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兵制八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20001531
颗粒名称: 北朝
分类号: E291
页数: 10
页码: 一至九
摘要: 宋陳傅良撰寫的《歷代兵制》,北朝部分。
关键词: 兵部 军制

内容

漢光武始以南庭數萬徙入西河遂訖東都代
  有羌患董卓之亂汾晉騷然延及劉漢石趙苻
  秦羣雄並擾至於拓拔魏宇文周盛矣天厭禍
  亂及魏稍復周更兵制馴至隋唐庶幾於古雖
  劉石之禍固不足書然將有其末不可不録其
  本至於得失興亡亦可以為世鑑
  劉淵匈奴冒頓之帥五部者也晉氏弛馭將發
  其兵遂歸稱號劉聰入洛陽始盜華江建營衛
  凡有十六軍各配兵二千以諸子為之而列置單于左右輔
  以主之夷夏分將此其始也既倚重夷落則中
  軍宿衛皆疲老不足用故石虎俘漢遺卒惟氐
  羌三千餘人悉送襄國而坑戮其餘盖以漢兵
  無用云石勒初以單騎歸劉淵卒代漢稱趙亦
  以禁兵配世子五十四營悉配世子餘兵委諸將别以衣
  冠人物號君子營寇鉅鹿常山集衣冠人物石虎暴亂重徭
  晉人以厭當氣者之說既而東宫衛士皆謫凉
  州世子宣殺其弟韜趙王虎誅之謫其衛士十餘萬人戍凉州謫卒梁犢等至謀作亂京
  邑居守往往特耆雋之士姚弋仲謂石遵京師宿衛空虚及入耆雋
  之士踰城而迎之於是冉閔厚撫禁旅以傾石鑑閔既都督
  總中外兵權乃撫循殿中壮士皆奏為殿中員外將軍鑑亦私結邊兵以
  圖閔鑑使將軍孫伏都等結邊士三千以誅閔閔既克鑑乃募召人
  誅邊兵死者二十餘萬北部衰矣然交錯殺掠
  中原始無更生者慕容又以鮮卑乘之并趙為
  燕當時中州喪亂坑卒子孫孤煢孑立十室九
  然常偉諫慕容雋而雋徵發繁擾戶留一丁民不堪命
  自恪死垂奔將三十萬衆賣樵鬻水責以殖貸
  貴戚䕃戶戰士絶廩秦師來伐莫有鬭志遂至
  覆敗苻堅之興王猛傖人稍為有法聽苻融之
  言遷羌部之内附却衛辰之獻歸邊民之遠徙
  四禁二衛悉令就學十丁一兵始有羨夫當時
  未之有也
  按劉曜河上之役戎卒二十八萬五千自以
  為畏威而來者居三之二其調民可見石虎
  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凡士五人出車一乘牛
  二頭米十五斛絹十疋不辦者要斬又括民
  馬四萬餘匹敢匿者斬百姓窮窘鬻妻子以供軍須猶不能給盖合鄴中舊兵常五十餘
  萬州郡造甲者稱是船夫十有七萬不與焉
  西魏之興邊兵畧盡然有戎卒三十餘萬石
  氏殆不能過燕欲經營秦晉精覈隐漏戶留
  一丁餘悉發為兵使步卒滿一百五十萬雖
  以劉貴極為陳說復用三五然秦師之入拒
  兵四十餘萬視魏人為多焉後燕畧有齊岱
  步兵二十七萬車一萬七千乘鐵騎五萬三
  千率是以觀諸邊之兵大抵空國而作敗亡
  之禍特不相遠王猛用秦而十丁一兵之制
  猶見忠厚王通以為有静中原之功豈不信
  然惜乎堅之驟戰亡也
  然滅燕之日鮮卑四萬餘戶納之長安而又處
  烏桓於馮翊徙丁零於澠池關又編戶大抵殊
  類而遠配氐種散居方鎮盖已為分崩離析之
  漸矣既而國強氣盛略計士卒九十餘萬騎遂謀江南自謂投鞭足斷江流發卒六十餘萬騎
  二十七萬皷行而東為慕容垂所誤敗於謝玄
  五年之衆全關之地復為燕有矣後燕參合之
  敗積骸如山滹沱之役士卒十萬寸刃不返殘
  民以逞失律滋甚凉夏而下抑無譏焉至於利
  鹿南凉率意改作耕戰之民始判然離矣崛強
  一方遺患萬世利鹿孤自以為抗衡中夏建都
  立邑難以避患於是處晉民於城郭勸課農桑
  以供資儲帥國人以習戰射弱則乘之強則避
  之盖居者專耕出者專戰自此始矣厥後高歡
  入魏每令軍士其語鮮卑則曰漢民是汝奴夫
  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温飽何為陵
  之其語華人則曰鮮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
  一疋絹為汝擊賊令汝安寧汝何為疾之夫惟
  兵農之不相入則其患至於相令且相疾也先
  王之法其為慮患詳矣哉比及魏氏山東雜夷始徙代北江淮諸蠻滿伊闕之南矣尋任崔浩
  關掌軍國伐夏之役爰有前驅後繼之目其討
  柔然分道竝出各列什伍將帥麄有紀號然而
  征卒南侵士馬亡失過半初未有以寛民力也
  自闔門之謫除於崔挺初制一人逋亡合門充役光州刺崔挺上書
  諫太和二十年除其制三長之制立於李冲太和十年魏無鄉
  黨之制惟立宗主督護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一戶按韓𧨳疏百姓迭相䕃冒或百室合戶或千丁共籍盖當時通然也李冲上
  言宜凖古法五家立隣長五隣立里長五里立
  黨長取鄉人強謹者為之隣長復一夫里長二
  夫黨長三夫三載無過則升一等既而課調省
  費上下安之至孝静興和二年臨淮王孝友表
  曰令制百家為族二十五家為閭五家為比百
  家之内有帥二十五徵發皆免苦樂不均羊少
  狼多復有蠶食京師諸坊或七八百家惟一里
  正二史庶事無闕而况外州乎請依舊置三正
  之名不改而每閭止為二比計族省十一丁事
  下尚書寢不行屯田興於薛虎子而戍兵資絹
  自随之困省太和五年初州鎮戍兵資絹自随薛虎子上表以為在鎮之兵不減
  數萬資糧之絹人十二疋未及代下不免飢寒公私損費宜置屯田世業定於李
  安世而豪強䕃附逃役之弊均初民多䕃附䕃附者無官役李
  安世議均田由是均給天下之田皆為世業終身不易定都中洛增減宿
  衛十九年選武勇之士十五萬為羽林虎賁以充宿衛分建六鎮優復府
  戶初魏都平城以北邊為重盛簡親賢擁麾作
  鎮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獨得復除當時人
  物忻慕為之據廣陽王深疏又魏蘭根說李崇曰昔緣邊初置諸鎮地廣人稀或
  徵發中原強宗子弟或國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號為府戶役同厮養既遷洛陽
  後往往邊任始重置官頗衆源懷所謂沃野一
  鎮自將以下八百餘人者也中年以來有司號
  為府戶役同厮養自非得罪當世莫肯與伍本
  鎮驅使但為虞候白直一生推遷不過軍主於
  是少年不得從師長者不得遊宦邊任一輕惟
  孱弱凡材乃出為鎮將專事聚斂邊人無不切
  齒永平之後良法浸壞外則鎮將選舉官不擇
  人任城王澄以北邊鎮將選舉彌輕奏重其選
  袁翻亦以為緣邊州郡官不擇人惟論資級或
  置貪汙之人廣開戍邏多置帥領皆無防宼之
  心惟有聚斂之意其勇力之兵驅令抄掠羸弱
  之卒苦役百端收其實絹給其虚粟綿冬歷夏
  死什七八内則勲書竊階至數百盧同撿括冒軍者三百餘
  人而又痛施排抑武人選格不預清流張仲瑀上封事
  言銓削選格排抑武人不使預清流邊方子弟悉同厮養由是羽
  林虎賁屠害省郎仲瑀兄始均沃野鎮民執戮長帥
  于景朝廷不能討為之還選以撫之改州以悦
  之盖識者知魏之將亂高歡始傾財結客矣當
  時六鎮俱沒羣盜充斥貴寵子弟銜杯躍馬以
  攻戰自許及臨大敵銳氣頓盡羸弱當宼強壮
  衛身路思令疏由是河洛淪為戰地矣高氏初基不用周禮百保鮮卑自樹種落顧以華人簡
  備邊要别内外之領二曹以唐邕典外兵曹白建典騎兵曹雖
  厥後十八受田二十充兵六十免役頗追古意
  此法之行齊亂已兆後主之際政以賄成一時
  領軍二十人無謂甚矣宇文泰相魏輔以蘇綽
  經濟之畧於軍尤詳六軍百府始倣周典而稍
  還兵農不分之舊文帝大統八年初置六軍泰始籍民之才
  力者為府兵身租庸調一切蠲之以農隙講閱
  戰陳馬畜糧備六家供之合為百府每府一郎
  將主之分属二十四軍泰督中外諸軍六人各
  督二大將軍凡十二大將軍每大將軍各統開
  府二人開府各領一軍盖至是而廣州山南北
  山皆勁兵矣克齊之後并相各置六府而東北
  别為七總管自隷戶有還奴虜有免隐丁有誅
  府兵有復丁以十二取役以一月代糧畜以家
  備民力日以裕矣惜乎自太祖争政志移魏室六卿分命冢宰專兵既以此始無以貽後初太
  祖為魏相立左右十二軍總属相府太祖殂皆
  受宇文護處分護第屯兵侍衛盛於宫闕武帝
  患之密謀誅護其後楊堅秉政都督諸軍勢傾
  中外卒以簒周

知识出处

历代兵制八卷

《历代兵制八卷》

出版地:温州

中国古代最早的专论兵制的军事著作。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共8卷,约4万字。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到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地方兵,隋、唐的府兵,唐代的骑、禁军,以及兵制的继承、发 展也有所论述。有关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亦有记述。对其中重要内容,还加以评论。如在兵农关系上赞赏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征调问题上,主张爱惜民力反对征调无度;在统御关系上,强调权限分明,既要保证“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兵”,又要保证将领必要的指挥权,反对“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在练兵问题上,主张号令严明,严加考核,选拔优秀,反对“练习不精”,等等。 该书对北宋兵制的流弊,言之尤详,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以针对南宋将弱兵骄,冗兵充斥,军费浩繁的现实,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以贯彻其兵要少但要至精的主张。《历代兵制》作为论述中国古代兵制的第一部专著,对后世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重视和探讨。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