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永叔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1008
颗粒名称: 歐陽永叔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銘
分类号: I262
页数: 6
页码: 五至九
摘要: 姚鼐所撰寫的古文辭類纂中收錄的歐陽永叔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銘。
关键词: 散文 辞赋 总集

内容

歐陽永叔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銘
  至和二年七月乙未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王素奏事
  殿中已而泣且言曰臣之先臣旦相真宗皇帝十有八年今臣素又得待罪侍從之臣惟是先臣之訓其遺業餘烈
  臣實無似不能顯大而墓碑至今無辭以刻惟陛下哀憐
  不忘先帝之臣以假寵于王氏而勖其子孫天子曰嗚呼
  惟汝父旦事我文考真宗葉德一心克終厥位有始有卒
  其可謂全德元老矣汝素以是刻於碑素拜稽首泣而出
  明日有詔史館修撰歐陽修曰王旦墓碑未立汝可以銘
  臣修謹按故推誠保順同德守正翊戴功臣開府儀同三
  司守太尉充玉清昭應宮使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贈太
  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魏國公諡曰文正王公諱旦字
  子明大名莘人也皇曾祖諱言滑州黎陽令追封許國公
  皇祖諱徹左拾遺追封魯國公皇考諱祐尚書兵部侍郎
  追封晉國公皆累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曾祖妣姚氏
  魯國夫人祖妣田氏秦國夫人妣任氏徐國夫人邊氏秦
  國夫人公之皇考以文章自顯漢周之際逮事太祖太宗
  為名臣嘗諭杜重威使無反漢拒盧多遜害趙普之謀以
  百口明符彥卿無罪故世多稱王氏有陰德公之皇考亦
  自植三槐於庭曰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
  也公少好學有文太平興國五年進士及第為大理評事
  知平江縣監潭州銀場再遷著作佐郎與編文苑英華遷
  殿中丞通判鄭濠二州王禹偁薦其材任轉運使驛召至
  京師辭不受獻其所為文章得試直史館遷右正言知制
  誥知淳化三年禮部貢舉遷虞部員外郎同判吏部流內銓
  知考課院右諫議大夫趙昌言參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
  解職太宗嘉之改禮部郎中集賢殿修撰昌言罷複知制
  誥仍兼修撰判院事召賜金紫久之遷兵部郎中居職真
  宗即位拜中書舍人數日召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通進銀台封駁事公為人嚴重能任大事避遠權勢不可干以
  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賢錢若水名能知人常稱公曰真宰
  相器也若水為樞密副使罷召對苑中問誰可大用者若
  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咸平三年又知禮部貢
  舉居數日拜給事中知樞密院事明年以工部侍郎參知
  政事再遷刑部侍郎景德元年契丹犯邊真宗幸澶州雍
  王元份留守東京得暴疾命公馳自行在代元份留守二
  年遷尚書左丞三年拜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
  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是時契丹初請盟趙德明亦納誓
  約願守河西故地二邊兵罷不用真宗遂欲以無事治天
  下公以謂宋興三世祖宗之法具在故其為相務行故事
  慎所改作進退能否賞罰必當真宗久而益信之所言無
  不聽雖他宰相大臣有所請必曰王某以謂如何事無大
  小非公所言不決公在相位十餘年外無夷狄之虞兵革
  不用海內富實群工百司各得其職故天下至今稱為賢
  宰相公於用人不以名譽必求其實苟賢且材矣必久其
  官眾以為宜某職然後遷其所薦引人未嘗知寇准為樞
  密使當罷使人私公求為使相公大驚曰將相之任豈可
  求耶且吾不受私請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勝軍節
  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准人見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
  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薦准者准始愧歎以為不可及
  故參知政事李穆子行簡有賢行以將作監丞居於家真
  宗召見慰勞之遷太子中允初遣使者召不知其所止真
  宗命至中書問王某然後人知行簡公所薦也公自知制
  誥至為相薦士尤多其後公薨史官修真宗實錄得內出
  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薦者公與人寡言笑其語雖簡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終日莫能窺其際及奏事上前羣
  臣異同公徐一言以定今上為皇太子太子諭德見公稱
  太子學書有法公曰諭德之職止於是耶趙德明言民饑
  求糧百萬斛大臣皆曰德明新納誓而敢違請以詔書責
  之真宗以問公公請敕有司具粟百萬于京師詔德明來
  取真宗大喜德明得詔書慚且拜曰朝廷有人大中祥符
  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於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
  相有袖死蝗以進者曰蝗實死矣請示於朝率百官賀公
  獨以為不可後數日方奏事飛蝗蔽天真宗顧公曰使百
  官方賀而蝗如此豈不為天下笑邪宦官劉承規以忠謹
  得幸病且死求為節度使真宗以語公曰承規待此以瞑
  目公執以為不可曰他日將有求為樞密使者奈何至今
  內臣官不過留後公任事久人有謗公於上者公輒引咎
  未嘗自辯至人有過失雖人主盛怒可辨者辯之必得而
  後已榮王宮火延前殿有言非天災請置獄劾火事當坐
  死者百餘人公獨請見曰始失火時陛下以罪己詔天下
  而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歸咎於人何以示信且火雖有
  迹甯知非天譴邪由是當坐者皆免日者上書言宮禁事
  坐誅籍其家得朝士所與往還占問吉凶之說真宗怒欲
  付御史問狀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語不及朝廷不足罪真
  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問之書進曰臣少賤時不免
  為此必以為罪願並臣付獄真宗曰此事已發何可免公
  曰臣為宰相執國法豈可自為之幸於不發而以罪人真
  宗意解公至中書悉焚所得書既而真宗悔複馳取之公
  曰臣已焚之矣由是獲免者眾公累官至太保以病求罷
  人見滋福殿真宗曰朕方以大事托卿而卿病如此因命皇太子拜公公言皇太子盛德必任陛下事因薦可為大
  臣者十餘人其後不至宰相者李及淩策二人而已然亦
  皆為名臣公屢以疾請真宗不得已拜公太尉兼侍中五
  日一朝視事遇軍國大事不以時人參決公益惶恐因臥
  不起以疾懇辭冊拜太尉玉清昭應宮使自公病使者存
  問日常三四真宗手自和藥賜之疾亟遽幸其第賜以白
  金五千兩辭不受以天禧元年九月癸酉薨於家享年六
  十有一真宗臨哭輟視朝三日發哀于苑中其子弟門人
  故吏皆被恩澤即以其年十一月庚申葬公於開封府開
  封縣新裡鄉大邊村公娶趙氏封榮國夫人後公五年卒
  子男三人長曰司封郎中雍次日贊善大夫沖次日素女
  四人長適太子太傅韓億次適兵部員外郎直集賢院蘇
  耆次適右正言范令孫次適龍圖閣直學士兵部郎中呂
  公弼諸孫十四人公事寡嫂謹與其弟旭友悌尤篤任以
  家事一無所問而務以儉約率勵子弟使在富貴不知為
  驕侈兄子睦欲舉進士公曰吾常乙太盛為懼其可與寒
  士爭進至其薨也子素猶未官遺表不求恩澤有文集二
  十卷乾興元年詔配享真宗廟庭臣修曰景德祥符之際
  盛矣觀公之所以相而先帝之所以用公者可謂至哉是
  以君明臣賢德顯名尊生而俱享其榮歿而長配於廟可
  謂有始有卒如明詔所褒昔者烝民江漢推大臣下之事
  所以見任賢使能之功雖曰山甫穆公之詩實歌宣王之
  德也臣謹考國史實錄至於縉紳故老之傳得公終始之
  節而錄其可紀者輒為銘詩以彰先帝之明以稱聖恩褒
  顯王氏流澤子孫與宋無極之意銘曰
  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真廟翼翼魏公配食公相真宗不言以躬時有大事事有大疑匪蔔匪筮公為蓍龜公在相位
  終日如默問其夷狄包裹兵革問其卿士百工以職問其
  庶民耕織衣食相有賞罰功當罪明相有黜升惟否惟能
  執其權衡萬物之平孰不事君胡能必信孰不為相其誰
  有終公薨于位太尉之崇天子孝思來薦清廟侑我公考
  惟時元老天子念功報公之隆春秋從享萬祀無窮作為
  詩歌以諗廟工

知识出处

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

《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

出版地:温州

清桐城派大家姚鼐编纂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共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阅读

相关人物

姚鼐
责任者
歐陽永叔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