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當思所以防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033
颗粒名称: 愛民當思所以防民
其他题名: 省刑 新書 赦文
分类号: I214.422
页数: 3
页码: 二至五
摘要: 陳傅良在《永嘉先生八面鋒》中所寫的一篇描述愛民當思所以防民的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作品集 政治谋略

内容

愛民當思所以防民
  省刑 新書 赦文
  刑所以殘民亦所以厚民刑所以虐民亦所以安民
  今之天下惟嚴於用刑而後可以言省刑惟公於明
  刑而後可以言恤刑漢文帝寛仁之君也而後世之
  論則曰以嚴致平漢宣帝持刑之君也而當時之詔
  則曰務行寛大故文帝之於黎民醇厚正自其以嚴
  致之而宣帝之吏稱民安亦自其持刑得之吾嘗怪
  夫世之迂儒曲士不明聖人之旨意姑取無用之空
  言以自高大曰聖人無事於刑也聖人之果無事於
  刑也而天下可以免刑哉故吾之所謂無刑者非世
  之所謂無刑也必有使之而至於無刑也恭惟主上
  仁民愛物與堯舜刑期無刑之意異世同符邇者曲
  軫宸慮哀矜庶戮之不辜親屈帝尊臨軒慮囚而又
  遣部使者分行諸路一淸囹圄惠至渥也尚慮州縣
  之吏不能體悉聖意必欲如臯陶之不負所委以推
  廣好生之德故愚不敢採摭陳腐而茍有贊美切謂
  今之天下惟慮夫用刑之不嚴明刑之不公是以爲
  善者良者之不幸而姦者詐者之幸用於人情之私
  非用於人情之公是以爲天下之病也
  周公之詩曰旣取我子毋毁我室說者曰詩人之仁
  也鄭伯之詩曰無踰我牆無折我桑說者曰詩人之
  愛也是則然矣知仁民而未知仁之方知愛物而未
  知愛之意與其憂我子之取孰若常固其室而不可
  毁與其憂我桑之折孰若常高其牆而不可踰
  古之立法不惟懲天下之已犯亦所以折天下之未
  犯葢已犯之必懲未犯所以必折也今夫民之情固
  喜温而惡寒欲涼而惡熱然冬不寒夏不熱則民病
  而死矣是故愛極者恩之所從銷寛甚者猛之所自
  起求用刑之疏者必至於用刑之數求天下之喜者
  必反以得天下之怨理固然也故漢髙帝如此其寛
  仁也入關之初結天下之心如此其亟也欲除秦法
  之苛如此其鋭也而其與民約法亦曰殺人者死帝
  不以爲疑民亦不以爲請何則上下皆便其當然也
  殺人而法不死孰不相殺以至於大亂故雖髙帝欲
  取天下之速而不敢宥殺人之罪以陷天下之心雖
  秦人之苦於苛而不以髙帝之不宥殺爲帝之虐然
  則古之立法之意可知也已大抵始於必用而終於
  無所用也今之法則不然始乎不用而終於不勝用
  夫法不求民之入而拒民之入也古之法民不入也
  不招以入而民之入也不縱以出夫惟不出是以不
  入故始乎必用而終於無所用矣
  爲矢者有殺人之心而天下不可廢矢也然人人而
  知擇焉則矢可無乎曰吾心存焉雖爲矢無害也夫
  子未嘗廢釣弋也而所以仁禽獸者至矣是故惟君
  子不以所居遷所存臯陶之刑皆春風湯武之師皆
  時雨遇所居而遷焉斯下矣

知识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出版地:清光緒九年(1883)湖海樓刻本

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这是一部为宋以来历代帝王将相奉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的治世宝典,故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乾隆皇帝告诫皇子皇孙“必须熟读此书”。自宋以来,科考举子人手一册,各级官吏案头必备。此书“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被誉为“万世良策”、“天下之奇宝”。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治国大政方针和权术思想的经典性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