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042
颗粒名称: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六
分类号: I214.422
页数: 12
页码: 一至十一
摘要: 陳傅良在《永嘉先生八面鋒》中所寫的第六卷。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作品集 政治谋略

内容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六
  事要其終知人用心
  天下之事要其終而後可以知人之用心恩之已甚
  者未必非以殺之而忍於抑其所愛者未必非以全
  之也茍不於其終焉而觀之則恩者人以爲眞恩忍
  者人以爲眞忍葢至於此則是非之在天下始爲之
  失其實矣嬰兒之甚其飽貴人之極其寵而嬰兒之
  病貴人之禍則生於飽之寵之之日也嚴師之笞楚
  慈母之呵叱而子弟之成就則在於笞楚呵叱之時
  也就謂人君之於天下恩可遽指以爲恩威可遽指
  以爲威哉昔者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一日
  有疑下之獄吏幾死而僅免則文帝疑若少恩矣孰
  知文帝之少恩乃所以抑去其驕蹇之意而務以全
  其宗也宣帝之於霍氏厚之以權不約之以禮使其
  不肖之子姪且假之以當路之權柄則宣帝之於霍
  光其厚之亦至矣不知夫厚之者乃所以速其逆節
  之露也人主之恩威未定大率類此
  管仲侈淫 田氏儉約 鄭莊公叔段事
  曹參飲醇酒事 陳平從吕后王諸吕
  議論不一理未嘗異
  至眞無二至公不殊言語議論不一而方之於笑哭
  則天下無異聲貴賤賢愚有異而較之於生死則天
  下無殊塗理之在天下亦若是而已矣彼謂夫議論
  之閒未嘗紛亂而不可誣是以聖人在上衆正路開
  人人得以自盡不有得於此則有得於彼其初雜然
  而不可聽然其論利害也詳言是非也明吾惟審擇
  而謹取之耳又何病夫議論之不一也世之談者類
  曰謀夫孔多是用不集言之多徒以敗事也外廷百
  口徒亂人意言之多徒以惑人也不知夫所以惑所
  以敗者不在於言之之多而在於擇之之不審使有
  堯舜禹湯文武之君在上於衆言不一之中必有卓
  然不惑之見其言愈多其理愈明其見愈審又豈至
  於多而惑惑而敗也哉聞仁宗朝杜祁公衍范文正
  公仲淹韓魏公琦富鄭公弼歐陽公脩余靖蔡襄之
  徒相繼在列毎朝廷有大事議論紛然累日而不決
  司馬君實與范景仁號爲至相得者鍾律一事亦論
  難數日而不厭夫其所謂累日而不決數日而不厭
  者當時亦曷嘗病其惑人而敗事也哉以至一之理
  而爲是不一之議論言者不止而聽者不厭則亦以
  吾胷中自有卓然之見而夫人之所欲言不得不使
  之自盡也
  法廢則人得肆其情
  吏部 資格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孔子以爲不可齊宣王欲毁
  明堂孟子以爲不可夫具餼羊而不存夫禮則不如
  無餼羊有明堂而不知其政則不如無明堂古之人
  何眷眷於此而獨以爲不可耶予嘗論之曰彼其不
  知其禮其政然猶有先王之物存焉則肆其情者猶
  將有所礙也茍取餼羊而去之取明堂而毁之其所
  以礙人之情者旣不復存則蕩然無所限制縱意肆
  欲將何所顧忌耶今夫法之設以迹絶私也事私行
  於無形而人莫得見其情故聖人設法以爲寓公之
  具寓公者有具則戾公者有形矣春秋之世諸侯相
  與削去周書之籍夫何讎而爲此直惡夫行私之有
  形耳後之君子不知夫法可以礙行私者之情以爲
  任法不若任人於是取天下之法而罷之爲用刑之
  說則曰無爲刑辟議事以制可也爲用人之說則曰
  毋拘定制見賢而用可也夫使朝廷常淸明大官常
  得人則法之所在循之可也立之亦可也不幸而有
  縱情以行私者出焉前無所顧後無所忌喜怒予奪
  〓我所欲則典刑之壊必於是焉始矣葢昔者裴光
  庭之設循資格而張九齡極論其弊及其爲相一切
  罷之其意葢以奬拔人才激厲士氣且使不得執法
  以徼其上而權之出於朝廷也吁孰知是法之廢而
  朝廷始無所守蕩然得以肆其情耶
  嘗觀明皇開元之初資格未廢之際以蘇廷碩之能
  明皇欲大用必問宰相有自工部侍郎而拜中書其
  果宜乎宰相以爲惟賢是用何資之計明皇乃敢從
  之李元紘之才公卿交薦籍甚明皇欲自天官侍郎
  擢拜尚書斯未爲驟進也然宰相以其資薄止拜侍
  郎夫以蘇廷碩李元紘卒爲宰相雖使當時擢自衆
  人以管機政未爲過也又況一自工部而拜中書一
  自侍郎而拜尚書非躐等也然必問大臣許而後授
  之不許則不敢也葢其法度人臣惓惓在於資格而
  不敢忽也及其惑林甫之姦欲相牛仙客則自河湟
  使典擢班尚書遂不復計資而九齡雖惓惓盡忠援
  故事而且不聽矣明皇卽政之初其資格雖毫釐必
  計而其終也雖尊卑疏戚顚倒易置而有所不恤豈
  非資格盡廢彼固得以肆其情而無所礙耶本朝李
  定以資淺入臺事最細也若未害治也而宋敏求不
  奉詔蘇頌又不奉詔夫亦審諸此而巳耳
  用人以資則盛德尊行魁奇俊偉之士或拘格而遲
  回焉張釋之十年不得調揚子雲官不過執㦸是也
  任用不可使人取必
  資格
  聖人之於天下惟其我旣取必於人而人不能取必
  於我夫是以天下惟聖人之爲聽何者我取必於人
  則權在我人取必於我則權在人人不敢爲而奔走
  天下者權也以奔走天下之具而委之於人則欲富
  者富欲貴者貴如執劵取償其勢不得不應其勢旣
  應之則在我之富貴有限而彼之欲無窮置而不問
  則怫然有所不平於其心夫聖人者不牽於天下之
  私情而務合於天下之公議必其有可以得富貴之
  理然後遺之以富貴之資故得之則釋然有以自慰
  而不得者亦慊然有以自愧昔者嘗讀西漢百官表
  見武帝之用人廢置予奪何其雜然出於不然必然
  之不可測也張歐爲中廷九年而遷而王温舒之遷
  五年韓安國之遷一年商丘成爲大鴻臚十二年而
  遷而田千秋之遷一年田廣明之遷五年是則武帝
  之用人有不可以遲速推西漢宰相之缺則取之三
  公三公之缺則取之九卿然而石慶之死御史大夫
  兒寛當遷而不遷而太僕公孫賀得之公孫之死御
  史大夫商丘成當遷而不遷而涿郡太守劉屈氂得
  之御史大夫延廣之罷九卿當遷者甚衆夫何取諸
  濟南之王卿御史大夫公孫𢎞之罷九卿當遷者甚
  衆夫何取諸河東之番係是則武帝之用人有不可
  以次第度彼武帝以爲吾之爵祿而使天下得以意
  度而情窺之則吾爵祿之權將折而歸於下是故示
  之以爲天下之端而引之以不可窮之緒使天下惟
  知愛之而爲之之力終莫能以歆羨邀持於其閒此
  固帝之所爲雄材大畧也則天下之人何其可以馴
  致而必得也定日月以爲遷就之期葢將以沮躁進
  者之心也循資格以爲進擢之階葢將以杜僥倖者
  之路也此二者則甚公矣然愚之所慮者士大夫取
  必於朝廷之爵祿而朝廷又自開其取必之門也
  漢宣帝之役用人材其規矩法度凛然有武帝之餘
  風九卿之秩視郡守則九卿崇矣而當時乃有自少
  府而爲馮翊者郡守之職視三公則郡守卑矣而當
  時乃有自潁川而入爲宰相者朱邑之治行第一視
  黄霸無愧也而其官則止於大司農王成之僞自増
  加視趙葢韓楊有餘罪也而其爵則至於關內侯
  逆耳之言不可不聽
  聽諫
  人主之尊天也其威雷霆也人臣自非忘軀徇國奮
  不顧私者誰肯抗天之尊觸雷霆之威以自取伐辱
  也哉故自昔人臣類皆覘主意之所在奉迎投合惟
  恐其或後以失爲得以非爲是者人人然也昔梅福
  言於成帝曰自陽朔以來天下以言爲諱羣臣皆承
  順上旨莫有執正取民所上書陛下之所善試下之
  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魏明帝時侍中劉
  曄爲帝所親重或謂帝曰曄善伺上意所趨而合之
  陛下試舉所向之意而問之必無所復逃矣帝如言
  以驗之果然後不復敢在羣下默視而疾趨如此至
  於犯顔而諫苦口而諍豈人臣之所樂哉非其所樂
  而奮然爲之是必有夫不顧私者而奪之也而人主
  於此顧方痛抑而深沮怒之未足而繼之以斥斥之
  未足而繼之以誅士亦何望而不爲諂諛佞媚以自
  取踈外也哉且漢髙帝之創業光武之中興當時言
  聽計從無以齟齬宜不復有阿容而不盡巳意者然
  詔羣臣擇有功者以爲燕王羣臣知上欲王盧綰皆
  言太尉長安侯盧綰功多可立光武大㑹羣下問誰
  可傅太子者羣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隂興可附
  㑹投合卒無一人異辭彼二君好賢樂諫如此之切
  而當時猶有承意順志逢迎阿附之風況夫斥之誅
  之而使之不敢言耶故愚以爲朝廷之上幸而有方
  正之人節義敢言之士人主正當鑒自古人臣希合
  之弊而爲優容奬借以作天下忠直之氣就使其言
  時有不中於理猶當和顏開納以屈於天下之公論
  人心之所同是者惡可以卻而不聽也哉
  爲治不可以圖美名人主之有爲於天下者不可誘
  於古人之美名而忘
  今日之大勢也夫誘於古人之美名而忘今日之大
  勢則其施設措置必有齟齬而不順其所爲者矣是
  故蘇威作五敎以齊民其意以爲有虞之治順其勢
  而民以大謹太宗欲襲封刺史亦庶幾於三代之所
  爲然而功臣不樂名則美矣而勢有所不順也後周
  以來至於南北之際而不免於亂亡房琯效車戰於
  陳濤之役而卒以取敗名亦美矣而勢有所不順也
  勢之所在上古之禮樂不用於後世商周之質文不
  襲於虞夏其初非聖人制之耶而後之聖人革之不
  以爲嫌夫亦順其勢而已矣周公之井田歴三代而
  後備至良法也而齊侯變之爲內政內政之兵非不
  彊也而太宗乃近取周隋之制葺而爲府兵太宗亦
  豈不能復古哉自桓公不能從井田之制太宗不能
  從內政之法夫亦順其勢而已矣不順其勢而徒誘
  於其美名是猶以鄉飲酒之禮而理亂秦之市干戚
  之舞而解平城之圍不可得也故夫人主之爲治於
  名有所不敢誘於勢有所不敢違按今之法而爲之
  地雖若近於循常蹇淺終不屑於愛古之美名而自
  貽今日之實患葢其所以深思熟計而權事理之輕
  重者胷中素見已定矣逆時乖數之事終有所不爲
  也昔者嘗疑漢文帝之不興禮樂宣帝之不用周政
  以爲二君者不能爲經久之慮以還三代之治於漢
  及考文帝之時而後知其勢之所在惟在於淸浄𤣥
  默以與斯民息肩於瘡痍凋瘵之際則禮樂制度誠
  有所未可興也考宣帝之時而後知其勢之所在惟
  在於剛明果斷以起天下委靡偸懦不立之氣是以
  雖美名亦有所不可用也二君之所爲可謂得當時
  之宜而不爲古人之誘矣
  去夫積弊當以其漸
  人常言亟解紛者益其紛縱理御者固其御遏河之
  奔者必恣其奔息人之怒者必飽其怒去天下之弊
  亦若是而已矣隂解其亂而徐去其弊則悠然日趨
  於平安而不自知奮然而擊去之而求以稱快乎吾
  意則其害始大横流潰決而有不可收拾者矣雖然
  是特一時之害耳至於積弊之所在其成也非一日
  其積也非一世源深流長有不可以旦夕遏者是又
  惡可以不勝其忿而奮然爲是僥倖速成之計耶周
  自平王東遷王室旣卑矣桓王憤諸侯之不朝一旦
  連三國之兵而伐鄭以自取中肩之辱而益成諸侯
  之強則實一鋭不忍爲之也魯之政在於三家久矣
  昭公不能去之以漸不忍一朝之忿而求逞夫私欲
  而禍卒以自及葢魯之所以失無以異於周也在易
  屯之九五曰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九五以君位之
  尊居屯難之世威權不行膏澤不下故曰屯其膏漸
  正之則吉驟正之則凶聖人垂戒之意深矣故夫人
  君將去天下之積弊要當以周魯之事爲鑒以易之
  辭爲法
  昔者漢七國之治非可以旦夕而裁削之也鼂錯不
  忍數年舒服浮躁躑躅亟下削地之詔遂激其反唐
  藩鎭之悍非可以旦夕而翦鋤之也德宗不能爲歲
  月之逺慮不勝其忿鋭於遣三將而一伐遽起涇原
  之變在易需之九五曰需于酒食貞吉乾上坎下是
  乾之剛健遇險而未能進故需須也今九五居至尊
  之位而息于險難故曰需于酒食宴樂雍容之象也
  言人君處險難之際正宜寛以待之不當以驚憂自
  沮唐文宗當積弊之後毎朝羣臣則泣下沾襟魂飛
  氣索此不知酒食之義也
  自武而成自成而康歴三世而商人利口靡靡之俗
  未殄自髙而惠自惠而文歴三世而秦人借鋤誶語
  之俗猶存
  永嘉先生八面鋒卷之六終

知识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出版地:清光緒九年(1883)湖海樓刻本

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这是一部为宋以来历代帝王将相奉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的治世宝典,故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乾隆皇帝告诫皇子皇孙“必须熟读此书”。自宋以来,科考举子人手一册,各级官吏案头必备。此书“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被誉为“万世良策”、“天下之奇宝”。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治国大政方针和权术思想的经典性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