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十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099
颗粒名称: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十二
分类号: I214.422
页数: 12
页码: 一至十二
摘要: 陳傅良在《永嘉先生八面鋒》中所寫的第十二卷。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作品集 政治谋略

内容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十二
  人之才有幸有不幸
  人之言曰徇時者通忤時者窮是說然矣然附丁傅
  者皆貴於哀帝之朝而朱博以丁傅敗獻符命者皆
  侯於新室之世而劉棻以符命誅徇時者果通乎宣
  帝好刑名而黄覇以寛平見用武后好酷吏而徐有
  功以仁恕見賢忤時者果窮乎葢嘗論之人才之在
  天下其於遭時遇主葢有幸有不幸未可以是而論
  其能否定其賢不肖也人皆謂虎圏嗇夫利口喋喋
  所以不見用於文帝不知陳平錢糓決獄之對其去
  於嗇夫幾何也嗇夫以能對見沮陳平以能對見善
  非有幸有不幸歟人皆謂周亞夫剛勁不屈故不得
  爲少主之臣不知周昌之木強而傅趙王其異於亞
  夫幾何也亞夫以不屈見誅周昌以不屈見用非有
  幸有不幸歟
  聖人以無私而成其私
  老子曰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孟
  子曰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夫欲翕而固張欲取而固與欲其不遺而先之以仁
  欲其不後而先之以義自衆人觀之其愛人利物宜
  若不知所以爲其巳之私矣而天下卒不能忘之依
  依切切常有戀慕感悅之意出力以供其上雖甚勞
  而不辭葢嘗讀噫嘻之詩觀成王率時農夫播厥百
  穀而曰駿發爾私使之先私而後公也而治田者乃
  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我固使之先其私而民固樂
  於先其公讀七月之詩見其所謂田畯者公子者出
  入阡陌勞来勸相至則與之同至歸則與之同歸無
  一念之不在於民卒也載𤣥載黄爲公子裳取彼狐
  狸爲公子裘績以爲己裳而公子則以𤣥黄貉以爲
  巳裘而公子則以狐狸我不敢自愛其身而民卒不
  敢忘其愛於我自下者人髙之自後者人先之古之
  君臣以其無私而成其私大抵若此三代以還爲人
  上者無髙見逺識知有巳而不知有人求以直遂其
  所欲而卒得其所不欲不知夫不自愛者乃所謂不
  忘其已也
  先其大者則小者服
  四馬之於車也奔走疾遲至難齊也夫人之於馬必
  待夫躬臨之而後如意耶則一車而四馭未能足也
  今一御而四馬之遲速惟十指之聽者以吾所執者
  轡也以一轡之約制四馬之節執馬之要雖欲不吾
  聽不可得也是先王之所以役天下者執天下之轡
  也今夫欲天下之畏也而陳之以刀鋸欲天下之愛
  也而陳之以玉帛夫刑戮賞賜非不足以立畏愛也
  然必陳其物設其具則刀鋸金帛非不給矣爲之不
  得其要用之不中其節用力勞而功不成其事煩其
  教粗吾與物以力相勝而物之從之也內有不服之
  心而吾力之所不周者亂所從起故聖人本法而明
  術四凶天下之巨姦也商容比干箕子商之望也舜
  欲使天下不犯於有司而度罪之不可以盡刑也取
  天下之巨姦者擊之天下雖有悍強不服者知所畏
  矣舜非徒能施刀鋸也能沮其不畏之情也武王得
  商之善者而度其未可盡賞也取世之望者三人而
  尊禮之而商之爲善者悅矣武王非徒知尊禮也能
  動其悅我之心也故舜武王善執天下之轡者也
  天下之弊起於相仍
  吏風 民俗 兵政
  天下之弊常相仍而無窮善去弊者則亦探其害之
  所由生而窮其病之所由起故革一害則百害爲之
  皆除治一病則百病爲之皆愈不善去弊者不沿其
  源不尋其根旣欲革此又欲革彼旣欲治其一又欲
  治其二用力愈勞而其弊終不可得而去且天下之
  弊未易以悉數也以吏風言之則有奔競有茍且有
  怠惰有喜事而邀功以民俗言之則有兼并有末作
  有侈靡有寇竊而亡恥然要之民俗之弊雖紛紛而
  不一而其端大抵出於奔競自夫人之奔競也而後
  人臣以位爲寄以職爲方而茍且生急於其私緩於
  其公而怠惰生以建立爲能以安靜爲鈍而喜事邀
  功生然則欲革吏之弊豈必舉數者而盡革之乎抑
  其奔競足矣自夫人之兼并也而後富益富貧益貧
  而末作生阡陌閭里而侈靡生飢寒切於其中財貨
  動於其外而冦竊亡恥生然則欲革民之弊豈必舉
  數者而盡革之乎抑其兼并足矣
  不可以一節而棄士
  人才之在天下不可以一節之不善而見棄之也以
  一節不善而棄天下之才則世無全人矣孔子不以
  管仲之非禮而廢其仁孟子不以栁下惠之不恭而
  貶其和自非堯舜安能毎事盡善有始有卒其惟聖
  人乎茍非下愚不可移之資則其所爲必有是非當
  否不以不善掩其善此聖人取舎之政以爲法於後
  世人主翕受敷施當何法哉於人之罪無所忌天下
  所以叛楚一聞人過終身不忘管仲知鮑叔不可以
  爲相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爲君者也葢昔
  者嘗竊歎唐八司馬皆天下雄豪偉特之才如劉禹
  錫栁宗元其所以藴藏葢百分未試其一故其陵厲
  軒軒之氣雖幽深憔瘁之中猶自見於文章議論而
  不沒其精華果鋭盤屈而抵折不得已而暴露於荒
  州僻郡之間葢亦有大過人者而程异晩年復進則
  唐之財用遂以沛然此豈可以一節之不善而遂終
  棄之耶
  嘗讀洪範之書以爲皇極之道廣大而不狹寛厚而
  不苛而堯舜禹湯文武所以用天下之術頗可以推
  見於此何者有猷者有謀畧者也有爲者有膽力者
  也有守者有志節者也此不可以不念也故曰有猷
  有爲有守汝則念之雖然有謀畧者或至於詐而不
  能正有膽力者或至於縱而不知法有志節者或至
  於執而不知權葢非天下之中道矣然而茍未麗於
  惡者亦不可不愛也故曰不協于極不罹于咎皇則
  受之嗟夫皇極之道非聖人孰能行昔者太祖皇帝
  以大度致天下之士知趙普之貪曹翰之横而包含
  覆葢未嘗見於辭色故趙普曹翰俱自以爲名臣自
  雍熈端拱以後用法愈詳責人愈宻葢其弊至今有
  二一曰記其舊惡而不開其自新二曰録其暫失而
  不責其後效
  宰相得人則百官正
  人主之職論一相一相之職論百官一相不得其人
  則百官不得其正此本末源流之說也竊嘗觀之漢
  之治惟武宣號爲得人唐之治惟貞觀開元最爲可
  喜原其所以致是治者人或未之知也武帝之時質
  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
  張湯奉使則張騫蘓武一時茂異莫不各稱其任孝
  宣承統潁川之黄覇渤海之龔遂膠東之王成南陽
  之召信臣一時之選莫不各當其職此豈武宣之時
  自爾哉當時之相有以化之也公孫𢎞爲丞相石慶
  爲御史大夫石慶爲丞相兒寛爲御史大夫此武帝
  之相也魏相爲丞相丙吉爲御史大夫丙吉爲丞相
  蕭望之爲御史大夫此宣帝之相也馬周以剴切言
  事李大亮表使者求鷹戴冑以犯顔極諫崔仁師以
  治獄主恕一時名臣皆有可采開元之初不受虜金
  如杜暹才鑒詳平如九齡願效萬一如張嘉貞睠睠
  事職如源乾曜一時羣英皆有可取此豈貞觀開元
  之時自爾哉當時之相有以化之也魏徵爲相房𤣥
  齡又繼之𤣥齡爲相杜如晦又繼之此貞觀之相也
  姚崇爲相宋璟又繼之宋璟爲相韓休又繼之此開
  元之相也當時諸公在朝謀斷有餘守成享治而欲
  百官不相率而爲善者亦不可得也
  因事而納君於善道
  人非堯舜安能每事盡善而人臣之善諫其君者則
  毎因事而納之於善焉昔者齊景公問於晏子曰吾
  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琊是問也景公
  之失也而晏子不拒焉乃因以省耕省歛之說而告
  之則是景公於遊觀之中而有賑民之實矣齊宣王
  言於孟子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是言也宣王之失
  也而孟子不卻焉乃因以居者積倉行者裹糧之說
  而告之則是宣王於好貨之中而有足民之實矣不
  拒其遊觀而因誘之以賑民不卻其好貨而因誘之
  以足民彼之說不廢吾之說自行於其間其名曰順
  君其實則諫君古之人因事而諫君於善大抵如此
  吾嘗怪魯隠公矢魚之行而臧僖伯之不善諫其說
  以爲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噐用則君
  不舉焉夫隠公之志不可回則僖伯之諫決不可入
  孰若姑從其行而告之以不可徒行之意則在公爲
  易從在吾爲易入又焉用絶其嗜好而欲獨行吾之
  說哉君子曰臧僖伯之諫矢魚不如晏子之不諫遊
  觀孟子之不諫好貨惠帝嘗出遊離宫通曰古者有
  春嘗果方今櫻桃熟可獻願陛下出因取櫻桃獻宗
  廟上許之通之術卽二子之術也太宗作層觀以望
  昭陵嘗引魏徴同登使視之徵熟視曰臣昏眊不能
  見帝指示之徵曰臣以爲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則固
  見之矣帝泣爲毁觀徴之術亦二子之術也離宫之
  遊不必卻而因使之獻宗廟層觀之登不必諫而因
  使之念獻陵不逆乎君之志不廢乎吾之說雍按通叔孫通也事出本傳
  事變常出於所不憂
  結人心 正紀綱 備患
  人主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而其國常至於不可
  救者何也所憂者非其所以亂與亡而其所以亂與
  亡者常出於不憂也葢嘗以漢事觀之方髙帝之世
  天下旣平矣當時之所憂者韓彭英盧而已此四王
  者皆不能終髙帝之世相繼仆滅而不復續及至吕
  氏之禍則猶異姓也吕氏旣已滅矣而吳楚之憂幾
  至亡國方韓彭吕氏之禍惟恐同姓之不蕃熾昌大
  也然至其爲變則又過於異姓逺矣文景之世以爲
  諸侯分裂破弱則漢可以百世而無憂至於武帝諸
  侯之難少衰而匈奴之患方熾則又以爲天下之憂
  止於此矣及昭宣元成之世諸侯王旣已無足憂者
  而匈奴又破滅臣事於漢然其所以卒至於中絶而
  不救者則其所不慮之王氏也世祖旣立上懲韓彭
  之難中鍳七國之變而下悼王氏之禍於是盡侯諸
  將而不任以事裁減同姓之封而黜三公之權以爲
  前世之弊盡去矣及其衰也宦官之權盛而黨錮之
  難起士大夫相與搤腕而遊談者以爲天子一日誅
  宦官而解黨錮則天下猶可以無事於是外召諸將
  內脅其君宦官旣誅無遺類而董卓曹操之徒亦因
  以亡漢漢之憂者凡六變而其亂與亡輒出於所不
  憂而終不可備由是言之治亂存亡之勢如長江大
  河日夜推移而莫知其終窮故夫聖人之爲天下不
  恃吾有盡變而有無變之道仁義以本之紀綱法度
  以維持之深恩厚澤以培養之安居無事之時深感
  固結斯民之心於法令之外使其子孫後世有以憑
  藉扶持而不遽以陵遲者如斯而已至於詳禁而曲
  說形索而計取聖人所不爲也雖然物莫不有所先
  礎先雨而潤鐘先霽而淸灰先律而飛蟄先寒而閉
  蟻先澇而徙鳶先風而翔隂陽之氣渾淪磅礴於覆
  載閒而一物之微先見其幾彼天下之變雖無常而
  英雄桀猾之状雖無盡然其形之所兆其端之所萌
  亦豈無有先見之者邪是故諸侯之逼鼂錯能言之
  匈奴之彊賈誼能言之王氏擅命之漸劉向能言之
  惜乎漢世人主不能隂察默窺銷患於未然弭禍於
  無形耳
  爲天下者使後可繼
  立法 理財 尚質
  治天下者不盡人之財不盡人之力不盡人之情是
  三者可盡也而不可繼也彼治天下者不止爲一朝
  一夕之計固將爲子孫萬世之計也爲萬世之計而
  於力於財於情皆使之不可繼則今日盡之將如来
  日何今歳盡之將如来歳何今世盡之將如来世何
  是以聖人非不知間架之稅足以盡𣙜天下之利而
  每使之有餘財非不知閭左之戍足以盡括天下之
  役而每使之有餘力非不知鉤距之術足以盡擿天
  下之詐而每使之有餘情其去彼取此者終不以一
  時之快而易萬世之害也古之人有行之者漢文是
  也露臺惜百金之費後宫無曵地之衣可謂不敢輕
  糜天下之財匈奴三入而三拒之未嘗敢窮兵出塞
  可謂不敢輕用天下之力吳王不朝賜以几杖張武
  受賂賜以金錢可謂不敢輕索天下之情以其所餘
  貽厥子孫凡四百年之漢用之而不窮者皆文帝之
  所畱也及至武帝好大而心勞功多而志廣材智勇
  敢之臣與時俱奮桑𢎞羊之徒筭舟車告緡錢以罔
  天下之財其心以文帝之所不敢取自我始取之也
  衛青之徒絶大漠開朔方以竭天下之力其心以文
  帝之所不能舉自我始舉之也張湯之徒窮根柢究
  黨與以盡天下之情其心以文帝之所不能察自我
  始察之也取文帝之所不能取舉文帝之所不能舉
  察文帝之所不能察則𢎞羊張湯衛青之屬果勝文
  帝耶此段內自於力於財以下至於下段世之議者舊本誤在後卷首篇方內人寧靡有兵革之下雍謹刋正於此
  聖人之治天下其才非不足以立其志非不足以慮
  也然每遲焉若畏闕焉若偸而弗自以爲愧者葢法
  不可以極其弊而其弊常生於積美之後吾力足以
  成之矣足以備之矣而畢取焉以爲名則風俗變而
  巧日愈滋弊日愈亟而後之人必有不可支者矣惟
  巳之快而後人之無繼者聖人不爲也以及後人世
  之議者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嗟夫貢之猶
  有所不善也固所以遺商周助之盡善是其所以開
  秦也已矣大抵天下之理是非之相因而成毁之相
  近質者可措其未施之實智而盡巧者葢滋其無巳
  之情是故聖人之治亦難乎其無餘智也
  焚林而田非不得獸明年無獸竭澤而漁非不得魚
  明年無魚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十二終

知识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出版地:清光緒九年(1883)湖海樓刻本

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这是一部为宋以来历代帝王将相奉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的治世宝典,故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乾隆皇帝告诫皇子皇孙“必须熟读此书”。自宋以来,科考举子人手一册,各级官吏案头必备。此书“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被誉为“万世良策”、“天下之奇宝”。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治国大政方针和权术思想的经典性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