查乍浦界連江浙逼近洋面從前設兵僅五百名 是以止用遊擊管轄今滿營水師舵水四百名俱係綠 旗兵丁現屬乍浦遊擊管束操練兵數已多似應將乍浦水師遊擊改為水師參將其陸路在乍之備弁兵丁 并本城內外地方仍聽其兼轄遊擊既改參將毋庸聽嘉協副將節制等因應如所請準其改設應給傳 敕關防行文禮部鑄造換給可也奉旨依議 增馬二匹乾隆十九年總督喀爾吉善奏移海甯兵備 道標下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塘兵 一百名隷乍浦水師營添建營房一百間營分左右以 舊守備領左營新守備領右營兩營匀派各三百名浙江 通志參乍浦志三十三年裁水艍船一隻三十五年參將王作 賓因水陸汛務不同詳請裁去兼轄字樣專管水師四 十七年裁改養廉公糧兵一百三名實兵四百九十七 名内水戰兵一百七十三名水守兵三百二十四名平湖 王志續奉裁兵七名道光二十三年巡撫劉韻珂籌議海 疆善後事宜奏請陞參將為副將增兵五百一十名實 共戰守兵一千名兵部議覆浙江巡撫劉韻坷奏稱浙西止乍浦一營額設外海水師四百 九十名以參將統領查乍浦界居江浙兩省之中上為 江蘇藩籬下為杭州保障且距定海不遠亦有犄角之 勢原設兵丁甚少參將體制亦屬欠崇應添設外海水 師五百十名與原設之兵共成一千名並將參將陞為 副將庶軍威壯盛戰守有備並稱巡撫每年冬間親赴 乍浦澉浦將水師校閲一次俾有考核等語應如所奏 辦理奉旨依議同治六年總督英桂等奏浙省裁兵增餉 一案奉裁左營把總一員右營外委一員兵丁四百名 現在營制副將一員左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 員外委三名右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 三名兵丁六百名内水戰兵二百五名水守兵三百九十五名以三百五十名出洋巡緝餘兵分撥各汛操防調換 乍浦原設巡洋兵船咸豐十一年粤匪之擾燬失無存現 奉飭撥廣艇船一隻釣船二隻廵緝木洋分配大轉輪 砲二位小轉輪砲二位邊砲四位銅砲二位鐵砲十位 其不敷兵船尙待興造 乍浦所水汛其海汛則有大羊山小羊山大小羊山相倚中隔一港 三四里許江南交界東南屬定標北屬崇明鎭西南屬 乍浦營距灘山一百二十里内有秀才嶴巡檢插竹嶴 北有巫姑門礁灘山許山屬乍浦營灘山在羊山之西至許山六十里距彩旗門一百六十里許山 西北距黄盤洋一百五十里魚腥腦南屬定慓北屬乍浦營在羊山西南至灘山一百八十里距彩 旗門三百里黃盤四嶼山東南屬定僄西北屬乍浦營距彩旗門一百八十里野黄盤 山屬乍浦營距金山五十里在四璵山東北案以上外洋金山與江南交界西北屬乍浦營距彩旗 門九十五里菜薺門乍浦境即彩旗門距乍浦一十五里在金山之西白塔山巫子 山並澉浦境與嘉協左營交界白塔山在彩旗門西巫子東巫子山距乍浦五十里在舜山東北白塔西南 舜山南屬鎭海營西屬錢塘水師營東北屬乍浦營在餘姚縣境巫子南筊杯山逼近塗面無停 泊船隻在餘姚縣境距彩旗門三百四十里東北至舜山六十里西霍山七姊妹山並鎮 海營界北屬乍浦 營案以上内洋 乍浦志凡乍浦海口一帶塘以上屬嘉協右營管轄塘 以下海面屬乍浦水師營管轄官兵船隻兩月一輪更 換出 洋 乍浦水師營教場凡二一在惹山離乍浦城五里計二十一 畝二分官廳三間圈柵旗臺照牆各一座雍正八年建今燬 一在乍浦南門外雍正二年建浙江通志 平湖王志水師大教場在龍王堂側其在南門外者為 小教場即舊乍浦所敎場乍浦志載周圍二百五十丈 廣六十三畝八分嘉靖間署知縣殷廷蘭置 義塜於此雍正間畫一隅為教場餘建營房 乍浦水師軍器火藥二局並在北門内舊倉基各六間 雍正八年建又火藥房在南門内城下凡六間乍浦志火藥 先在此房碓碎然後運貯局内咸豐十一年燬同治六年重建共五間 乍浦水師營房雍正二年原建一百間在乍浦南門外 敎場官地一百間在城内兵備道舊署東十年將城内 營房亦改建南門外教場官地又增建三百間共五百 間通志乾隆二十年添設一百間在陸家橋及塘口乍濡志 今俱燬 軍工廠在湯山西修造戰船器械處官廳三間耳房四 間後房三間貯料草廠三座炊爨廠一座土地祠三間 工作所九間平湖王志今燬 澉浦所外海水師營隸乍浦協管轄道光二十三年浙江巡撫 劉韻珂會籌海疆善後事宜奏請添設澉浦水師營駐 劄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兵丁三百名内水戰 兵九十名水守兵二百一十名大小船十一雙輪班巡 緝兵部議覆浙江巡撫劉韻珂奏稱海鹽地處海濱所轄之澉浦緊接乍浦勢同脣齒該處建有城垣一座 惟汛兵寥寥海鹽有警待援於乍浦乍浦有警該處與 海鹽無兵援應殊失輔車之勢且由乍浦至海甯之尖 山必由該處經過該處既無專營設海冦由乍浦而犯 尖山中間别無牽制可以揚帆直入於近省重地關係 匪輕應於澉浦專設一營駐劄都司一員千總把總各 一員兵丁三百名作為外海水師責令在海甯海鹽兩 州縣洋面巡防仍歸乍浦協統轄並稱温州六荊營裁 都司一員湖州安吉營裁千總一員嘉興協裁把總一 員移撥至澉浦安設分駐等語應如所奏辦理奉旨依議同治六年總督英桂 等奏浙省裁兵增餉一案奉裁兵丁一百二十名現在 實兵一百八十名內水戰兵五十四名水守兵一百二 十六名以一百三十二名出洋巡緝餘兵分撥各汛操防調換 澉浦營原設兵船咸豐十一年粵匪之擾燬失無存同治 九年奉撥釣船二隻現在分配鐵砲各四位派兵巡緝 其不敷兵船尙待造辦 澉浦水師營房演武廳及軍器火藥局向設澉城南門外 咸豐十一年燬於匪現在尙待興建 乍澉水師營現定軍餉大建月水戰兵每名除扣朋銀 外實支兵餉銀二兩四錢三分水守兵每名除扣朋銀 外實支一兩四錢六分米各三斗小建月水戰兵每 名除扣朋銀外實支兵餉銀二兩三錢四分六釐七毫 水守兵每名除扣朋銀外實支一兩四錢一分米各二 斗九升 乍澉兩營現設砲位 天后宮砲臺安設平夷砲二位紅衣砲二位洋砲 二位鐵砲三位銅砲一位 保安城砲臺安設洋砲二位紅衣砲二位銅砲二 位鐵砲六位 陳山嘴砲臺安設洋砲四位鐵砲一位 長牆山嘴砲臺安設鐵砲三位銅砲二位 青山汛安設鐵砲一位葫蘆山汛安設銅砲一位 敵樓附嘉靖三十三年倭變巡撫胡宗憲僉事王詢侍 郎趙文華議建知府劉慤劉志作宋治知縣張烈文董其成 於海鹽塘築一座白苎堰名鎭海於漢魏二塘築二座會龍 二橋於秀水杉青閘築三座名上青中青下青天啟二年 知縣湯齊范文若修築袁志案明嘉靖中以倭冦猝發築敵樓六座樓址石臺下通 大門內穴牆為廚湢溷井具全其上樓三層四面皆磚 壘穿墉最上用堞如城總可容兵數百人每里僉取鄉 兵一名把守共五百八十一名海鹽石門城外亦置敵 樓各二座據險扼要以為外捍至隆慶三年鄉兵以漸 裁革兵虛而 樓亦廢矣 海塘防兵營隸杭屬海防營管轄雍正十一年題設海防左營千 總一員駐海鹽外委把總駐白馬廟俱屬兵備道標下 經管海塘又題設海防左營澉浦汛把總一員專管海 塘工程南自澉浦汛交界湯家鋪起北至平湖縣交界 行素菴止共三十九里額設兵丁八十一名内外委一 員馬兵二名戰兵十名守兵六十八名字識二名海鹽續圖 經乾隆十九年裁改堡夫內海鹽平湖共一百一十七 名嗣後又改堡夫為塘兵一十七名乾隆二十八年督 撫奏準鹽平海塘堡夫一百名一併改復守餉塘兵乾隆 二十七年總督楊廷璋巡撫熊學鵬奏浙省海防營官 兵自乾隆十九年裁後改設堡夫四百名分段修防內 海鹽平湖二縣改設堡夫一百一十七名迨至二十四 二十六等年兩次奏請復設海防營官兵於鹽平二縣 境内分撥把總外委各一員將該省堡夫改充守餉塘 兵一十七名又撥仁甯二汛內塘兵三名共二十名同 堡夫一百名分段在塘力作但查鹽平二縣境内石土 塘工共長一萬七千六百八十餘丈計程一百一十七 里工甚綿長地亦衝要是以初設官兵時設立澉鹽平 三汛駐劄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帶兵二百一十四名責 成防守今所設兵堡共一百二十名較前僅止得半本 年七月内猝遇風潮潑卸鹽邑境内石塘七百八十六 丈二尺内除估修工長七百一十六丈二尺外經兵堡 修砌工長七十丈又二縣境内土塘及附土工長一千 九百八十五丈有零内除估修六百八十四丈外經兵 堡挑修一千三百一丈五尺節省經費甚多并因甯邑 老鹽倉鑲修柴塘及填築尖山壩上石塊各汛塘兵不 敷力役將鹽平二汛内兵堡一併發往帮工是堡夫之 在塘力作與仁甯二汛復設之塘兵搶築鑲修理砌等 項初無二致再鹽平二縣石塘工程全藉附土高堅以 資後靠每遇風潮如附土完固者雖間有潑卸塘石尚 覺無多而附土低殘者石塘孤立一經潮衝浪激坍塌 倍多臣等於查海甯塘工後俱順途至鹽平二縣見沿 海石塘工戧間段矬陷殘缺一線危堤屹立殊少後靠 兼之逐日潮浪循石縫罅隙晝夜抽掣更多坍卸非隨 時填補難期石塘鞏固然若概行動項填補工段長而 經費不貲帑項何堪糜費惟責令在塘兵丁日逐挑填 俾塘身得有後靠石工庶不致過於坍卸實可省費固 工惟是從前裁兵改夫因工程平穩祗給工食以資防 守今則須日事工作其工食銀兩雖與守餉相等而無 糧米支領難勉其枵腹急工向隅堪憫似應一體改復 守餉塘兵使其專力修防别無顧慮將通塘附土隨掣 隨填則工倍而省費石塘得有後靠可期永固金湯查 改設塘兵增給糧米事關國家經費臣等何敢率議 更張但該二汛堡夫人數少而工段綿長且修防本汛 之外尙須撥赴仁甯工次協帮力作實為䌓重與塘兵 無分勞逸至所需糧米有原裁糧米可以給支毋庸額 外加增致滋糜費事屬易籌臣等與海防道永德再三 商酌應請將鹽平二汛堡夫一百名一併改復守餉塘 兵每月每名除工食餉銀原與守兵均係一兩外祗須 加給米三斗俾得資其飽騰勤加力作即令澉乍二汛 把總外委實力督率於搶修工段之外即將前項附土 隨時陸續加高培厚一律填實不許稍有殘缺在平時 既省歲修之費即遇風潮亦不致塌卸過多糜帑之患 設仁甯二汛有緊要工程即撥赴協帮修砌於帑項工 程實為兩有裨益所有堡房作為營房以資棲止毋庸 另建至看塘守兵一百名應需衣帽弓箭之類容俟奉 準改設之日在於收支公糧項下動支製給其現在堡 夫果否均係熟諳修防飭令海防道永德確查詳議辦理奉旨依議嗣又陸續裁改 現在額設鹽平汛把總一員駐海鹽帶領外委一員額 外一員兵丁七十名内戰兵二十五名守兵四十五名 分防鹽平兩邑海塘南自談仙嶺起迤北至湯家鋪平 湖行素菴東至江南金山縣交界止總共經管石塘六 千六百八十二丈四尺土塘一萬九百九十八丈二尺 案沿海築塘設兵雖以防水亦以防寇惟前項兵丁均 歸兵備道轄不隷嘉協前志附嘉協海防似欠明晰兹 另立 一條 留防水師同治三年官軍收復西浙粵逆盪平嘉湖地 處澤國㲼港紛歧酌留水師舢板四板各船統以營官 每船八人六人不等在於城鄉各鎭節節駐泊常川防 守居民商賈賴以安集奏明俟内河水師定制後再行 裁撤雖屬權宜而事關武備因記於此

知识出处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许瑶光修,清吴仰贤等纂,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嘉兴鸳湖书院刻本。前有许瑶光、吴仰贤所作序言及修志衔名。首两卷为巡典及天章,余八十八卷分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城池、桥梁、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许瑶光修,清吴仰贤等纂,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嘉兴鸳湖书院刻本。前有许瑶光、吴仰贤所作序言及修志衔名。首两卷为巡典及天章,余八十八卷分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城池、桥梁、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蹟、坊表等类目。此书是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嘉兴地方志书。蹟、坊表等类目。此书是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嘉兴地方志书。

阅读

相关地名

嘉興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