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稱征面折封倫三代以後人漸澆訛之說倫不能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24144
颗粒名称: 新史稱征面折封倫三代以後人漸澆訛之說倫不能對
分类号: B244.92
页数: 2
页码: 十一至十三
摘要: 葉適在《習學記言序目》中所寫的一篇評論新史稱征面折封倫三代以後人漸澆訛之說倫不能對一節的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古代学说 评论集

内容

新史稱征面折封倫三代以後人漸澆訛之說倫不能
  對至貞觀四年帝謂群臣曰此征勸我行仁義即效惜
  不令封德彛見之後世謂太宗致治定于行仁義壹言
  按舊史言惟有魏征勸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即
  安遠人自服朕從其語天下大甯絶域君長皆來朝貢
  九夷重譯相望于道皆魏征之力蓋舊史即已著語而
  新史又轉楊之不知當時本說定雲何也仁義固致治
  之標的然須有條目推行次第若只據此兩字便謂可
  致貞觀之治而以征傳及諸書所載雜考則有不然者
  故戴胄稱闗中河外盡置軍團富室強丁並從軍旅重
  以九成作役余丁向盡去京二千裏內先配司農將作
  假有遺余勢何足紀雲雲此貞觀五年也馬周傳稱供
  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絶遠者五六千裏
  春冬略無休時此貞觀十壹年也又征傳谏止封禅稱
  今自伊洛東暨海岱灌莽巨澤蒼茫千裏人煙斷絶雞
  犬不聞道路蕭條進退艱阻此貞觀十二三年也安得
  爲仁義之效哉昔賈誼謂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權勢
  法制人主之斤斧今欲釋斤斧之用而嬰以芒刃不缺
  則折豈可罪誼禁漢文帝不得行仁義乎然則不求致
  治之實而姑被之以仁義之名則仁義無時而可行矣
  太宗初立謂侍臣正主禦邪臣不能致治正臣事邪主
  不能致治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于是有
  谏官隨中書門下及三品入閣之事此太宗自知治道
  所由不待人言而發者也然其幸九成宮以津川縣官
  吏改舍宮人欲並按王珪李靖則魚水之心又已忘之
  而威怒震于操制矣貞觀六年也

知识出处

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

《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

出版地:温州

学术评论集。南宋叶适著。内容系对历代学术的评论汇辑。共五十卷,凡经十四卷,诸子七卷,史二十五卷,宋文鉴四卷。是评论历代学术的专著,其中卷十三论述《论语》,集中阐发孔子思想,经部其他各卷也常常论及孔子。该书对以往学术的评判,不仅范围广泛,而且对传统之见多有突破。是一部评论历代学术的著作,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对儒家的评论从孔子至宋代理学都有论及,除对孔子思想进行肯定性的评说外,对孟子以至宋代理学都有所批评。

阅读

相关人物

葉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