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两汉博议二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927
颗粒名称: 史官
分类号: K207
页数: 6
页码: 六至十一
摘要: 宋代的陳季雅撰寫兩漢歷史的議論文,結集成冊,為《兩漢博議》,此為第二十卷中關於史官的文章。
关键词: 汉代 历史评论 中国历史

内容

司馬遷爲太史
  論太史明天官者最難在漢惟一司馬遷而已
  周禮宗伯其屬有太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掌法以
  逆官府之治掌則以逆都鄙之治頒告朔于邦國大祭祀則與
  執事卜日大師則抱天時又藏六官之所登此職蓋將兼述記
  國事及星曆卜算矣惟其職掌記錄明曆卜故凡郡國計簿及
  天官曆象諸書盡藏於此昭二年韓宣子適魯觀於太史見易
  象與魯春秋則知象數赴告之書藏於太史明矣太史惟藏此
  書故得記成敗占災異也楚昭王時有雲如衆赤鳥夾日而飛
  楚子使問周太史對曰其當王身乎則太史兼明天象老子爲
  周守藏室之史先儒謂藏書室之史蓋卽太史之職也以其守
  其間國書故以爲官名班固以道家者流出於史官蓋以老子
  仕周嘗爲史官故也司馬遷爲太史所以推崇道家正體此意
  耳秦因周制改爲柱下史於殿柱下受四方文書先儒謂老子
  在周亦爲之是時張蒼以好書律曆得為之及漢興蕭何爲相
  不識律曆乃命蒼爲計相謂主律曆是也蓋仍秦人之舊至武
  帝始置太史令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序事如春秋司
  馬談學天官於唐都乃得爲之後云太史公旣掌天官不治民
  則知太史兼明天官矣後遷旣繼父爲之大明律曆則釉史記
  明堂石室金匱之書爲漢家建太初曆於明堂又作史記以繼
  春秋故談告遷曰予先周室之太史虞夏典天官事遷後答任
  安書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
  則國史之職固兼星曆明矣此職極難得人若是偏才直充不
  得司馬父子相繼所以難也元鳳間亦有太史令張壽王見律
  
  曆志然以疏闊連見劾奏則知此職難得人矣西漢末年太史
  亦不復有明天官者故召諸儒占災異至於後漢則國史之官
  無其人遂廢之始用他官兼領古制不復存周官有馮相保章
  皆占星象職於太史之下皆中士爲之蓋左史之屬耳太史乃
  其長官也及秦漢轉難得人張蒼司馬始皆一人兼之至後漢
  則以爲無人而廢之漢太史令八百石下大夫與古制同律曆
  志丞相劾太史令張壽王云壽王吏八百石古之大夫周之太
  史
  遷固作史
  論班史條貫皆襲於遷
  述作上矣然學者因仍載記之舊未深考其意也太史談卒三
  歲遷爲太史令釉史記石室金匱之書五年而當太初元年太
  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至于今五
  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
  七年遭禍而深惟卒述唐陶以來至於麟止自黃帝始今考其
  用心之勤上自年曆譜牒至厯代百家記聞搜討礫裂牆摭融
  結續以漢元太初以後缺而不錄班彪當中興之初繼釆前史
  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其言曰遷書多不齊一今此後
  篇慎覈其事整齊其文固以彪所續前史未詳欲就其業顯宗
  召除蘭臺令史與陳宗等以共成世祖本紀遷爲郞典校秘書
  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帝使終成前所著書固探撰前記輒綴
  集所聞以爲漢書起元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
  百三十年綜其行事旁貫五經上下洽通爲春秋考紀表志凡
  百篇積思二十餘年至建初中乃成後世之言史者必曰班馬
  
  父子也嗚呼遷用心誠勤矣而猶未之思歟夫子删詩書繫周
  易作春秋其考論世變不苟於述作者非遷史之謂也今學者
  謂之深知遷者誠謂其通世變也夫其通世變自遷以下鮮麗
  矣然其上冒不韙不能自其多愛之私今觀其作世表自三
  代迄于共和而又譜十二諸侯自共和訖孔子於是踵春秋之
  後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訖秦二世蓋自諸侯力征至於陪臣
  執政世變有漸瞭然可觀也然苟思述作之故而得夫所謂可
  已與不可巳者庶乎無失矣書斷自唐虞而終於東遷春秋起
  於東遷之末年而終於獲麟則是獲麟而止固巳較然載於聖
  經蓋六經皆絕筆不得巳有絕矣而誰得以一言爲贅龐也遷
  以述作自任固巳得罪於聖人然職在太史曰不敢忘紀錄也
  是猶可也然自元王以上春秋以前其事有詩書春秋左氏之
  才識其紀記列國事凜然不敢別有書也則傳春秋云耳而國
  語則不過外傳耳夫記有春秋而傳有左氏爲未足也將有所
  述以佐春秋然而自共和以上三五之世遷安得而僭及之且
  遷之言曰余讀諜記黄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年譜終始五德
  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矣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遷既
  知之矣其論黃帝事以爲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顧第弗深考
  而後見遷之心將誰知之而卒墮於此惜哉夫立六國事誠大
  變也遷表六國時事訖二世凡二百七十年其間記傳如鐸氏
  微虞氏春秋呂氏春秋及荀卿公孫固韓非之徒各攟摭春秋
  之文以著書不可勝記遷如此參訂以成書誰謂其不可又况
  列國史記皆遭焚燒惟秦記獨全遷記六國事因秦記固信史
  矣又况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則以述作之所當使遷之書
  
  止如此也君子固許之矣又况二百七十年著諸所聞興壞之
  端獨不足以見述作之意乎或曰年數歲次自共和以上賴遷
  以補者多矣而不知其不盡信也借曰有其可信者則踵春秋
  以後之書獨不可因議論之間以一二存古耶何至殽亂六經
  之次而以博且遠爲得也彪計論遷之得矣又曰百家之書猶
  可法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由觀前聖人之耳目也夫聖經所
  以垂萬世而猶得百家並傳然著明則亦所謂述作矣向使
  彪當遷筆其失有未也至於序食貨論游俠遷之驗物情詳
  矣其不爲徒行之說蓋存其不可盡廢者耳不然豈待彪言而
  後明其爲罪哉今考之班史其條貫皆襲於遷而記事之拙識
  者固知之未容一二縷數也若夫漢之文帝號爲極盛非有高
  識誰能紀摭唐柳宗元謂漢風雅敷施天下自天子至公卿大
  夫士庶人咸通焉孟堅拔其尤者充于簡策則二百三十年間
  列辟之達道名臣之大範賢能之志業黔黎之風美列焉固得
  以並稱豈偶然哉
  漢曆
  論西漢造曆得失
  漢初猶有黄帝顓頊夏商周及魯六家曆尚存漢興因張蒼言
  用顓帝曆比於六家曆疎闊中最爲微近然晦朔弦望虧盈多
  非是武帝太初中始用司馬遷兒寬言改定之鄧平最明算遂
  用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曆罷廢尤疎遠者十七家元鳳中張
  壽王上言初用黃帝曆今更新曆陰陽不調宜定正曆坐誹謗
  下吏自漢曆初起盡元鳳六年三十六歲而是非堅定
  掌書
  
  論漢得書分賜諸侯王頗亦得體
  周掌藏書有兩處若古帝王之書則掌於外史若天官星曆等
  書則掌於太史外史之書多以分賜諸侯王太史所掌之書則
  不輕於分賜蓋史官所以紀成敗占天象變異定曆數盈縮者
  也太史之班朔于諸侯說者謂卽左氏之日官也若諸侯之日
  御則但受朔而奉行之而巳不當自爲曆也成王封諸侯祝宗
  卜史備物典獨以賜魯蓋以天子之物予之晉韓宣子在春
  秋末適魯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蓋以此係占卜等
  書他國無有矣楚有異使人往問周太史其以此歟司馬遷爲
  太史令釉史記明堂石室金匱之書此等文籍蓋盡藏於太史
  局明矣其蓋與周太史所藏者同逈與外史言掌三皇五帝
  之書掌達書於四方不同矣漢自得書之後稍分賜諸侯王然
  自六經之外而諸子雜說亦不輕賜頗亦得體故成帝時東平
  王來朝求諸子及太史公書王鳳以爲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
  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異地形阨塞皆不宜在
  諸侯王卒不與班固劉向校祕書賜以秘書之半則以爲榮
  所謂秘書卽劉向所校如七略所說災異卜祝變詐皆是也豈
  可輕賜諸侯哉

知识出处

两汉博议二十卷

《两汉博议二十卷》

出版地:温州

陈季雅 (1147—1191)字彦群。永嘉人。宋淳熙五年进士。自高其才,不乐师授。为隆兴府教授。著有《两汉博议》,与陈傅良《两汉文抄》齐名。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季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