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畧卷之十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略二十卷》 古籍
唯一号: 110320020210004753
颗粒名称: 朱子語畧卷之十五
其他题名: 〓五條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8
页码: 一至十八
摘要: 楊與立將朱熹講學語錄編排整理。
关键词: 宋哲学 语录 朱子语略

内容

朱子語畧卷之十五〓五條
  盡性至命門人建安楊與立編次
  問性分命分何以別先生曰性分是以
  理言之命分是𠔥氣言之命分有多
  寡厚薄之不同若性分則又都一般
  此理聖愚賢否皆同
  自古聖賢相傳只是理㑹一个心心只
  有一个性性只有个仁義禮智都無
  許多般様
  動心忍性者動其仁義禮智之心忍其
  聲色臭味之性
  性也有命焉是断制人心欲其不敢過
  命也有性焉是限則道心欲其無不
  及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所以能盡其心者
  由能先知其性知性則知天矣知性
  知天則能盡其心矣不知性不能以
  盡其心物格而後知至也
  知性者物格也盡心者知至也物字對
  性字知字對心字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此句文勢與得其
  民者得其心也相似
  問盡心盡性曰盡心者知之至也盡性
  者行之極也盡心則知生知天以其
  知之巳至也若存心養性則是致其
  盡性之功也
  敬之問盡心知性曰性是吾心之實理
  若不知得却𥁞个甚又問知性知天
  曰性以賦扵我之分而言天以公共
  道理而言吾之仁義禮智即天之元
  亨利貞凡吾之所有皆自彼而来也
  故知吾性則自然知天矣
  問盡心曰熹初間只把做是知得盡如
  大學知至未說及行後来子細㸔如
  大學誠意字模様是真个恁地盡
  問存心養性先後曰當先存心而
  後養性養者養而勿害之謂性不可
  言存
  存之養之便是事心性處便是天
  窮理是理㑹得道理窮𥁞𥁞性是做到
  盡𠁅如能事父然後𥁞仁之性能事
  君然後𥁞義之性
  盡性是畫得性如性有仁湏盡得仁有
  義湏畫得義無一些欠闕方是
  盡巳之性如在君臣則義在父子則親
  在兄弟則愛之類巳無一之不盡盡
  人之性如黎民時雍各得其所盡物
  之性如鳥獸草木咸若如此則可以
  賛天地之化育矣皆是實事非私心
  之倣像也
  所謂盡人盡物之性有不同者人則氣
  稟𨿽有不同然聖人有教無類皆可
  盡其性物則昏塞不可告語只得順
  他天理明䖏導他暗䖏便無可柰何
  各遂其性而巳
  賛天地之化育人在天地間雖只是此
  一理然天人所為各自有分人做得
  底却有天做不得底如天能生物而
  耕種必用人水能潤物而灌溉必用
  人火能暵物而薪㸑必用人財成輔
  相湏是人做得非賛𦔳而何程先生
  言參賛之義玄謂賛𦔳此說非是
  問命字之義曰命謂天之賦與所謂天
  令之謂命然有以氣言者厚薄清濁
  之不同有以理言者謂仁義禮智之
  性性者皆天所賦與故皆曰命
  陳淳問命字有專以理言者有專以氣
  言者曰也都相離不得盖天非氣無
  以命扵人人非氣無以受天所命
  命有兩種然實不離扵一一種以其貧
  富貴賤死生脩夭厚薄者言之一種
  以其智愚賢不肖昬明清濁偏正者
  言之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一个属氣
  一个属理
  問莫非命也曰在天言之皆是正命在
  人言之便有正不正
  問正命曰如伯牛有疾顏子短命皆不
  失為正命只在脩身以俟所以立命
  丄
  夭壽不貳不以生死為吾心之恱戚也
  李敬子問致命遂志先生曰致命與見
  危授命見危致命之義一般是送這
  命與它自家但遂志循義都不㸔生
  死不顧身命猶言置死生扵度外也
  人事𥁞䖏便是命
  命之參差不齊聖人皆補助得教恰好
  如尭舜之子皆不肖此天命也然堯
  舜不以天下授其子而擇舜禹而授
  之此天之不能為而聖人能為之此
  所謂窮理𥁞性以至於命至扵命則
  正〓命富貴在天自是〓〓〓
  〓友都信不反覺得此道日〓
  〓近見得富貴果不可求食〓
  可避先生曰此是就命上理會
  就義上㸔當求與不當求當避〓
  當避更㸔自家分上所以求之〓之
  之心是如何且其得䘮榮〓與自家
  義理之得失利害孰為輕重則當有
  以䖏矣
  不當富貴而得富貴則害義理故不䖏
  不當貪賤而得貧賤則自家義理已
  無愧居之何害吾何求哉求安於義
  理而巳如張子韶實富貴而安貧賤
  極好
  審富貴而安貧賤審富貴湜義安貧賤
  是命
  人之所以戚戚於貧賤汲汲扵富貴只
  〓〓〓〓个道理若見得這个道理
  貧賤不曽損得富貴不曽添得只是
  要知這道理
  義理身心所自有失而不矢所以復之
  富貴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縱使
  得之扵身心無分毫之益况不可必
  得乎若義理求則得之能不䘮其所
  有可以為賢為聖利害甚明
  可以取可以無取是先見得可以取後
  来却見得可以無取如此而取之則
  傷廉矣盖後来見者較是故也與死
  亦然
  問舎生取義曰此不論物之輕重只論
  義之所安尔
  上蔡曰義重扵生則舎生取義生重扵
  義則舎義取生此說不然義無可舎
  之理當死而死義在扵死不當死而
  不死義在扵不死無徃而非義也
  問君子喻扵義小人喻扵利先生云小
  人之心即曉得利害君子之心即曉
  得義理見義理底不見利害見利害
  底不見義理
  問子罕言利曰利最難言利不是不好
  但聖人方要言恐人一向去趨利方
  不言不應是教人去就害故但罕言
  之尓
  孟子只說何必曰利亦有仁義此剖判
  得甚分明
  辨義利是致知大莭目為臣止扵敬為
  子止於孝是窮理大節目
  曽光祖曰貧而無謟富而無驕湏是先
  能如此方可以到郍樂而好禮田地
  先生曰不特此章如此皆是恁地如
  食無求飽章也是如此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湏是見得自家心
  裏常有一个合當着緊底道理此類
  自不暇及若說道要法恁地着緊都
  不濟事
  樂亦在其中此樂與貧富不相干是別
  有樂䖏如氣壯底人遇熱亦不怕遇
  寒亦不怕若氣虚則必為所動矣
  或問不亦樂乎與人不知而不愠曰樂
  公而愠𥝠君子有公共之樂無𥝠巳
  之愠
  問禮義人心之所同曰不要高㸔這个
  義理是衆人公共底物
  問朝聞道夕死可矣曰所謂夕死可者
  特舉其大者而言耳盖苟得聞道則
  事無大小皆可䖏得富貴貧賤無所
  徃而不可故𨿽死亦有死之道也
  朝聞道夕死可矣盖道即事物當然之
  理見得破即随生随死皆有所䖏生
  固所欲死亦無害
  朝聞道湏是信得及方是聞不是道聽
  塗說便是聞
  反身而誠孟子之意主扵誠字言反身
  而實有是理也為父而實有慈為子
  而實有孝豈不快活若反身不誠是
  無此理既無此理但有恐懼而巳豈
  得樂哉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自家欠它底便不
  快活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無欠闕也
  反身而誠見其本有是理而今亦不曽
  欠闕了它个
  君子小人之分却在誠其意䖏誠扵為
  善便是君子不誠底便是小人更無
  别說
  君子上逹小人下逹只是初間用心分
  毫之差自此而分
  問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曰大人事事理
  㑹得只是無許多巧偽曲折便是赤
  子之心
  今之大人也無那个赤子時心
  踐迹迹是舊迹前人所做過了底様子
  是成法也善人不効它去做所為亦
  自與它暗合但未能到聖人深處
  問踐形曰人有是形便有是理有是形
  而不能全其形之理故有形𨿽人而
  心實禽獸者惟聖人全其形之理故
  可以踐形
  踐形是有這个物事脚實踏着不欠闕
  了他底凡有是形便有是理𥁞得這
  人理便踐得這个形
  踐形如踐言踐約之踐人有形必有性
  如耳形也必盡其𦖟然後踐耳之形
  目形也必盡其明然後踐目之形伊
  川曰踐形是充人之形盡性踐形只
  是一事
  聖人合下清明完具無所〓欠
  聖人之道如飢食渴飲
  聖人之道有高逺䖏有平實䖏
  聖人之道彌滿充塞無少空闕若於此
  有一毫之差便扵道體有〓欠也
  聖人之扵天地如孝子之扵父母
  聖人𨿽則說是生知安行便只是常常
  恁地不巳所以不可及若有一息不
  恁地便也是凡人了
  聖人亦未甞不戒謹恐懼
  聖人之心常有〓然不足之意
  古之聖賢戰戰兢兢過了一生
  聖賢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㡬戰戰兢
  兢至死而後知免只是大化恁地流
  行只得随他恁地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優優大哉皆是天
  道流行發見為用䖏
  天道至教聖人至德動靜語黙之間無
  非教人䖏
  天所以為天者理而巳天非有此道
  理不能為天
  聖人便是天天是箇道理聖人也是這
  箇道理
  聖人動容周旋都是道理
  聖人大小方員無所不可
  聖人之學異乎常人之學聖人才畧舉
  其端這裏便無不昭徹然畢竟是學
  聖人之心直是表裏精粗無不昭徹
  聖人之心如一泓止水
  先生曰聖人直是事事理㑹得又曰聖
  人當初都曽事事理㑹過
  聖人七通八達事事說到極致䖏
  聖人事事做到自然恰好䖏
  聖人只是一箇中底道理
  聖人只是常欲扶竪這箇道理教他撑
  天拄地
  天下有一箇道理若大路然聖人之言
  便是那引路底
  聖人千言萬語只是說箇當然之理只
  就文字間求之句句皆是做得一分
  便是一分工夫
  聖人立言垂教無非著實
  聖人將那廣大底收拾向實䖏来教人
  從實䖏做将去老佛之學則說向髙
  逺䖏去做都無工夫了
  聖人教人有定本舜使契為司徒教以
  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
  長㓜有序朋友有信夫子對顏淵曰
  克巳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皆是定本
  聖賢教人無非下學工夫
  常人之學多是偏扵一理主扵一說故
  不見四旁以起争辯聖人則中正和
  平無所偏𠋣
  問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
  極焉先生曰衆人所以失之者以其
  不能全得仁義中正之極而聖人全
  體太極無所𧇊闕故其定之也乃所
  以一天下之動而為之教化制其情
  欲使之有以檢押相率而趨扵善也
  周貴𡖖說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
  靜未透先生曰這四个物事流轉在
  這裏然常靠著靜底做本若無夜則
  做得晝不分曉無冬則做得春夏不
  長茂且如終日應接歸来歇霎時却
  出去則便分外精神
  因論主靜曰如四時有秋冬收歛則春
  夏方能生長
  聖人只是主静自有動底道理
  聖人言語𨿽是平易高深之理即便在
  這裏學者就中庸䖏㸔便見得髙明
  䖏
  聖人千言萬語只是要知得守得
  聖人之言千頭萬緒終歸一理
  聖門所講者大經大法也而聖人又有
  權宜䖏
  聖人教人如一條大路平平正正自此
  直去可以到聖賢地位只是要人做
  得徹
  聖賢只是做得人當為底事盡今做到
  聖賢止是恰好不是過外
  苟能復其本有之性為聖為賢不負天
  地生我
  問遺書曰尭舜幾千年其心至今在何
  謂也曰是這心之理今則分明昭昭
  具在面前
  堯舜之道孝弟而巳矣這个只是對那
  不孝不弟底說孝弟便是堯舜之道
  不孝不弟便是桀紂只是如此
  問𥁞性至命必本扵孝弟曰孝弟性命
  之本欲畫性至命湏先從此上𥁞去
  以至扵無所不𥁞故能至扵命也
  劉棟問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人未
  能便至扵尭舜也而孟子言必稱之
  何也曰道性善與稱尭舜一句正相
  表裏盖人之所以不至扵尭舜者是
  他力量不至固無可柰何然人湏當
  以尭舜為法如射者之於的箭箭皆
  欲其中其不中者其技藝未精也人
  到得堯舜地位方做得一个人無所
  欠闕然也只是本分事這便是止扵
  至善
  朱子語畧卷之十五
  弘治四年春南
  京國子監重刋

知识出处

朱子语略二十卷

《朱子语略二十卷》

出版地:温州

朱子语略二十卷,(宋)杨与立辑,明弘治四年(1491)南京国子监刻本,8册全。本书为二级甲等古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五六三,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书半叶九行十五字,上下黑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卷端题“门人建安杨与立编次”,卷五、十、十五卷末有牌记,题“弘治四年春南京國子監重刊”。《朱子语略》为朱熹门人杨与立收集朱熹弟子门人笔记删选而成,全书二十卷,约编成于南宋嘉定庚辰辛巳间(1220-1221)。

阅读

相关人物

楊與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