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图书馆
温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財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两汉博议二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926
颗粒名称:
財賦
分类号:
K207
页数:
6
页码:
一至六
摘要:
宋代的陳季雅撰寫兩漢歷史的議論文,結集成冊,為《兩漢博議》,此為第二十卷中關於財賦的文章。
关键词:
汉代
历史评论
中国历史
内容
令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同居家惟給軍賦他無所與
論惠帝得三代厚人倫之道
周民居則同井守則通甲祭則共器耕則合耦蓋以鄉黨親族
之意正當相安相養相調相賓而非可以流離解散也柰何秦
人行一切之法壞亂天倫使天下之民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
子壯則出贅俾骨肉之親分爲異屬是宜德色誶語而風俗惡
薄矣漢興追還古風孝惠始立則首加優於父母妻子同居之
吏員得三代厚人心之道也
河內粟
論光武北征專食河内粟
光武北狥燕趙以魏郡河內獨不逢兵而城邑完倉廩實乃拜
寇恂爲河内太守寇恂既得河內方議卽位
錢幣
論武帝專於錢幣上留意
古者衣食爲重而錢通有無便流轉蓋助衣食而爲之用非敢
比輕重也而後李悝之倫不詳乃使與衣食之權均又甚也則
錢又重中有佚文文景教本力農放民自鑄當時未聞有錢輕
幣重之害而錢輕之害則自武帝始蓋武帝不力農而專於錢
幣上留意也其初年幣重而錢耗於是作皮幣以輕抑其重鑄
五銖錢以重助其輕當是時重者輕而輕者重商賈之情舍輕
而急重也於是悉盜鑄五銖錢而不收幣故盜鑄之罪至百餘
萬而姦不止蓋新錢重而民爭鑄以求利故也武帝惡其盜鑄
也於是悉收郡縣鑄錢之權而歸之上林民始不可鑄矣然商
賈之志末巳也民不可鑄則厚積財利以伺物價之騰躍武帝
惡其厚積也於是逆計其緡錢之筭而使之出筭矣姦究之情
日變而不可勝制而法令之行日變而使之無所容下之人不
堪而武帝蓋巳老矣治效未始寸進也五十餘年之間不聞重
農務穀之政而專與商賈爭爲雄長不巳悲乎以帝之資直足
以有爲久而血氣既衰則利易動故大臣每朝而奏財用則日
旰或至忘食庶民輸家財之半以助縣官喜動冕旒若不自勝
甚者作白金告緡之令諸侯酎金或不如數則奪爵百六十人
甚者酎金之罰告緡之令大抵亦憤諸侯王商賈有財而不助
縣官之急耳不知文景數十年之積紅腐貫朽之質散之何地
而乃望此徒相給足耶深知人主掛口財利直足以其心術
度量而彫喪其英偉之氣耳
鹽鐵
論武帝立重法以奪民利
法有出於後世而不可以遽廢者存古人之心而行之以不得
巳之意也則時有遺漏而究切之可也山澤之利先王之所與
民共之而爲之均節齊量焉者也自周之衰虞衡之官廢而秦
人之貨殖者遂以冶鑄富後之爲國者患夫民之企慕而奔走
之也則舉而歸之公上而又因以爲利夫先王之法固與天下
均節齊量之而吾無求利焉故其法行今官爲之是導之也而
又從而禁之則民益不服而犯法益衆而儒者又從而助之曰
富貴人主之操柄也當吾世而令不行是無操柄也則又從而
急之嗟乎民之趍利不可以人主之操柄勝也恃操柄以勝天
下則其法愈急而其利愈重其利愈重則民有趋死從之而不
顧彼反之於其初而求夫古人所以均利天下之意其亦得無
惻然於心者乎夫天地之利固與天下之民共之也而山海池
澤之入吾固專之則雖以權與民可也必曰邊境之未安國用
之未節將不得已而取焉則夫民之鼠狗竊偷固其常情上之
人亦時禁其已甚而貸其不足斯巳矣何至惡怒忿疾草薙而
禽獼之乎武帝之法私鑄鐵器鬻鹽者釱左趾盜鑄金錢者死
其爲法滋重宜人之益不犯也而吏民歲坐死者數十萬人廷
尉峻法於内繡衣直指之使斷斬於外卒不勝也方帝以楚地
之盜鑄爲憂而以淮陽屬之汲黯以黃老之清淨臥而治之蓋
亦有容姦而不能盡利者矣而淮陽以寧然則民之不可以法
勝亦可覩也夫武帝固無望於能復文景之舊也使其能推是
意而用之天下則内之大司農鹽鐵丞外之郡國守相皆得如
汲黯者而任之末年盜賊羣起之禍寧至若是甚乎
役法
論用人者上取之以才下盡之以力之意
古之用人者其上以才其下以力用之以其力者猶不敢不望
之以其才也至於責其才而不待以才使其力而不報其力吾
未見夫人之能盡其力盡其才也三代之制自王公而下其爲
卿大夫凡五等用其才者也其爲庶人在官者凡四等用其力
者也夫人之出力以役於上則必欲利其室家而養其妻子其
才之過人者則必期於仕進而庶幾其成功立名昭著不朽於
後世此人之情也故古之用人者必尊其爵厚其祿而其下者
亦足以代耕而無仰事俯育之憂夫是以人人自奮勇於有爲
而無懶惰自棄之意今之吏自郡幕職縣丞尉而下其治簿書
理獄訟猶古大夫士之職也自鄉之保正長所以督閭里禁盜
賊猶古之黨正族師閭胥比長也號令之所出賞罰之所行其
纖悉委曲蓋有長吏之不能盡知者一付之其人曰是無以才
爲也役之而已矣下而至於奔走禁捕罰而作之猶罪隸也嗚
呼是惑乎其名而不知其實者也自秦人壞封建而爲郡縣曩
之任於諸侯爲卿大夫士者今皆曰胥吏而其秩不過於斗食
佐史則亦旣賤且輕矣然其去古未遠而賢人君子猶出其間
蕭曹豪傑或仕於沛韓信亡行不得推擇其用之猶不苟也泗
上亭長而往質沛令得坐上坐其待之猶不輕也蓋至於漢惟
更卒爲役而胥更之選類皆擇人齊人養名至二千石強起之
乃出而明經文學教授數千百人者猶屑爲之其以廉明稱以
任職聞則郡遷府府遷丞相御史其察孝廉則尚名於尚書得
備王官自是而上更出迭入爲郡守中二千石而上至於將相
者累累有之下至於鄉亭之間有嗇夫秩賤猶得盡其才能獲
書於循吏漢之得人於斯爲盛蓋自武帝招選賢良文學之士
聚於朝廷以粉飾太平之盛而郡縣之間實以文法吏爲之倪
寬文學不得爲吏而汲黯始疾刀筆吏不可爲公卿馴至宣元
之間朱博之徒始以權勢大排擊之而士亦恥爲之矣故自武
帝以後吏民玩弊而郡國守相多不稱職夫豈惟士大夫之不
得人其胥吏之間蓋亦無與共事者矣夫胥吏之不得其人是
無望乎能盡其才也而猶可責之以力也無祿而役之是無望
乎能盡其力也而猶可羈縻以法制而庶幾其不爲姦也自鄉
差之法變而爲雇役率天下之事付之浮民之手而又從而奪
其臂則是教之爲姦而又授之以其具也一郡守一縣令與夫
幕職丞尉數人者其不能勝夫胥吏之姦亦明矣天下何事而
治哉爲今之計將頒吏祿而開其仕進之路則或曰是蠧國用
也或曰選舉之濫進也夫今之吏固不能飢而不食寒而不衣
願出力與吾從事於郡縣也則亦取諸民而已矣不蠧國用而
陰取諸民則其求也無節而受賂鬻獄也不可得而禁民力竭
而國用耗是知小計而不知大畫者也今之吏惟無以仕進也
是以賢人君子不至於其間而其廉而能者亦無自而上達苟
其選之不輕而待之有禮則夫郡縣鄉邑之間皆足以爲養賢
之地而賢人君子皆得以行其志少而習之長而安之吾見天
下之人才由是出者其賢於科舉任子遠矣
舉孝弟力田者復其身
論聖王重農之志與愛賢同故力田亦得列科
鄉大夫三年大比攷其德行道藝而興其賢者能者遂大夫三
歲大比則帥其吏而興所明其有功者是孝弟力田之科乃三
代良法漢復舉而行也或謂以孝弟取民理固當然力田果何
爲者亦得以列科何耶蓋聖王重農與愛賢同志故當時重賦
以困商賈倍筭以抑奴婢大抵惡末作而重農務也其與田不
耕者出屋粟宅不毛者有里布同意是皆聖王良法所在未可
以農而鄙薄也
闕中富饒至漢衰耗
論關中之地富饒最好
陶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至秦始皇時穿涇水溉田沃壤千
里民以富饒當時出兵關東無虛歲惟關中之食未聞告乏及
漢興徙諸山東大族居之與利田宅其後稍務兼并又郡國輻
輳浮食者多民始去本逐末是時歲漕關中粟四百斛以給中
都常有匱乏之憂其後武帝作上林苑舉籍阿城以南盜屋以
東宜春以西屬之南山蓋收膏腴之地絕陂池水澤之利乃命
三輔表屬縣草田以償鄠杜之民由是關中膏腴沃壤皆爲天
子之宮闕苑囿而民始廢本業矣其後趙過教田三輔太常及
離宮戍卒田其宮壖地皆多其旁田畝一斛以上未必趙過之
術精亦關中土地甚好秦滅六國山東豪民皆遠徙之謂之遷
虜卓氏程氏以趙而遷蜀漢孔氏以魏而遷南陽聚山東豪
民而遷之蜀漢聚山東之利器而歸之咸陽
知识出处
《两汉博议二十卷》
出版地:温州
陈季雅 (1147—1191)字彦群。永嘉人。宋淳熙五年进士。自高其才,不乐师授。为隆兴府教授。著有《两汉博议》,与陈傅良《两汉文抄》齐名。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季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