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9078
颗粒名称: 不要用「!?」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3年2月22日当代报登载的语文知识。
关键词: 文化 语文 知识

内容

在文字中,又問又歎的「雙料符號」——(?!)或(!?)是不應該使用的。爲什麽呢?這可以從問號感歎號的基本性質和句子的語氣等幾方面來加以研究。
   問號和感歎號都是根據語言而來的符號,前者是表示一句問話完了之後的停頓,後者是表示一句感歎話完了之後的停頓。說的時候,從意義和語氣表明哪一句是問話或感歎話,寫的時候就分別用上一個問號或感歎號。一句話是問話就是問話,是感歎話就是感歎話,不可能又是問話,又是感歎話。有時即使句子含有兩種意味,但也應該依據作者自己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聯系等來區別那句是問話還是感歎話,而確定用哪一種符號。作者於造句時如果自己不首先把句子的意思搞清楚,而隨便用上一個「雙料符號」,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在「標點符號用法」中所舉的十五例:「大家想想這對革命是何等危險!」第十六例:「嘻!誰要你的臭錢!」以及在「問號」說明中所舉的「這不是欺人嗎!」等句,雖然句子裡有個「何等」「誰」「嗎」等字,但在意義上、語氣上都含有感歎的意思,不應該於感歎號之外再用上問號,否則就會混淆自己所要表達的正確意思。
   總之,從問號和感歎號的基本性質——語言符號這一點來說,我們不應該把這兩個符號同時並用放在一句之末;從句子的語氣上來說,也不應該旣用問號,又用感歎號,兼容並包,使得語氣捉摸不定。
   此外在朗讀文章時應該按照句子的語氣——直陳、疑問、希求、感歎等用聲調把它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使聽者隨着聲調起着共鳴的作用。一般說來,感歎句表示憤怒、怨恨、驚異之意者,應該急讀;而問句表示懷疑之意者,宜於緩讀。請求、感激的文句,讀時前高後低;疑問命令的文句,讀時前低後高。如果一句之後用上又問又歎的符號,那麽在朗讀時就會發生困難,因爲在讀的時候要把旣問且歎的語氣同時用高低緩急的聲調表達出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朗讀文章這一點來說,也不應該同時用上一個問號和一個感歎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正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