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興府武備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唯一号: 110534020230001789
专题名称: 明代嘉興府武備
文件路径: 1105/01/object/PDF/110513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232.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明 正軍有二曰嘉興守禦千户所曰海甯衛嘉興所設於郡 城内隸蘇州衛正千户四員副千户一員所鎭撫一員 百户一員每百户所總旗二名小旗十名軍人一百名 通共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海甯衛設於海鹽隸浙江 都指揮使司統左右中前後五千户所遙統澉浦乍浦 二千户以海鹽為防海要地故也正統間設把總一員 以統衛所銜曰備倭嘉靖三十六年又加欽依以都指 揮體統行事 宣德初設八巡檢司每司官一員在秀水曰王江涇杉青 閘在崇德曰皂林在嘉善曰魏塘以內地各弓兵三十 名在海鹽曰海口鎭曰澉浦在平湖曰白沙灣曰乍浦 以沿海各弓兵七十名 正德六年江西寇作奉詔僉練民壯守禦每縣千餘人十 三年減為六百餘人十六年定為每里一人嘉興縣三 百一十六名秀水縣二百三十五名嘉善縣三百名海 鹽縣一百六十一名平湖縣一百六十名崇德縣三百 二十名桐鄉縣二百七十名隨正軍操演保障城邑 嘉靖中倭寇猝發設參將一員駐劄乍浦兵備一員駐劄 郡城召募土著民兵五千名分列水陸五營巡警以舊 演武場地隘不便操練改建城北郊外百步橋南廣袤 三倍於昔又謂禦賊於城下莫若遏之於遠郊俟其登 陸而格鬭莫若拒之於水次復築秦臺於石塘灣魏漢 二臺於會龍橋左右唐晉宋三臺於百步橋仍於嘉秀 二縣每里僉取鄉兵一名共五百八十一名撥守六臺 海石城外亦各置敵臺二座俱據險扼要至隆慶元年 地方甯謐欽依裁革軍務事宜俱分巡僉事兼理仍駐 郡城三年因錢糧匱乏革民兵三營在於海甯衛并澉 乍七所軍兵挑選足數左營防守海鹽右營防守澉浦 前營防守乍浦後營防守嘉興遇汛月協守海濱汛畢 退守嘉興各總以海甯衛指揮統領哨官以各所百户 統領哨軍工食於軍儲倉本所按月關支 水兵之制洪武中六縣無設惟海鹽備倭置船瞭望巡守 永樂七年立水寨於沈家門盡攝軍船赴之倭寇縱掠 以遠不及救援浙江布政周幹以聞請復洪武故事從 之正統十四年革岀海五百料金字號戰船七十二隻 改立寨堡千户所設備倭船十隻每一百户船一隻每 一衛五所共船五十隻每船旗軍一百名春夏出哨秋 冬回守月支行糧四斗嘉靖中裁減末年倭入無船為 禦募蒼山福清等船哨守三十六年設海鹽澉乍三關 水寨兵船七十八隻立把總三員哨官十員正副捕舵 繚椗梢手散兵共二千餘名工食在於各縣田地山蕩 起科解府發縣分給隆慶三年裁海澉二關留乍浦一 關兵船五十餘隻各兵餉隷平湖縣散給郡城五營民 兵守臺鄉兵以漸裁革止存召募兵三營抽選海甯衛 所軍兵二營每營設隊什長俱屬兵備及參將統調內 中營官兵專守府城春汛調發防海後復議兵巡道標 下額設中軍督陣把總官一員領健步二十名吹鼓手 二十名隆慶六年内河鹽賊竊發又議造叭喇唬船一 十四隻共募捕兵二百二十四名巡緝裹河鹽盜以上劉志 洪武三年李文忠奏置浙江七衛一曰海甯衛續文獻通考浙江 通志沿海特設海甯衛領乍浦澉浦二所隸海甯備倭 把總統轄洪武十七年建在海鹽縣治西去海半里乃 嘉湖二郡之屏蔽南澉北乍各相去四十里指揮以下等官六十員旗軍一 千四十九名轄寨二曰北鋪曰藍田藍田浦在海鹽縣南三里臺六 曰南臺去衛六里曰麥莊涇曰朱公亭曰北臺曰九里亭曰 三間亭烽堠一曰藍田巡檢司一曰海口鎭巡司弓兵 七十名浙江通志原注在海鹽縣東北一十八里唐時於縣東一里置甯海鎮元置海沙巡司間初 因之在縣東門外洪武十九年徙此地名沙腰村海 鹽縣圖經衛置指揮使一人同知二人僉事四人鎭撫 二人左右中前後所各正千户一人副千户一人鎮撫 一人管軍百户二十人又轄總旗二人小旗十人軍百 人衛隸浙江都指揮使司以內隸於左軍都督 府凡官一百二十七人旗軍一萬三百二人 海甯衛屯所九處以八百户零一小旗領之共官九員旗 軍九百六名派種到海鹽縣三等都田地一百七頃二十五畝五分歲收子粒不等澉浦 屯所一處在城外西北五里係十二等都以一百户領 之計旗軍一百一十二名派種到海鹽縣田地一十三頃二十六畝歲收子粒不等 乍浦屯所二處並在城北一十六里今係平湖縣齊景 鄕二十二都以二百户領之計旗軍二百二十四名派種 到本縣田地二十六頃五十二畝歲收子粒不等嘉興所屯所一十處劉志案嘉興 縣長水鄕二十一都田一十頃八十八畝百户康泰管 領屯軍八十名白苎一十五都田一十一頃六畝百户 羅雄管領屯軍九十名長水鄉二十一都田一十一頃 八畝百户曾貴管領屯軍九十名秀水縣零宿鄉二十 三都田一十頃八十六畝百户王暹管領屯軍九十名 復禮二十九都田一十一頃六畝百户鄧春管領屯軍 九十名象賢鄉二十二都田一十一頃一十畝百户鄧 禮管領屯軍九十名復禮鄕二十九都田一十一頃八 畝百户劉顯管領屯軍九十名嘉善縣遷善鄉三十四 都田一十一頃百户高安管領屯軍九十名遷善鄉三 十四都田一十一頃百户范信管領屯軍九十名麟瑞 鄕三十五都田一頃九十三畝百户劉保管領屯軍九 十 名 海甯衛烽堠六曰麥莊涇曰中寨曰九里亭曰教場曰夾塘曰藍塘山寨一十三曰東 轉塘曰朱公亭曰第二寨曰頭寨曰南寨曰北寨曰三 間寨曰閘口曰龍王塘曰落塘大寨曰南小寨曰藍田 大寨曰藍田小寨瞭望臺二曰南臺曰北臺澉浦烽堠五曰秦駐山曰青山曰牆山 曰西山曰廟山寨一十四曰南石山曰秦駐山曰東鹽圃曰西曰圃曰青山曰牆山曰鹽場東中曰 牆山平洋曰牆山東嘴曰牆山西嘴曰南門水閘曰混水閘曰葫蘆灣曰南湖塘乍浦烽堠三 曰觀山曰陳山曰高公山寨一十三曰東山嘴曰高家灣曰西海口曰聖妃宮曰東山曰金家灣曰 蒲山大寨曰蒲山外寨曰蒲山西寨曰鹽山 曰獨樹東寨曰獨樹西寨曰周涇劉志 乍浦鎭在平湖縣東南三十里舊在縣西南二十七里吳 越設鎭遏使南宋置水軍設統制領之元置市舶司明 洪武十四年自故邑城徙巡司於此改乍浦所十九年 移於東南改建千户二十六年增置水寨為海道三關 之一隆慶三年革海口澉浦二關止留乍浦一關轄白 塔港西海口許山羊山四哨大淸一統志本所千户等官二 十四員旗軍八百六十名轄寨七曰獨樹林曰梁莊大 寨曰梁莊舊寨曰長沙灣曰蒲山外寨蒲山在平湖縣東南三十里濱 海曰金家灣曰唐家灣臺七曰獨樹林曰益山曰西山 嘴曰蒲西山曰聖妃宮曰惹山惹山即雅山平湖縣東南十七里曰東 山嘴烽堠三曰陳山平湖縣東三十里曰高公山在陳山南一里曰觀 山平湖縣東南二十八里巡檢司二曰乍浦巡司弓兵七十名在平 湖縣東南三十六里曰白沙灣巡司弓兵七十名浙江通志 澉浦鎭在海鹽縣東南一十八里宋置鎭在縣南三十六 里明初置巡司後改建澉浦守禦千户大淸一統志本所千 户等官二十二員旗軍五百二十名轄寨四曰西山嘴 曰南海口在海鹽縣南離海半里與東海口俱為衝要曰混水閘曰葫蘆灣 葫蘆山浸海中臺一曰東園烽堠五曰青山在澉浦鎭東三里曰西山 曰秦駐曰牆山長牆山在鎭東三里橫截海濤若堵牆然曰廟山鎭北三里巡檢 司一曰澉浦巡司弓兵七十名浙江通志原注在海鹽縣東南十八里秦駐 山北初在澉鎭洪武中徙此海鹽圖經澉浦守禦千户 所在澉浦鎭縣德政縣鄉之海岸正千户一人副二人 鎭撫一人管軍百户二 十人又轄旗軍如衛制 嘉靖三十六年設海鹽澉浦乍浦三關水寨兵船七十八 隻立把總三員哨官十員正副捕舵繚椗梢手散夫共 二千餘名船有福蒼小哨叭喇烏八槳等項名色福船 捕兵五十名蒼船捕兵三十名小哨捕兵二十名叭喇 烏八槳船捕兵各一十名在乍浦者船泊西海口在海 鹽者泊白塔港在澉浦者泊黃道廟遇汛月輪番出哨 羊許山等處浙東兵船會哨如遇有警合䑸截殺汛軍 各守本關海鹽仇志 海甯把總統水兵三枝駐劄海甯衛隸分守枕嘉湖參將 羊山游哨本總督同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二 十隻兵四百一十四名汛期泊南羊山聖姑礁東哨至 徐公上下川馬蹟等洋馬蹟徐公上川下川四山並在羊山東與定海總 兵官會哨南至大羊山沙塘嶴衢山鼠狼湖等洋與定 海總北哨官兵會哨西哨至灘許與游哨官兵會哨北 哨至小羊山大小七山蘇州洋茅草洋與吳淞官兵會 哨許山哨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二十隻兵三 百七十五名汛期泊許山東哨至大小七山蘇州茅草 等洋大七山小七山並在羊山東北與直隸官兵會哨南哨至大羊山 沙塘嶴東嶽嘴與定海總北左哨官兵會哨西哨至北 漁山與臨觀總後哨官兵會哨北哨至白塔港白塔山在海鹽 縣東南二十里海中有港通魯浦名曰白塔潭海舟多泊焉與本關官兵會哨乍 浦守關總哨官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八隻兵四百 八十八名泊守乍浦西海口外東哨至金山西哨至海 鹽澉浦海甯等處海洋浙江通志 杭嘉湖參將嘉靖三十八年增設統陸兵四總前營後營左營右營 水兵一枝游哨駐劄海鹽縣海甯一總屬其調度前營 名色把總一員部領哨官四員兵四百三十七名屯劄 乍浦所城汛期劄守乍浦梁莊東哨至大營盤地方與 南直隸金山參將標兵會哨西哨至乍浦牛橋地方與 後營官兵會哨後營官兵同前營屯劄海鹽汛期劄守乍 浦海口東哨至牛橋地方與前營官兵會哨西哨至海 鹽白馬廟地方在海鹽縣北一十八里沙腰村與左 營官兵會哨左營官兵同前營屯劄海鹽縣城汛期劄守東門一帶東哨至 白馬廟地方與後營官兵會哨西哨至秦駐山地方與 右營官兵會哨右營官兵同别營屯劄澉浦所城汛期劄 守南海口東哨至秦駐山地方與左營官兵會哨西哨 至海甯黃灣與海甯所官兵會哨游哨中軍名色把 總一員部領大小戰船一十九隻兵二百五十九名汛 期隨參將駐白塔山海港巡哨灘許羊山等洋策應督 察各游哨兵船浙江通志海鹽陸兵五營分為左右中前後 五左守海鹽前守澉浦中後守乍浦每營把總一員 隊長一十五名什長四十五名正兵四百五十名火兵 四十五名雜流五十五名柳志明王樵檇李記浙江久不設巡撫自有倭冦始復 設而温台甯紹杭嘉邊海之郡各設兵備杭嘉湖兵備 駐檇李參將駐海鹽備倭把總駐乍浦至汛期把總出 哨羊山海洋則兵備參將並駐乍浦陸兵一營兵備標 下中軍官領之水兵船百五十艘分爲三枝各設水兵 把總一員統之一泊澉浦黃道廟謂之上關一泊海鹽 白塔港謂之中關一泊乍浦西海口謂之下關大小汛 期輪撥兵船遠出羊山許山與浙東臨定直隸吳淞兵 船會哨澉浦在海鹽之西宋元時通番舶之處城周九 里有餘軍民雜居不及三之一人少不足以實城春汛 時巡撫發標兵一枝以協守且備東西應援秦駐山距 澉浦海鹽各十八里與浙東臨觀相對白塔山大步山 左右環拱嶴內宛轉可避風濤海鹽居中兩浦為左右 翼乃檇李之屏蔽也自倭亂平三關改為四哨白塔港 為一哨兵船九艘哨官一人領之乍浦為一哨兵船八 艘參將中軍把總領之許山爲第二層門户立為一哨 用蒼船二艘沙船小哨船叭喇唬船共十六艘水兵把 總一員領之以羊山爲第一層門户立爲一哨用船如 許山之數以備倭把總親督領之欲錢唐無虞當守附 海之三關欲三關有備先防大海之羊許但羊山去許 山一潮許山去乍浦一潮緩急難相應援且蒼船二艘 兵夫僅六十二人沙船四艘兵夫僅百人小哨等船兵 夫共百九十人以孤䑸守此恐瞭望不及備禦不敷倘 海賊有不由羊山徑入内洋者則首尾不相顧矣隆慶 元年有胡參將者汛夜巡城忽見外洋大船無數此時 守羊許者固不知也倭船入寇必至下八山分䑸若東 北風猛則向馬蹟西南行過韭山以犯閩廣若東南風 猛則向殿前羊山過淡水門以犯蘇松若正東風猛則 向大衢西行過烏沙門以犯浙江而羊山正浙直交界 之處兩處兵船會哨於此倭奴因糧於我每人止帶淡 水數觔乾糧數升若絕其汲道堅壁清野無所掠其計 自窮矣海東之國日本為大五畿七道固彼侈言然漢 史已云百餘國矣豈古分而後併歟然雖聞有王亦不 能統一其衆貢者其名市者其實寇則無常視吾有間 無間耳亦多吾人誘之無接濟不來也嘉興水兵叭喇 唬船一十四艘民壯兵二百餘名於嘉興裏河巡緝鹽 盗汛期調發西海口白塔港以備遏擊之用汛畢掣回 仍舊巡緝鹽盜杭嘉湖三郡河港四通鹽盜不時出没 前船徒有巡緝之名多分散各處虛應故事一遇賊勢 重大便稱衆寡難敵予至則不許分散督令各䑸定與 信地某日起某日止兵分一正一奇出哨還日面詢有 無盜賊曾否擒獲皆不能隱自此屢有擒獲乃知盜賊 是惟不緝緝則無日不有緝惟不嚴嚴則何盗不靖閭 閻被劫止因保伍不嚴保伍若嚴盜無著蹟之處彼欲 劫一家謀非一旦探聽蹟踏潛伏脫退皆有處所此有 可入故彼能來既不能察之於先及盜已入門而四鄰 不知知亦不救使盜得以肆劫而去進退無虞若使一 家有事比家皆聲鑼衆巷皆應之比門壯丁執械而俟 盜敢近乎予在檇李申嚴此令境内頗靖沿海衛所專 為備倭例不運糧自指揮莊端謀領杭州衛運船四十 八艘彼時猶承平無事嘉靖三十二年倭船四十二艘 突犯海鹽龍王塘攻城幾破巡撫乃查復舊制至隆慶 二年腹裏湖州所復撥與本衛一十二艘近日指揮姚 磐以爲言巡按蕭公一時未察未及正也各處水陸要 害之處設敵臺所費不貲誠以事關防守而事甯之後 上下全不經心多就廢壞予嘗理會及 之㝷以遷官不及竟也以上伊志

知识出处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 卷二十至卷四十六》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许瑶光修,清吴仰贤等纂,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嘉兴鸳湖书院刻本。前有许瑶光、吴仰贤所作序言及修志衔名。首两卷为巡典及天章,余八十八卷分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城池、桥梁、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许瑶光修,清吴仰贤等纂,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嘉兴鸳湖书院刻本。前有许瑶光、吴仰贤所作序言及修志衔名。首两卷为巡典及天章,余八十八卷分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城池、桥梁、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蹟、坊表等类目。此书是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嘉兴地方志书。蹟、坊表等类目。此书是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嘉兴地方志书。

阅读

相关地名

嘉興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