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兵制八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532
颗粒名称:
分类号: E291
页数: 3
页码: 九至十二
摘要: 宋陳傅良撰寫的《歷代兵制》,隋朝部分。
关键词: 兵部 军制

内容

隋高祖繼周統其兵制大抵仍周齊府兵之舊
  而特加潤飾焉自今考之其十二衛之制則曰
  翊衛曰驍騎衛曰武衛曰屯衛曰禦衛曰侯衛
  各分左右而置將軍以統諸府之兵故當時之
  兵互相統攝而權不分諸府之兵有郎將副郎
  將坊主團主之属以相統治其外又有驃騎車
  騎之軍折衝果毅之軍雖增易不常唐兵制云驃騎車騎
  二府皆有將軍後更驃騎曰鷹揚郎將車騎曰副郎將别置折衝果毅而要其大
  槩則周家井田之遺制也故隋之兵威視南北
  之國為尤強是以征伐四克而成一統之業皆
  府兵之政也
  按魏周齊之世已行租調之法而府兵之制
  由是而始基通鑑陳紀齊顯祖令民十八受田輸租調二十充兵六十免力
  役六十六還田免租調周魏見前加以宇文泰之賢專意法
  古當時兵制增損尤詳然亦未易遽成也故
  其制雖始於周齊而其效則漸見於隋彰灼
  於唐以此知先王之制其廢既久則復之必
  以漸歟
  隋取江南之役凡總管兵合五十一萬八千而
  散之於要害之地凡八所或出於六合晉王廣或
  出於襄陽秦王俊或出於永安清河公楊素以至江陵
  劉仁恩蘄春王世積廬州韓擒虎廣陵賀若弼東海燕榮皆
  列兵分戍旌旗舟楫亘數千里然其節度則總
  之晉王其元帥則歸之高熲各相統攝焉此高
  祖御兵之意亦有所寓也故擒叔寶取金陵不
  啻如振槁之易自煬帝不綱府兵之制不講至
  
  伐高麗之役四方兵集平壤凡一百一十三萬
  三千八百人是以遠近騷動士卒死亡耕稼失
  時田疇荒蕪加之饑饉穀價踴貴輓運勞弊大業
  七年發鹿車夫六十餘萬二人共推米三石道塗嶮遠不足以充餱糧至鎮無可輸皆懼罪亡
  命而遼東浪死之歌作矣鄒平民王薄擁衆據長白山自稱知世郎
  言事可知矣又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以相感勸避征役者多歸之隋遂以亡
  按煬帝大業八年兵集平壤驅督煩擾所取
  之兵皆非府衛之制故其間老癃羸弱殆居
  其半而訓練之制寂焉不聞况繋而置之堅
  城之下乎遂使堂堂之衆盡沒遼東煬帝凡九軍度
  遼及還至遼東城惟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巨萬計失之蕩盡狼狽而歸而
  黎陽江都之盜已熾矣

知识出处

历代兵制八卷

《历代兵制八卷》

出版地:温州

中国古代最早的专论兵制的军事著作。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共8卷,约4万字。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到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地方兵,隋、唐的府兵,唐代的骑、禁军,以及兵制的继承、发 展也有所论述。有关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亦有记述。对其中重要内容,还加以评论。如在兵农关系上赞赏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征调问题上,主张爱惜民力反对征调无度;在统御关系上,强调权限分明,既要保证“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兵”,又要保证将领必要的指挥权,反对“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在练兵问题上,主张号令严明,严加考核,选拔优秀,反对“练习不精”,等等。 该书对北宋兵制的流弊,言之尤详,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以针对南宋将弱兵骄,冗兵充斥,军费浩繁的现实,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以贯彻其兵要少但要至精的主张。《历代兵制》作为论述中国古代兵制的第一部专著,对后世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重视和探讨。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