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舉其略吏制其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3029
颗粒名称: 法舉其略吏制其詳
其他题名: 銓選 取士 斷獄 治郡
分类号: I214.422
页数: 3
页码: 九至十一
摘要: 陳傅良在《永嘉先生八面鋒》中所寫的一篇描述法舉其略吏制其詳的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 作品集 政治谋略

内容

法舉其略吏制其詳
  銓選 取士 斷獄 治郡
  古之治任吏而不任法後之治任法而不任吏古之
  人非廢法而不用也法舉其略吏制其詳天下之利
  害吾知之吾爲之上之人不吾禁也惟知要其成而
  責其效而已故天下之事可否廢置皆制於吏後之
  人非廢吏而不用也吏滿天下而以律拘之心知其
  利而不能以盡爲明見其害而不能以盡去尺寸違
  之則事未及成而以失律報罷聞矣故天下之事可
  否廢置皆聽於法嗚呼國之有法猶古人之談兵也
  吏之用法猶今人之用兵也古人之所談者亦舉其
  大要云耳至於縱横變生出竒制勝則用兵者臨事
  而爲之應如其以古人之所談者而拘之則亦敗事
  而巳管仲之治齊商鞅之治秦舉一國之事而聽其
  施設焉故其富國彊兵之效亦有可觀龔遂之守渤
  海趙充國之降先零舉一方之事而從其便宜焉故
  其當時便宜之政撫御之略皆得以濟其所欲任吏
  而不任法其效如此有天下者其可以無法而拘吏
  哉
  選法之弊其弊在於任法不在任官任法而不任官
  是故吏部之權不在官而在吏三尺之法適足以爲
  胥吏取富之源而不足以爲朝廷爲官擇人之具所
  謂尚書侍郎郎官者據案執筆閉目而書紙尾而已
  是故今之注擬於吏部始入官則得簿尉自簿尉而
  得令丞推而上之則得幕職由是法也又上之至於
  守貳由是法也其宜得者則曰應格其不宜得者則
  曰不應格曰應格雖貪闒者披懦者老耄者乳臭者
  愚無知者庸無能者皆得之得者不之愧與者不之
  難曰不應格者雖其實賢能廉潔才智皆不得也不
  得莫之怨不與者莫之恤也吏部者曰彼不怨不愧
  吾事畢矣如募役焉書其産之髙下而甲乙之按其
  役之久近而勞逸之吁一吏而閱之可盡矣賢不肖
  愚智何別焉宋以蔡廓爲吏部尚書廓先使人謂宰
  相徐羨之曰若得行吏部之職則拜不然則否羨之
  答曰黄散以下悉委廓猶以爲失職遂不拜葢古之
  吏部雖黄門散騎皆由吏部之選授則當時之爲吏
  部者豈亦止取夫若今之所謂應格者而爲黄散耶
  愚以爲今之吏部要當略小法而責大體使夫小法
  之有所可否而無係於大體之利害則吏部長貳得
  以出意而自決之要亦不失夫銓選之本體而不害
  夫法之大意則善矣

知识出处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永嘉先生八面鋒十三卷》

出版地:清光緒九年(1883)湖海樓刻本

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这是一部为宋以来历代帝王将相奉为“治国方略无所不备,国家政事触之即解”的治世宝典,故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乾隆皇帝告诫皇子皇孙“必须熟读此书”。自宋以来,科考举子人手一册,各级官吏案头必备。此书“家传人诵,与六经并轶”,被誉为“万世良策”、“天下之奇宝”。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治国大政方针和权术思想的经典性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傅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