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卷第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296
颗粒名称: 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卷第二
分类号: K225.04
页数: 15
页码: 一至十五
摘要: 止齋先生陳傅良在《止齋先生春秋後傳》中所寫的第二卷。
关键词: 春秋时代 编年体 后传

内容

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卷第二    
  桓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自隱至文六君則曷為再書即位君薨既殯嗣子
  即位於柩前雖踰年恒稱子必類見焉而後列於
  諸侯東遷之諸侯既踰年而即位改元視天子非
  周制也啖說非是自隱至文六君唯桓文書即位則亦唯
  桓文書錫命是不特類見之禮廢雖請命亦廢矣
  成公以後皆書即位而無錫命王室區區所以感
  諷諸侯之意不復講也
  三月公會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
  取許田則曷為謂之以璧假鄭伯之辭也公羊氏
  曰為恭也春秋之初諸侯之為惡必有辭焉以自
  文鄭伯以璧假許田齊侯鄭伯如紀單伯送王姬
  築王姬之館於外皆善辭也夫子傷周之敝曰利
  而巧文而不慙於春秋著其事所以見王化衰風
  俗日趨於變且以發明鄭莊之欺也愛段之辭立
  許叔之辭勞王問左右之辭足以禍五世矣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秋大水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
  父有傳並公羊傳
  華督則曷為但稱督隱桓莊之春秋凡賊皆名之
  及其大夫孔父言不殺孔父則不能弑其君也牧
  息書及以尊及卑也督先殺孔父而後弑君書及
  則並也左氏得之死節人臣之極致也春秋貴死
  節雖太子不書據傳衛甯喜殺太子角楚比殺太子祿必大臣也然後書大
  臣誼與其君存亡者也雖大臣也苟不能與其君
  存亡則亦不書是故晉欒書中行偃先殺胥童而
  後弑君不言及楚商人先殺鬭勃 子上 而後弑君不言
  及死節人臣之極致春秋重以予人也孔父嘉不
  名命大夫也
  滕子來朝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會未有言其所為者其曰成宋亂弑君之禍接迹
  於天下於是焉始也向也合五國之君大夫以定
  州吁而州籲訖於討今也合四國之君以立華督
  督遂相宋莊弑君之禍接跡於天下四君為之也
  春秋之褒貶至於變文嚴矣向也五國之君大夫
  書之複書之終春秋僅一再見焉以變文為猶未
  也而直言其所為舍此無複見者矣雖然有孔父
  焉則東遷之初國猶有臣子也是故華督但名之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於太廟
  於是宋以郜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則其書取何
  蔽罪於魯也春秋嚴義利之辨苟以為利一以取
  書之是故郜鼎賂魯也濟西田賂齊也書取而已
  矣齊侯連五國之師抗王子突而納衛朔則書曰
  來歸衛俘非取之者之罪矣
  秋七月杞侯來朝蔡侯鄭伯會于鄧
  傳曰始懼楚也
  九月入杞
  內恒言大夫帥師但曰入杞何唯桓師非君將皆
  不言大夫桓師非君將則曷為皆不言大夫桓以
  大夫弑隱而後立故桓師非君將則其大夫專也
  杜諤削公以著貶
  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有傳
  始至盟也說在十六年至伐鄭例說在章指 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
  胥命者交相命也相命也者相推長也諸侯不稟
  於天子而私相命於是始子頹之亂虢公鄭伯胥
  命於弭不書以其謀王室也非王事也而胥命是
  相推長而已矣於是齊僖稱小伯黎之臣子亦以
  方伯責衛宣桓文之事其所由來者漸矣本薛氏
  六月公會杞侯於郕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
  子翬如齊逆有傳
  翬何以得稱公子大夫有好事於諸侯則各從其
  稱無譏焉爾是故譏但稱翬無譏則從其恒稱為
  公子翬譏但稱忽無譏則從其恒稱為世子忽隱
  薨不地亂臣賊子之獄具矣則曷為書翬如他大
  夫翬弑隱而相桓魯臣子無討焉則固書翬如他
  大夫也桓立尚童年也於是長矣而相翬如故是
  德翬也德翬則是桓弑隱桓罪著矣名宰渠伯名
  鄧穀之君春秋有以斷斯獄矣
  九月齊侯送姜氏於讙有谷梁傳公會齊侯于讙夫人姜氏
  至自齊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有年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有傳
  說在章指
  周大夫不名名宰渠伯聘桓也王人未有書官者
  於是特書宰有聘桓者矣據家父齊弟年必宰自為使而後
  貶貶其甚者也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醜陳侯鮑卒有谷梁傳
  夏齊侯鄭伯如紀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公羊谷梁有傳
  曰仍叔之子非見大夫也微者雖王人不書此何
  以書桓罪著矣再聘不可以不錄也
  葬陳桓公城祝丘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
  王師不書書伐鄭伐鄭不服也伐鄭不服而後王
  命不行於天下嘗戰矣而不言戰嘗敗績矣而不
  言敗績諱之也春秋之初王室多諱辭其曰蔡人
  衛人陳人從王伐鄭尊王也春秋之法有天子在
  則其諸侯稱人有諸侯在則其大夫稱人據隱四年蔡衛僖十八年衛邾之類
  東周之不競鄭莊公為之也莊公相平王王貳于
  虢至於交惡平王崩四年而鄭始朝桓於是鄭虢
  相桓為左右以王命討宋不庭而合齊魯之師于
  中丘入宋又入許魯翬之相桓也宋督之相莊也
  鄭有力焉王奪其政而遂不朝王固有以失鄭矣
  自將以討鄭討鄭而克是仲康之師也春秋可以
  無作而戰焉王卒大敗故曰伐鄭不服而後王命
  不行於天下
  大雩螽冬州公如曹有傳
  六年春正月寔來有傳
  以為來朝則非朝也來奔則非奔也但曰州公來
  則疑於祭伯故書曰州公如曹春正月寔來是不
  復其國之辭也春秋之修辭謹矣古者君去其國
  大宰取羣廟之主以從而托於諸侯曰寓公先王
  所以通不得已也州公如曹寔來紀侯大去其國
  不書奔通不得已也
  夏四月公會紀侯于成秋八月壬午大閱蔡人殺陳
  佗
  曰蔡人殺陳佗是討賊之辭也佗之罪不著於春
  秋曷為以討辭書之佗殺太子免而自立者也然
  則佗之罪曷不著於春秋陳侯鮑卒公子與太子
  爭立猶兩下相殺而已矣兩下相殺不道本谷梁例兩下
  相殺不道則其討之何以庶孽亂正統如定何勿
  討也書殺免則疑於齊荼不書殺佗則疑於晉重
  耳春秋之修辭謹矣是故佗嘗逾年矣不成君而
  蔡人雖微得書人
  九月丁卯子同生
  生子不書據子般子惡此何以書志莊公之不能為子也桓
  公不良死於齊而不怨文姜之淫詩人所為賦敝
  笱載馳猗嗟也而不恥生十有三年而立三十有
  五年而文薑薨制於其母必齊女也然後娶而不
  悔莊公不足以為人子矣故其年不可以不志也
  冬紀侯來朝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綏來朝鄧侯吾離
  來朝有傳
  諸侯不名爵從其爵未爵稱字據邾儀父簡叔必微不能自
  通者也而後名之據郳黎來介葛盧未成君名之據鄭忽曹羈卒名
  之失國名之據鄭伯突衛侯朔之類嘗失國矣雖複入歸亦名之
  據衛侯鄭曹伯襄舍是無名道矣而名之者貶也名鄧穀之
  君朝桓也古者鄰國世相朝魯在泰山之下鄧谷
  在方城之外兩君之好不相及人而亟朝桓有朝
  桓者矣據杞侯紀侯必若鄧穀而後貶貶其甚者也公羊失地之君谷梁
  失國也皆非案左氏傳桓九年巴子告于楚請與鄧為好莊六年楚子伐申過鄧析侯享之十六年滅鄧不見失國事蹟○失地之君不曰來朝苟
  有出者如衛侯朔奔齊譚子奔莒是也苟有來者如郕伯來奔州公寔來是也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天王使家父來聘夏五月丁丑
  烝有公羊傳
  秋伐邾
  但曰伐邾何桓師非君將皆不言大夫
  冬十月雨雪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逆後六書非公卿也而後書是故原莊公逆惠後
  于陳不書事在前十八年召桓公逆定後於齊不書宣六年則祭
  公何以書後妃母儀天下而以遂專之也祭公不
  稱使則王者有成命也王者有成命而以遂專之
  是故書遂始於此凡遂譏也莫甚於逆後罪祭公
  且罪魯也
  九年春紀季姜歸於京師
  后歸不書據傳莊十八年陳媯傳例非是說在章指此何以書詳紀事也後妃
  母儀天下以為天地社稷宗廟之主俄而宗國亡
  焉是不可不詳也諸侯逆稱女至稱夫人尊夫人
  也天子稱逆後歸稱季姜尊王也
  夏四月秋七月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有谷梁傳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
  秋公會衛侯於桃丘弗遇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
  侯鄭伯來戰于郎有傳
  魯自中丘之盟於齊鄭未有異也於是齊鄭謀紀
  會于成紀來謀齊難也而會衛弗周其曰來戰于
  鄭薄魯之罪也
  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
  此郎之諸侯也曷為戰稱君盟稱人凡一役而再
  見者但人之畧之也猶曰上無天子下無方伯莫
  適為主則人自為盟而已矣鄭敗王師齊滅後之
  母家而衛亦抗子突以自立其無王甚矣自有參
  盟莫甚於惡曹略之也
  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鄭莊公
  春秋之初罪莫甚於鄭莊宋魯齊衛次之而父子
  兄弟之禍亦莫甚於此五國者莊公卒高渠彌殺
  世子忽齊人殺子亹傅瑕殺子儀國亂者二十年
  魯隱公弑宋殤閔相繼弑衛桓公弑宣殺汲夀而
  立朔國人黜朔而立黔牟齊襄公弑雍廩殺公孫
  無知小白殺子糾是可為不臣者之戒矣
  九月宋人執鄭祭仲
  祭仲足何以不名命大夫也祭仲以大夫專廢置
  君者也以大夫專廢置君則曷為從其恒稱而不
  名春秋之襃貶名號不足以盡意則見於辭書曰
  宋人執鄭祭仲突歸於鄭鄭忽出奔衛斯其為辭
  也詳矣則從其恒稱不名可也
  突歸于鄭
  出非其罪歸罪也則但書歸凡歸皆譏也凡歸譏
  也莫甚於突故弗系之鄭歸未有不系國者突莊
  公子也而弗系之鄭以為是簒鄭也據小白陽生稱齊去疾展與稱莒皆
  爭國也唯突弗系之鄭赤弗系之曹則簒辭也
  鄭忽出奔衛有谷梁傳
  鄭忽何不能為子也身為塚嗣而廢立自權臣不
  可以言子矣是故書奔始於此州公如曹紀侯大
  去其國未可以言奔必若忽而後可以言奔爾雖
  然奔君未有言故者於是特言故猶愈於自取也
  柔會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
  柔者何以大夫會諸侯盟於是始也故貶之內大夫可以會
  外諸侯谷梁例不侔至公子結不貶矣事在莊十九年
  公會宋公於夫鍾冬十有二月公會宋公于闞
  十有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壬寅公會杞侯莒子盟于
  曲池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于穀丘八月壬
  辰陳侯躍卒公會宋公於虛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
  于龜丙戌公會鄭伯盟于武父丙戌衛侯晉卒
  再書日日衛晉之卒也於以見春秋之有日例也
  春秋之日例莫謹於崩卒以往日赴則書往日以
  來日赴則書來日再赴則亦再日之舍卒而稱日
  皆大事也是故非日辭必戰也弑君也滅國而執
  殺其君世子大夫也則日之會不日會有盟焉則
  日盟有滅焉則日滅侵伐不日入之則日入潰之
  則日潰圍不日滅之則日滅宜日而不日者不得
  日也凡日必甚之也是故公即位不日日定公夫
  人至不日日哀姜諸侯奔不日日衛侯衎入不日
  亦日衛侯衎執不日日鄫子外災不日日宋衛陳
  鄭外敗不日日頓胡沈蔡陳許皆甚之也非甚之
  也者而稱日則天變也郊薦之事也
  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
  此公及鄭伯也曷為前稱君後稱師 本杜諤 略之也二
  役而再見者但人之用衆焉稱師於是欲平宋鄭
  〓歲之閒會于折于夫鍾于闞于谷丘于虛于龜
  而宋辭平遂舍宋而會鄭師以伐宋戰焉戰不言
  
  伐公羊氏例戰而言伐有不與戰者也據僖十八年宋曹衛邾伐齊宋及齊戰而曹衛邾不書哀
  十一年公會吳伐齊齊及吳戰而魯不書未始有不與戰者而亦言伐則甚伐
  者也曰戰于宋薄宋之罪也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已巳及齊侯宋公
  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有傳
  三月葬衛宣公
  凡君在喪恒稱子據僖九年宋子二十五年衛子定四年陳子衛宣公未葬則
  其稱衛侯何不以居喪之禮出也衛朔宋固成三年陳
  溺襄五年猶踰年也鄭費成三年未踰年亦曰鄭伯甚矣春
  秋之法苟在喪也未踰年不成君是故衛戴公不
  書卒鄭忽曹羈之奔也但書名此亦未踰年也而
  自稱衛侯吾從而志之無改焉何也以其不成君
  則春秋不可以弗辨苟繼世矣則春秋弗辨也從
  而志之徒見其悖禮焉耳故凡春秋辭從主人皆
  實錄而已非修春秋之辭也
  夏大水秋七月冬十月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無氷夏五谷梁有傳鄭伯
  使其弟語來盟秋八月壬申禦廩災乙亥嘗公羊谷梁有傳
  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宋人以齊人蔡人衛
  人陳人伐鄭
  伐未有言以者則其言以何用諸侯之師於是始
  也東遷之後諸侯雖會伐非一國之志也非一國
  之志也則會者序爵而已矣據隱四年伐鄭十年伐戴桓十五年十六年伐鄭十七年伐邾
  皆先宋雖主兵也而小國序大國之上據隱五年邾鄭伐宋莊五年齊宋伐衛亦
  非一國之志也以一國而用諸侯之師於是始上
  無天子下無方伯有以一國而用諸侯之師者矣
  書以此伯之所由興也伯者之令行於天下自是
  無書以者書以者必中國用外域者也據僖二十六年公以楚師定四年蔡侯以吳子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有傳說在章指三月乙
  未天王崩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五月鄭伯突出奔
  蔡
  奔君未有無故者鄭忽嘗言故矣於是祭仲專鄭
  厲公與雍糾圖之祭仲殺雍糾而後奔則其但言
  奔何以是為自失國也春秋之法苟其道足以失
  國雖有權臣亦以自致之文書之是故鄭祭仲殺
  雍糾而突出衛孫林父殺子蟜子伯子皮而衎出
  燕大夫殺外嬖而款出書奔而已矣
  鄭世子忽複歸於鄭
  忽嘗不稱世子此其加世子何從其恒稱也以其
  失國也不稱子以其歸國也稱世子春秋無加損
  焉正其名實而已矣不稱鄭伯以是為終失國也
  春秋無二尊苟失國雖見殺不書是故鄭無昭公
  晉無懷公稱世子以正忽之反正以反突之不正
  許叔入于許
  
  出罪也入亦罪也則悉書之據鄭良霄宋魚石晉欒盈之類出非其罪
  入罪也則但書入據齊小白陽生莒去疾之類凡入皆譏也凡入譏也
  則其曰許叔何以是為宜入也昔者齊鄭魯三師
  入許許莊公奔衛鄭人以許東偏奉許叔而使其
  大夫獲處許西偏許無君者十有五年忽突之亂
  於是叔始得許若許叔可謂能複莊公之宇矣是
  故入未有書字者雖公子也弗謂公子此其曰許
  叔所以別有罪也叔不書字則疑於齊小白陽生
  莒去疾
  公會齊侯于艾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朝未有書人者旅見非邦交之舊自參以上甚矣
  凡朝不勝譏莫甚於自參以上是故貶人之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衛侯
  陳侯于袲伐鄭
  納厲公也會伐會盟會救會侵皆前定之辭也未
  前定則書會於某而後伐宣元年棐林定四年召陵同會於某而後
  盟重丘會於某而後救牡丘會於某而後侵前定同
  欲也未前定繼事也谷梁地而後伐疑辭也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于曹夏四月
  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秋七月公至自伐鄭
  始至伐也凡至危之也隱行不至桓至盟戎而已
  莊之適齊皆至之桓文有諸侯之事苟不得意則
  
  書至桓至牡丘文至圍許訖於斷道而後不至者鮮矣成之瑣澤
  襄之鄬之戲之役僅不至焉耳昭定之世無不至
  者哀或不至至會吳伐齊至黃池之會皆危之也
  是故夫人不至至出姜大夫不至至季孫意如叔
  孫婼
  冬城向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此衛人立公子黔牟而後奔則其但書奔何以為
  自失國也春秋之法苟其道足以失國雖有簒公
  子亦以自致之文書之是故衛人立黔牟而朔出
  蔡人立東國而朱出郕人立君而朱儒出書奔而
  已矣春秋之初人猶有讓心也魯隱之奉其弟軌
  也宋穆之舍其子馮也衛汲夀之不愛其死以立
  朔也則皆讓千乘之國者也俄而魯宋弑禍起衛
  亦廢置君焉而諸侯相與成三國之亂於是翬相
  魯桓督相宋莊衛朔拒天子之師而自立春秋於
  是為亂臣賊子作也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侯盟于黃二月
  丙午公會邾儀父盟于趡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
  奚六月丁醜蔡侯封人卒秋八月蔡季自陳歸於蔡
  出罪也歸亦罪也則悉書之據陳黃楚比之類出非其罪歸罪
  也則但書歸據鄭突曹赤之類凡歸皆譏也凡歸皆譏則
  其曰蔡季何以是為宜歸也蔡桓侯卒無子蔡人
  召季於陳而立之是故歸未有稱字者雖公子也
  弗謂公子此其曰蔡季所以別有罪也季不稱字
  則疑於鄭突曹赤
  癸巳葬蔡桓侯及宋人衛人伐邾冬十月朔日有食
  之有傳
  自文以上日食有不書日者自文而下皆書日是
  故曰桓莊之世多闕文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於濼公與夫人姜氏
  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
  內諱弑書薨不地其曰公薨于齊所以別弑也是
  故弑賊不討不書葬見殺於他邦雖讐不復書葬
  本穀梁可以考春秋責臣子之葬矣
  丁酉公之喪至自齊秋七月冬十有二月己醜葬我
  君桓公
  見殺於他邦雖讎不復書葬
  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卷第二
  後學成德校訂

知识出处

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十二卷

《止齋先生春秋後傳十二卷》

出版地:温州

陈氏之说 《春秋》,以 《左传》为主,而参之以《公羊》、《榖梁》,其论亦多发先儒之未发。春秋之始,犹知有天子之命,王室甚威重。自霸者之令行诸侯,不复知有天子。齐晋楚吴越霸权交替,致使蛮夷侵陵中国而春秋终。其说虽不出“尊王攘夷”、“严夷夏之辨”之窠臼,然其不宥于“书例”之成说,重视史实,实较宋代诸儒之空谈为高。陈氏此书对元明学者颇有影响,如元代著名经学家赵汸,于宋代说《春秋》者就最推重此书。现存宋勒有堂刻本、宋残施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