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089
颗粒名称: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十一
分类号: I214.422
页数: 11
页码: 一至十一
摘要: 陳傅良在《永嘉先生八面鋒》中所寫的第十一卷。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作品集 政治谋略

内容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十一
  無事時當預求人才
  擇相 擇將
  人君之於人才不可以宴安而少緩不可以倉卒而
  遽求緩之於宴安則其後必危求之於倉卒則其危
  必不可救此天下之常理也漢髙帝定天下爲吾勍
  敵者已亡而豪傑難制者已誅於是人才宜可少緩
  矣然謂周勃可爲太尉謂王陵可佐以陳平其汲汲
  於人才尤不啻於戰爭之地也方文帝時海內得離
  戰伐之苦天下乂安於是人才亦可少緩然謂周亞
  夫緩急可用而付之景帝顧命之際惓惓不忘武帝
  時諸侯守藩幕北逺遁於是人才亦可少緩然援霍
  光於湮沒無聞之中而責以伊周之業三君之用人
  才當宴安無事之時兼收並蓄及一旦欲用呼吸之
  閒固已森然在列矣何倉卒之憂乎夫周勃陳平亞
  夫霍光軰平居衆人固不能知其必能成功也而英
  雄之君獨能收之故呂氏之變而平勃出七國之變
  而亞夫出主幼國危而霍光出向使三君不隂察默
  窺於無事之時以待一旦之用而事變之生乃彷徨
  四顧遽擢而急用之則顚倒狼狽者多矣其能端坐
  而責成功乎明皇開元之初一何人才之多及治功
  巳成意得志滿謂宴安爲可保謂倉卒爲不足虞人
  才之在天下一皆因循不復省察胡雛之亂鋭兵長
  驅已陷東京而方皇皇於擇將乃聽張垍之言遂擢
  李巨罪亡之餘一日授以三節度而見輕於楊國忠
  有口打賊之譏又召封常淸入見問何策以討賊常
  淸見帝憂甚則大言以觧之曰計日可取及帥師出
  戰一敗塗地潼關失守兩京遂危此皆明皇不能求
  人才於宴安之時而急急於倉卒之過也
  鄭之垂亡也君臣相顧縮手無策幸而得一人焉其
  言曰吾不早用子今急而求之夫向不早用而今以
  急求猶有一人可求也故賴以濟之如其無可求豈
  不殆哉
  元城云人主之職主於用人苟能平日有術以採聞
  之使皆爲我用則其運用天下有餘裕矣見寛爲廷
  尉卒史謂不習事不主曹乃之北地視畜牧爾及爲
  疑奏張湯始奇之上問誰爲之者湯曰見寛上曰吾
  故聞之久九又蕭望之爲治禮丞上疏宣帝自在民
  閒聞望之之名曰此東海蕭生也耶且寛身爲廷尉
  卒史而廷尉以下皆不知之而天子深居九重乃云
  久聞其名則武帝之聰明過羣臣逺矣且宣帝少年
  在民間鬭雞走馬日遊三輔而當時賢人與民疾苦
  皆知之神宗時朝有監司登對者上問陸賈而對以
  不知它日擇人按察上曰向不知陸賈者爲誰朕欲
  知四方利病須忠信人
  用人要當自有所見
  任子 進士 人望 薦引 家世 功業 雜流
  用人之道非一端也汎觀前代或以家世或以人望
  或以薦引或以功業然其得失常相半焉格于皇天
  之後而有格于上帝之臣大駐漢中之餘而有長驅
  成都之禍不好文學或成安邉之功或讀父書乃有
  殺身之辱無非家世也起慰蒼生而王室遂安倚以
  成功而車戰輒敗單騎見虜而罷回紇之兵決勝千
  里而困赤眉之戰無非人望也以能謀之國器而得
  善斷之王佐以知幾之君子而昧於多材之奸人築
  壇之拜本以追亡街亭之衂痛以自貶無非薦引也
  佐帝之功基於治齊爲相之聲減於治郡拔趙定燕
  者卒能施名於後世料敵合變者不能救患於應侯
  無非功業也是四者雖不足以盡取人之道而其大
  要實在於此然古人以是而得之矣將襲其迹而用
  之其失或在於是然則如之何而可曰家世人望之
  說不必廢吾於薦引功業之中果賢者而用之足矣
  所貴乎聖人者以其一心之明誠自有所見而不惑
  於其迹耳古道不振人主平日心術雜爲他物汨亂
  是非聾其聽眞僞昏其視賢否在前懵若無別一旦
  思所以擢用人才以起天下之治則或者進家世人
  望之說而又有人焉從而沮之大抵進者一沮者一
  擾擾焉於數者之說而無所適從嗚呼孰知夫吾之
  一心乃所以爲用人之大本歟
  觀茅容之避雨者未有知容之賢者也而郭泰獨知
  之非泰之觀異於衆人也泰求士之心異於衆人也
  過冀缺之耕饁者有未知缺之敬者也而臼季獨知
  之者非季之見異於衆人也季求士之心異於衆人
  也
  使人速得爲善之利
  昔栁宗元作吏商世儒皆深排而力詆之以愚觀之
  宗元之說責之以吾儒分內之事誠不逃議論之域
  也若上之人施之以救末流之弊豈不猶愈於嚴刑
  峻法之禁乎世儒未可以輕議宗元也且天下之中
  人所以勉於爲善者以其知有爲善之利也聖人之
  爲天下所以上自公卿而下至匹夫一有小善不終
  朝而賞隨之亦欲使人速得爲善之利也夫使天下
  之中人勉強於爲善而無所邀持歆羨於其間吾恐
  其爲之之志未有久而不輟者夫惟善方形於此利
  巳得於彼其善愈博其利愈大則天下之凡至於得
  者皆將鼓舞奔走日夜惟善之歸矣何者均是利也
  而此以美名得之彼以不美名得之彼之所得者小
  而此之所得者大人豈有不棄惡而趨美辭小而就
  大者哉故曰宗元之說未可以輕議也但不可自吾
  儒言之若操賞罰以制天下者則誠不可不知此言
  也世儒於此又曰爲善不可使人有利心嗟夫善固
  不可以利心而爲之也然與其嚴罰峻刑制之而終
  不知爲善孰若以利心誘之而使之樂於爲善耶敢
  於刑人罰人不敢於誘人愚不知其說也今天下所
  患患無亷士也然而貪者嘗有罰而亷者未嘗有賞
  也故作天下之亷而不以其賞而勸誘之彼貪者無
  所慕而爲亷也矣
  不可以成敗論人物
  古之論人者考其人而不計其功固有其才可以爲
  而不逹不及施與旣施而中奪者何可勝數而中才
  常人乗時以功名顯者世常有之昔司馬子長論李
  將軍爲將其言哀痛反覆深悲其無成以爲百姓知
  與不知皆爲流涕至論霍去病無他美獨天幸不至
  困絶若遷者可謂不以成敗論廣也諸葛孔明偃卧
  隆中一見先主便及天下大計然終身奔走僅成鼎
  足之功而不能興先漢之業其視蕭相國之佐髙祖
  誠有間矣而陳壽以爲管蕭之亞匹若壽者亦可謂
  不以成敗論孔明也孟子曰若夫成功則天也夫成
  敗係天君子之論豈可以是而定其賢不肖耶大夏
  生植而叢棘能有所庇疾風烈雨大木百圍偃仆而
  死秋水時至溝畎無一溉之功而嵗旱淵竭九河不
  足活魚鼈物之係其遭如此唯人亦然
  民心以先入者爲主
  凡民之心以先入爲主先入者旣固則後之繼至者
  舉無足以搖之矣葢天下之事無定形也爵人於朝
  以賞善也而可疑以飾喜刑人於市以棄惡也而可
  疑以作威興作之鄰於生事也安靜之似於因循也
  謂之是可也謂之非亦可也無有必然可指之定形
  也使人君之於天下不能有以先入乎其民而結其
  信心則天下於此占其終後雖有善焉亦不復以善
  期之也昔者嘗怪齊宣王之易牛與成湯之祝網本
  無以異也然一以爲好生一以爲貪得葢湯之民其
  信心先入而宣王之民則疑者爲主也疑心勝則設
  施無是矣自古及今以疑信爲是非者不獨一事也
  亡鈇旣獲則鄰人行動無或類竊牆壊失財則鄰人
  勸築反疑於盜尚有眞非眞是也哉故人君有爲之
  始知夫是非之被於民也於此時而著而喜怒之入
  於民也於斯時而堅故於斯民無惑心之初常謹其
  所發以一日之爲而結民終身不移之信故雖役民
  以築臺而猶子來以勸趨植羽以從田而猶忻忻乎
  有喜何則所可畏者乃吾之所恃焉者也
  漢王項羽相與軍廣武之間而漢王數羽十罪以負
  入闗之約居其一議者謂羽義信不立於天下是以
  雖有百戰百勝之氣而不救於敗故也然鴻溝之割
  羽解而東歸良平一諫輒背其約而不顧立圍羽於
  垓下然則漢王之信義安在耶以愚觀之漢王之信
  固有以先入於民而項王之所以入民者則無非慓
  悍禍賊之是先也
  事不足撓爲不足憂
  寃民 姦吏
  昔扁鵲之見威侯知病在腠理醫和之見秦伯知病
  在膏肓夫在腠理則可治在膏肓則無及矣然方其
  病在腠理也人雖告之恬然不以爲意者彼固以爲
  不足憂也不知腠理之不足憂乃爲他日膏肓之大
  可憂天下之事亦何以異此昔者陳侯以宋衛之治
  而懼之以鄭之弱而忽之遂以鄭爲何能爲而不許
  其成及兵連禍結不發於所懼之宋衛而發於所忽
  之鄭是不足憂者之誤陳也秦人以匈奴爲強而備
  之以百姓爲弱而輕之遂虐用其民而草芥其生及
  一敗塗地不在於所備之匈奴而在於所輕之百姓
  是不足憂者之又誤秦也天下之禍莫大於視以爲
  不足憂視以爲不足憂者皆他日之所不可支者也
  今天下有大患四是也然兵財之患上之人焦心而
  勞思下之人進計而獻議日夜惟兵財之憂至於寃
  民姦吏則漫不之省此愚深所未喻也意者以吏民
  之弱爲不足憂也嗚呼腹心之隱疾烈於潰血之癰
  臣僕之竊伺慘於宂隙之盜賁育之不戒則童子之
  不能抗魯雞之不期則蜀雞之不支吏民之微弱誠
  有大可憂也試摭前事以言之曹參不擾獄丙吉不
  按贓吏○春按今天下有大患四下有脫文
  人情不可使無所顧
  小人之情最不可使之無所顧也小人而無所顧則
  其心也不忸怩於爲惡而安於犯天下之不義忿戾
  而不可解而無復冀君子之恕己故夫疾不仁者不
  可巳甚而惡惡者不可太明是非爲是姑息也將猶
  有以全之也古之用兵者圍師勿遏窮冦勿追豈以
  爲不可遏且追耶葢窮而追之則示之無生意以厚
  其毒圍而遏之乃所以決其怒而洩其無聊之謀也
  豈惟用兵君子之治人亦烏可使之厚其毒而洩其
  無聊之謀也哉昔者秦穆公赦盜馬者三百人而又
  飲之以酒韓之戰出穆公於難者皆盜馬者也子孔
  爲載書而國人弗順將誅之子産焚書而鄭衆以定
  夫盜不可縱也而飲之則恣惡書以治衆也而焚之
  則政替然則秦鄭賴焉何也葢負不宥之罪者遭非
  意之幸藴欲逞之怒者服不爭之化彼小人之爲姦
  也亦非不知負天下不美之名而又有以來君子之
  所不赦也唯自知其負天下不美之名故赦之則猶
  有所愧暴之則不自惜知君子之不赦已故寛之則
  庶幾於自新急之則竟其自絶之志爲君子者不能
  少忍以徐伺其變而乃鍛鍊維策之以稔其頑則小
  人之無所顧也其罪豈專於小人哉亦君子者成之
  也
  爲治當權利害輕重
  利不十者不易業功不百者不變常賢君之治天下
  而或至於易業變常者亦權其利害之輕重而巳是
  故緹縈納身以贖父罪文帝爲之變治王縉削爵以
  請兄肅宗爲之推恩夫漢唐之主豈欲撓不刋之典
  而悅女子輔臣之意哉葢子弟之願獲伸則孝弟之
  風浸廣忠順之俗始成撓不刋之典而可以成忠順
  之俗廣孝弟之風其利害孰輕而孰重耶
  遇鄉人之長者則必俯伏而拜之長者仇其父則拔
  刄而追之輕重先後之序不得不然也
  理在人心隨寓而見
  忠義 孝亷 勇畧
  理之在人心猶元氣之在萬物也一氣之春播於品
  彚其根其莖其枝其葉其華其色其芬其臭雖有萬
  不同曷嘗有二氣哉理之在人心遇親則爲孝遇君
  則爲忠遇朋友則爲義遇寇讎則爲勇隨一事則得
  一名名雖至於千萬理未嘗不一也氣無二氣理無
  二理然物得氣之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氣之全故其
  理亦全自古號爲知人者則亦因其一善而推之是
  以見其孝而信其忠聞其義而知其勇吕夷簡薦徐
  晦曰君不負楊臨賀肯負國乎唐太宗之托李勣曰
  公往不負李宻肯負朕乎誠以忠孝一根義勇一源
  未有能孝而不能忠能勇而不能義孔門之中曽參
  閔子騫以孝名彼其得名豈不能爲忠爲勇乎三聖
  之中伯夷以淸名彼其易時豈不能爲任爲和乎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十一終

知识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出版地:清光緒九年(1883)湖海樓刻本

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这是一部为宋以来历代帝王将相奉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的治世宝典,故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乾隆皇帝告诫皇子皇孙“必须熟读此书”。自宋以来,科考举子人手一册,各级官吏案头必备。此书“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被誉为“万世良策”、“天下之奇宝”。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治国大政方针和权术思想的经典性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