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列巴」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7967
颗粒名称: 「福列巴」的故事
分类号: E297.5
摘要: 1953年2月1日,当代日报登载了「福列巴」是李僞軍對美國飯盒不正確的譯音。僞陸一團的士兵們吃飯時都用美國飯盒。但他們每次打開美國飯盒,裡面却只有很少一些冷飯。
关键词: 福列巴 美國 飯盒

内容

在朝鮮前綫李僞軍陸戰第一團的士兵中,流行着這樣一句話:「福列巴」。當士兵們出去執行伏擊、偵察等任務時,他們常常互相悄悄地說:「再來一次『福列巴』吧!」
   究竟「福列巴」是什麽意思呢?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李僞軍陸戰一團是受美國海軍陸戰第一師直接指揮的,它的武器、被服、食物、薪金都由美軍直接供給。但是,他們却並不能從美國人那裡眞正得到什麽好東西。
   「福列巴」是李僞軍對美國飯盒(FOODBOX)不正確的譯音。僞陸一團的士兵們吃飯時都用美國飯盒。但他們每次打開美國飯盒,裡面却只有很少一些冷飯。於是,士兵們便咒駡道:「這是永遠吃不飽的「福列巴」!」他們把「福列巴」當作欺騙的代名詞。
   在其他供給方面,僞軍陸一團士兵們得到的也都是「福列巴」一類的貨色。在零下二十度的嚴寒中,他們穿的是去年美國兵穿過的破爛夾軍裝、舊的薄絨衣和單皮鞋,凍得他們夜裡站崗的時候都要用軍氈裹着身子。他們一個一等水兵的月薪是四千五百元僞幣,但一盒香烟就要三千六百元僞幣。在聖誕節的時候,每個僞軍士兵領到美國人的「珍貴禮物」是一塊半糖。但是,在發生戰鬥的時候,李僞軍的士兵們便被送到火綫上去做替死鬼。
   據向我軍投誠和被我軍俘擄的僞軍陸戰一團的士兵說,他們也常用「福列巴」(欺騙)來「囘敬」他們的上級和美國主子。去年十月十四日夜裡,僞軍陸一團的軍官派三個排長帶三個排出來打伏擊,連長怕死不敢出來。當這三個排在離開他們的陣地七百米遠的時候,我軍砲火就把他們攔阻住了。這時,他們有的人就說:「來一次「福列巴」吧!」於是他們就停下來對準一個假設的「目標」,集中火力亂打了一陣,以後又在路上休息了兩個鐘點,到天明時才囘去交了差。
   過了四天,僞軍陸一團又派一個班出來伏擊。但這個班只在他們陣地的鐵絲網旁邊蹲了一夜就囘去報吿說:「一夜沒有遇到什麼情况。」
   去年十二月二日,僞軍陸一團的一個連奉命襲擊砂川河東岸我軍扼守着的六七高地。這次這個連長還是不敢出來。他指定一個排長帶領部隊來打。當這個排長被我軍砲火打死以後,士兵們便互相傳吿:「福列巴!」「福列巴!」大家把槍口朝天亂放了一陣就跑回陣地去了。
   但是這次「福列巴「(欺騙)被他們的上級發覺了。僞陸一團的團長命令這個連的士兵全部剃光頭,作爲懲罰的標記。後來,這個連的一個士兵向我軍投誠了。他一過來就拍拍自己的腦袋說:「在那邊「福列巴』(欺騙)就是我們的活路,要不然不知道在那一天會被一顆子彈打死的。」(新華社朝鮮前綫卅一日電)更正「今年春節的日偏食」稿「春節日偏食的情况」節第六段內「暹邏」應爲「泰國」;「日食的科學道理」節第三段內「比地球的直徑大一百零九倍」應為「比地球的直徑長一百零八倍」。
   新華社總社一月三十日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