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060
颗粒名称: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八
分类号: I214.422
页数: 12
页码: 一至十一
摘要: 陳傅良在《永嘉先生八面鋒》中所寫的第八卷。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作品集 政治谋略

内容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八
  用重刑者懼人之玩
  昔者觀書至於堯未始不惑之也共工之庸違知之
  矣而去之不以時四岳舉鯀帝曰不可而四岳猶曰
  試鯀堯聽之未害也鯀用而無成則四岳之責也奚
  辭而堯不加夫知其庸違而縱之不若未知之猶憚
  也責之無辭而難之則是茍有辭者莫得而詰之也
  宜去弗去宜責弗責亦莫以厲天下者葢嘗爲之深
  思其故而後得其說矣天下之人不可輕以刑示之
  也彼其未見吾刑之初惟聞有所謂刑之名而未見
  其爲刑之實故其心常凛然行乎不可測知之中及
  其旣以刑而示之則向之所聞今其身履之矣彼將
  以爲是亦無所可畏也於是乎玩心始生堯之不輕
  於用刑其亦懼人之見吾刑而有玩心乎葢至於舜
  一旦取四凶而誅之刑雖不爲過殺雖不爲慘而天
  下之人始見刑矣夫民日之所聞至於是一日而見
  則已久矣雖殺猶將玩之況未至於殺乎其刑止於
  如此其罰止於如此吾旣見之矣是不足多畏也故
  舜之後爲商周商周之後爲秦秦之後爲漢刑罰愈
  嚴殺戮愈衆而民愈不知畏者其見之非一日也嗚
  呼嬰兒之在襁褓也一呵一叱而知懼其久也鞭朴
  日加焉而恬然懼心不生彼固知其止於如此也三
  代之後吾嘗有愛於漢文帝之治吳王不朝賜之几
  杖張武受賂賞以金錢深有得於堯不輕用刑之意
  夫不朝而賜之受賂而賞之宜若畏懦委靡而不足
  與有爲矣而文帝之意則以爲二人之罪固可罰也
  而吾之威不可輕以示人也不輕於示人而使之常
  不見吾所以爲刑之實則天下之人未知吾君之刑
  何如而玩心不萌矣寛其刑於一人而去其玩於千
  萬人若文帝之術正堯之遺意也嗟夫淵壑之深望
  之黯然而不知其淺與深有一人焉探而渉之則必
  有一人焉從而繼之何也以其深淺之旣知也不知
  則不敢繼矣
  法無善惡在人所用
  古語有之栁下恵見飴曰可以養老盜跖見飴曰可
  以黏牡飴一也而或以養老或以黏牡善惡唯其所
  用也宋人不龜手而洴澼絖吳人得其方而裂地封
  侯不龜手之藥一也而或以封侯或以洴澼絖小大
  唯其所用也法之在天下亦然常平之法古人用之
  便民後世則以是而取利薦舉之法古人以是而進
  善後世則以是而招權豈惟二者而已哉凡今之法
  亦莫不然曰銓選也堂除也法之見於吏者然也曰
  鄉兵也差役也法之見於民者然也學校貢舉之法
  見於士屯營府衛之法見於兵是數者法之孰爲美
  孰爲惡孰爲小孰爲大此惟人所用爾用之美則美
  用之惡則惡小用之則小大用之則大譬之雨露之
  在天梧桐得之以養其柯條荆棘得之以養其芒刺
  譬之財貨之在人賢者用之則養其身小人用之以
  喪其生豈有美惡大小之辯哉顧人不能無美惡小
  大之異耳昔蘇文忠公通守錢塘是時四方行青苗
  免役市易浙西兼行水利鹽法公於其間常因法以
  便民民賴以少安嗚呼以不便民之法而善用之者
  猶足以安民況於法之果便者乎
  夫子以詩禮爲過庭之訓而或者用之以發冢詩禮
  豈發冢之資乎焦延壽専精於易而京房得之以殺
  身易豈殺身之具乎譬之於火用之㸑釡則爲善用
  之燎原則爲惡然曷嘗有二火哉譬之於水用之以
  溉田則善用之以灌城則爲惡然曷嘗有二水哉
  行事雖同心術則異
  堯舜之遜遜也子噲之遜亦遜也夷齊之廉廉也仲
  子之廉亦廉也湯武之仁義仁義也而徐偃王宋襄
  公之仁義亦仁義也然堯舜之遜夷齊之廉湯武之
  仁義當時行之則見其利後世行之則大其美至於
  子噲之遜仲子之廉偃王宋襄公之仁義當時無所
  後世亦無所美世豈固以成敗論人物耶是不然堯
  舜湯武之君夷齊之臣其心純於爲道子噲仲子偃
  王襄公之徒其心純於爲名爲道則率性而安行至
  誠而不息爲名則非出於其性非本於其誠勉強矯
  激苟可以得名而已是其行事雖同其用心則異矣
  故夫君子之論人要當觀其心術不當卽其行事王
  衍之不言利與孟軻同桑𢎞羊之言利與劉晏同𢎞
  羊之均輸卽太公九府之遺意
  才與法合不患其密
  賢良 進士 銓選
  引繩以正直欲去繩者必其不直也持鑑以照妍醜
  欲棄鑑者必其不妍也設法以舉賢俊欲廢法者必
  其不賢也何者直與繩合則不知有繩妍與鑑合必
  不知有鑑才與法合則亦不知有法愈密矣則使愈
  見其寛愈難矣則使愈見其易今世賢良之選欲試
  以竒篇奥帙而議者每懼賢良之沮格進士之舉欲
  試以經術詞章而議者每病進士之難兼吏部之銓
  量欲試以身言書判而議者每慮選舉之苛碎此愚
  所未喻也魯之儒者舉國哀公下令而儒服者一人
  切意其下令之初魯國皆懼而一人之眞儒固自若
  也齊之吹竽三百人齊君好別吹之而東郭遁去切
  意其別吹之初東郭自懼而其餘之能吹者固自若
  也
  不以或然而廢常然
  理有常然而事有適然因適然之事而疑當然之理
  智者不由也歴數天下之事出於常然者十之九出
  於適然者百之一以一廢百奚可哉四凶之姦天下
  之大惡也舜不以四凶之惡而不舉元凱者以四凶
  爲適然也管蔡之罪天下之大變也周公不以管蔡
  之變而不封懿親者以管蔡爲適然也苟持不必然
  之事而奪必然之理則物物可畏人人可防其心焦
  然無須臾寜矣君人者固有常體操至公以格天下
  合此者升戾此者黜向此者擢犯此者刑初未嘗容
  心於其間故有譴怒而無猜嫌有疎斥而無疑貳上
  無永廢之人下無自絶之志此固君人者之常體也
  昔者嘗怪西漢七國之變而擯斥同姓作左官之律
  設附益之法惟得衣食租稅不爲士民所尊則是以
  七國之適然而廢親親之常然也光武以新室之禍
  而不假宰相以權以吏事責三公而以司隸校尉督
  察之則是以新室之適然而廢公卿之常然也唐德
  宗時張渉以儒學入侍薛邕以文雅登朝繼以贓敗
  而帝心始疑不復倚仗文臣則是以二儒之適然而
  廢用儒之常然也蓋世有耕田而以其耜殺人者或
  者以爲耕田之可廢夫殺人之可誅與耕田之不可
  廢此二事也安得以彼而廢此哉
  事有出於法度之外用兵 作文
  論天下之事出於法度之外者有三一曰氣二曰意
  三曰心祖龍之師併六強國項羽之兵破五諸侯者
  氣也和緩之醫不論老少曹吳之畫不擇人物者意
  也郢人之斤運若成風梓慶之鐻見猶鬼神者心也
  善念無力則爲惡勝
  楚之共王有疾召令尹曰常侍管蘇與我處常忠我
  以道正我以義吾與處不安也魯隠公矢魚于棠臧
  僖伯諫之不從及其卒也則曰叔父有憾於寡人寡
  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夫共王旣愛管蘇之道義是
  固知其爲賢者矣而反不安之何也隠公旣以厚葬
  報僖伯是固知其忠諌矣而反不從之何也葢人君
  當使氣聽命於心不當使心聽命於氣氣聽命於心
  則心有所爲氣不得而遏之心聽命於氣則氣有所
  向心亦不得而禁之人君豈不樂安存而惡危亡好
  理義而恥過失惟其一心之力不能以御氣之悍故
  心知其爲善矣而制於氣而不能行心見其爲賢矣
  而制於氣而不得用嗟夫此漢武帝唐明皇之所以
  不克其終也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是言也實出
  於武帝之口則帝非不知刑之所不當用也而罔密
  文峻窮治刻骨愚以爲此非武帝之心武帝之氣使
  然也韓休敷陳治道多訐直我退而思天下寢必安
  是言也實出於明皇之口則帝非不知休之爲賢也
  而不終嵗而逐之至於知林甫之妬賢疾能則相之
  終其身愚以爲此非明皇之心明皇之氣使然也心
  勝氣則心爲主氣勝心則氣爲主此二君之天資卓
  絶豈有明知其不善而犯之葢其善念無力而惡念
  爲之日勝故其心有不能以自立也然則如之何曰
  大人君子苟能於此進格心之說使之以志御氣以
  禮制欲以道勝情涵養旣久鍛鍊旣熟則尊所聞行
  所知庶幾可以次舉矣
  不以小節傷國紀綱
  昔者嘗觀漢文帝卽位之初朝而問宰相勃曰天下
  一嵗決獄幾何勃謝不知也天下錢糓一嵗出入幾
  何勃又謝不知也以問丞相平平曰各有主者卽問
  決獄責廷尉問錢糓責治粟內史文帝稱善勃竟慚
  而免相愚讀史至此切知文帝之用人未嘗不謹於
  能否之辨及觀張釋之傳上登虎圏問上林尉禽獸
  簿十餘問尉左右視不能對虎圏嗇夫從旁代對甚
  悉文帝欲拜嗇夫爲上林令以釋之一言而遽止夫
  上林尉之不能對與周勃之不能對一也虎圏嗇夫
  之能對與陳平之能對亦一也今也周勃以不能對
  而見罷而上林尉無所責陳平以能對而見稱而嗇
  夫無所賞豈文帝至此而悞耶葢嘗爲之深思其故
  而後得其說夫人主之有爲於天下其紀綱不可不
  存也紀綱之所繋雖一階一級之若可輕竒材異能
  之若可喜吾不以其所輕者而畀其可喜以其所輕
  而畀其所喜其始雖若未甚害至於考其所終稽其
  所弊則下者争圗其上言者競出於其位而紀綱之
  始大壊也彼決獄錢糓之數一相知之一相不知之
  則去一而取一誠未害也若夫上林尉之不能對而
  嗇夫越職而對文帝亦越而遷之則凡有材者思奮
  其材辯者思逞其辯卑者欲踰尊疏者欲踰戚所謂
  圖上出位之風始不可遏矣故吾寜屈天下之材而
  不敢不存國家之紀綱元成以來雖無足道然猶能
  世守漢之家法方元帝時華隂守丞上封事薦朱雲
  爲御史大夫朱雲之忠誠可以大用也然一守丞之
  微非可以薦御史大夫者下輕其上爵賤人圖柄臣
  則大綱小紀之所在必於此而壊矣匡衡所謂欲以
  匹夫徒歩之人而超九卿之右非可以重國家而尊
  社稷其知紀綱之說歟其得釋之之遺意歟
  士量力而趨於其事
  天下之患每大於不量其學力之所至而妄施之夫
  使之皆得量其力之所至而無過於其望則疑忌怠
  惰而無志孰知夫天下之事其爲之蹇淺而無成致
  之疏魯而多敗者其患又自夫不量力者來歟管仲
  之相齊固知力之可以周旋於齊也過此者吾力之
  所不及也彼其縱聲色逸子女世皆譏之而不知非
  仲力之所多也子産之相鄭也固知吾力可以從容
  於鄭也過此者吾之所不能辦也彼其鑄刑書不能
  定遷世皆譏之而不知非産力之所及也夫使去聲
  色徹子女而又能不以邪而間賢與不爲刑辟能定
  遷而又能措國於無事夫豈不善則亦先王之政也
  二子其難之獨何歟夫固曰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學
  不足以克之而強揠之以就事吁其危哉古之君子
  其以志而加諸事以身而任諸人所以爲而成動而
  功而無曠敗不滿之處者惟其度吾力之所至而計
  其後之所成而後爲之則爲之時與成之日皆可以
  遂逆知其所爲而無後悔
  無李廣之才則省文書撃刁斗莫若爲程不識無孔
  門高弟之才則學詩學禮莫若爲伯魚烏獲之力弛
  而不用遇盜而三揖之則盜知服矣無烏獲之力遇
  盜而揖則死矣
  不可爲而爲之則凶
  量力 緘默 苟且 畏名 逺嫌
  人皆曰士君子立人之朝有犯無隠緘其謀而不泄
  遯其才而不耀避世者之爲也而謂人臣可以爲乎
  哉嗟夫人臣固不可以爲此也然而事固有不可得
  而爲者冒而爲之則亦自禍而已故夫天下之患莫
  大於不可爲而爲可爲而不爲者次也昔霍將軍用
  事田千秋爲丞相事事決於光光爲言千秋曰惟將
  軍留意卽天下幸甚終不肯有所爲宣帝躬親萬幾
  張安世爲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幕府長史有譏
  其不進士者安世曰明主在上賢不肖較然臣下自
  修而已何知士之進耶且千秋豈不知事者安世亦
  豈不樂收進賢之美譽也哉葢分霍光之權以逞其
  才者争之端而嫌隙之所以開犯宣帝之所忌吾見
  其身之殆而無益於國也在易之坤六四曰括嚢无
  咎无譽象曰括嚢无咎謹不害也當霍〓
  二子而不括嚢其不危哉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

知识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出版地:清光緒九年(1883)湖海樓刻本

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这是一部为宋以来历代帝王将相奉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的治世宝典,故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乾隆皇帝告诫皇子皇孙“必须熟读此书”。自宋以来,科考举子人手一册,各级官吏案头必备。此书“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被誉为“万世良策”、“天下之奇宝”。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治国大政方针和权术思想的经典性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