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永叔本論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10513
颗粒名称: 歐陽永叔本論中
分类号: I262
页数: 3
页码: 一至三
摘要: 姚鼐所撰寫的古文辭類纂中的一篇關於本論中的文章。
关键词: 散文 辞赋 总集

内容

歐陽永叔本論中
  佛法為中國患千餘歲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
  去之已嘗去矣而複大集攻之暫破而愈堅撲之未滅而
  愈熾遂至於無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蓋亦未知其方也
  夫醫者之於疾也必推其病之所自來而治其受病之處
  病之中人乘乎氣虛而人焉則善醫者不攻其疾而務養
  其氣氣實則病去此自然之效也故救天下之患者亦必
  推其患之所自來而治其受患之處佛為夷狄去中國最
  遠而有佛固已久矣堯舜三代之際王政修明禮義之教
  充于天下于此之時雖有佛無由而人及三代衰王政闕
  禮義廢後二百餘年而佛至乎中國由是言之佛所以為
  吾患者乘其闕廢之時而來此其受患之本也補其闕修其廢使王政明而禮義充則雖有佛無所施於吾民矣此
  亦自然之勢也昔堯舜三代之為政設為井田之法籍天
  下之人計其口而皆授之田凡人之力能勝耕者莫不有
  田而耕之斂以什一差其征賦以督其不勤使天下之人
  力皆盡于南畝而不暇乎其他然又懼其勞且怠而人於
  邪僻也於是為制牲牢酒醴以養其體弦匏俎豆以悅其
  耳目於其不耕休力之時而教之以禮故因其田獵而為
  菟狩之禮因其嫁娶而為婚姻之禮因其死葬而為喪祭
  之禮因其飲食群聚而為鄉射之禮非徒以防其亂又因
  而教之使知尊卑長幼凡人之大倫也故凡養生送死之
  道皆因其欲而為之制飾之物采而文焉所以悅之使其
  易趣也順其情性而節焉所以防之使其不過也然猶懼
  其未也又為立學以講明之故上白天子之郊下至鄉黨
  莫不有學擇民之聰明者而習焉使相告語而誘勸其愚
  惰嗚呼何其備也蓋堯舜三代之為政如此其慮民之意
  甚精治民之具甚備防民之術甚周誘民之道甚篤行之
  以勤而被於物者洽浸之以漸而人於人者深故民之生
  也不用力乎南畝則從事于禮樂之際不在其家則在乎
  庠序之間耳聞目見無非仁義樂而趣之不知其倦終身
  不見異物又奚暇夫外慕哉故曰雖有佛無由而人者謂
  有此具也及周之衰秦並天下盡去三代之法而王道中
  絕後之有天下者不能勉強其為治之具不備防民之漸
  不周佛於此時乘間而出千有餘歲之間佛之來者日益
  眾吾之所為者日益壞井田最先廢而兼併遊惰之姦起
  其後所謂菟狩婚姻喪祭鄉射之禮凡所以教民之具相
  次而盡廢然後民之奸者有暇而為他其良者泯然不見禮義之及己夫奸民有餘力則思為邪僻良民不見禮義
  則莫知所趣佛於此時乘其隙方鼓其雄誕之說而牽之
  則民不得不從而歸矣又況王公大人往往倡而驅之曰
  佛是真可歸依者然則吾民何疑而不歸焉幸而有一不
  惑者方艴然而怒曰佛何為者吾將操戈而逐之又曰吾
  將有說以排之夫千歲之患遍於天下豈一人一日之可
  為民之沈酣入於骨髓非口舌之可勝然則將奈何曰莫
  若修其本以勝之昔戰國之時楊墨交亂孟子患之而專
  言仁義故仁義之說勝則楊墨之學廢漢之時百家並興
  董生患之而退修孔氏故孔氏之道明而百家息此所謂
  修其本以勝之之效也今八尺之夫被甲荷戟勇蓋三軍
  然而見佛則拜聞佛之說則有畏慕之誠者何也彼誠壯
  佼其中心茫然無所守而然也一介之士眇然柔懦進趨
  畏怯然而聞有道佛者則義形於色非徒不為之屈又欲
  驅而絕之者何也彼無他焉學問明而禮義純熟中心有
  所守以勝之也然則禮義者勝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
  禮義者尚能不為之屈使天下皆知禮義則勝之矣此自
  然之勢也

知识出处

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

《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

出版地:温州

清桐城派大家姚鼐编纂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共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阅读

相关人物

姚鼐
责任者
歐陽永叔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