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發表去年生產公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7581
颗粒名称: 蘇聯發表去年生產公報
并列题名: 工農業總產量計劃都超額完成。科學文化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國民收入比五一年增加百分之十一。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1月26日,蘇聯部長會議中央統計局發表了一九五二年發展國民經濟計劃執行結果的公報。
关键词: 工業 機器 設備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二十五日電)據塔斯社莫斯科訊:蘇聯部長會議中央統計局發表了一九五二年發展國民經濟計劃執行結果的公報,摘要如下:
   (一)一九五二年工業全年總產量計劃完成了百分之一〇一。大多數重要工業品產量計劃已經超過。各主要工業部門執行全年工業總產量計劃的百分比如下:鋼鐵工業部一〇三,有色金屬工業部一〇〇,煤業部一〇〇點二,石油工業部一〇〇點七,電站部一〇〇點九,化學工業部一〇二,電氣工業部一〇二,通訊器材工業部一〇〇點九,汽車與拖拉機工業部一〇二,母機製造部一〇〇點五,機器與器械製造部一〇〇點七,建造及築路機器製造部一〇四,造紙與木工工業部一〇二,蘇聯輕工業部一〇〇點六,蘇聯肉乳工業部一〇〇點五,蘇聯食品工業部一〇三。
   (二)一九五二年蘇聯工業總產量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一。重要工業產品的生產量和一九五一年相較,其百分比如下:銑鐵一一四,鋼一一〇,壓延金屬一一二,鐵軌一五三,鋼管一一四,銅一一五,鋅一二四,鉛一一七,煤一〇七,石油一一二,汽油一二六,電力一一三,電車一一九〇,石油設備一四四,冶金設備一一二,大型水力透平一二四,透平發電機一三〇,水力發電機一三八,電動機一〇六,金屬切削母機(母機製造部)一〇三,化學設備一二八,紡紗機一一八,織布機一三九,計算機一五三,拖拉機一〇七,甜菜收割聯合機一一九,拖拉機曳引割草機一二〇,滅除農業害蟲和雜草的化學藥品一四五,人造橡膠一〇九,水泥一一五,磚一一九,活動房屋一二七,脚踏車一四三,收音機一〇六,留聲機一二三,縫紉機一二〇,鐘錶一〇九,照相機一二八,大小鋼琴一一八,棉織品一〇八,毛織品一〇八,絲織品一二九,肉類一一五,奶酪一一五,糖一〇三,罐頭食品一一一,茶葉一一二,酒類一二八,啤酒一〇六。
   一九五二年工業方面,在利用工業設備、減少原料和電力的耗費上已獲得進一步的改進。在鋼鐵工業中,去年鼓風爐有效容積的利用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五。每平方公尺爐底面積的鋼產量增加了百分之三。石油工業部各企業鑽井速度增加了百分之四。煤業部各礦坑中,頓巴斯採煤聯合機的生產率已經提高。電站部各企業每瓩時所需燃料的消耗量減低百分之二點三。一九五二年生產成本,如將原料半製成品、燃料價格的減低和電力、熱力貨運費用的減低計算在內,共減低了百分之八以上。
   (三)一九五二年在利用蘇聯科學和技術的成就擴大和改進社會主義生產方面也獲得了更大的成就。蘇聯機器製造業在一九五二年內發明了約六百種重要的新式機器和設備。母機製造業組織了兩百多種新式金屬切削和木工母機、鑄造和壓延機器的生產。使薄煤礦場上的費力操作機械化的新式採煤聯合機,新式採油器械和設備,以及更經濟的水力與蒸汽透平、具有高度效率的輾壓設備、熔煉耐合金和低碳鋼的機器、新式自動控制和調節生產過程的裝置和器械,都已製造出來。同時還製造了許多新式的、效率强大的剷土機、開路機、挖泥機以及使建築中的土工和裝卸操作機械化的掘鑿起重機。使穀物和工業作物種植工作以及畜牧部門的工作進一步機械化的各種新式機器、設備和工具也已製造出來。
   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在採煤工業中,截煤、鑿煤、運煤、地下拖運的操作早已全部機械化。一九五二年採煤工作中最費力操作的機械化程度在裝煤方面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裝煤裝石方面提高了百分之十七。到一九五二年年底,約有兩千台採煤聯合機和截煤機以及一千五百多部自動連續傳送裝置,已實行了遠距離操縱法。蘇聯木材工業部一九五二年用機器進行的工作量,在伐木方面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拖曳木材方面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在裝運木材方面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九。在電站部的系統中,到一九五二年年底,現有各水電站的一切單位都已採用自動操作法。水電站中實行遠距離操縱作業法的已達水電站總發電能力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火力發電站生產操作的自動化已更加普遍了。一九五二年國民經濟各部門工人所提出的發明和合理化建議的數目增加了。工業、建築和運輸方面約採用了八十萬件發明、技術改良和合理化的建議。
   (四)一九五二年農作物播種面積較一九五一年增加二百七十六萬五千公噸。最寳貴的穀類作物——小麥——的播種面積,較一九五一年增加了三百三十二萬公噸。一九五二年種植棉花、甜菜、葵花子和其他工業作物的面積也已擴大。一九五二年穀物總收穫量是八十億普特,其中小麥的總收穫量較一九五一年的數字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
   一九五二年農業方面得到了十三萬一千部拖拉機(十五匹馬力的單位),四萬一千部穀物收割聯合機(包括二萬一千部自動推進收割機),五萬七千部卡車和二百多萬部耕具、播種機、收割機和其他農業機器以及牲畜部門所用的機器與設備。
   一九五二年機器拖拉機站完成了集體農莊主要田間工作的四分之三。去年實際上集體農莊的一切耕田工作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播種工作都是由機器來做的。
   一九五二年集體農莊公有牲畜的頭數和國營農場部農場的牲畜頭數都已大大增加。
   蘇聯歐洲部分草原與森林草原地區的集體農莊、機器拖拉機站和造林站以及國營農場,一九五二年共種植了七十二萬五千公頃面積的防護林帶。
   (五)一九五二年的鐵路運輸計劃超額完成了。運貨量比一九五一年提高了百分之九。每日平均裝載量的總計劃完成了百分之一百〇四。縮短貨車往返時間的目標去年已經達到。鐵路運輸每公里噸燃料消費比一九五一年減少了百分之二點四。內河運貨量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二。海上運貨量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九。一九五二年的海道貨運計劃已經完成。汽車運貨量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五。
   (六)一九五二年的國家基本建設總額爲一九五一年數字的百分之一百一十一。
   一九五二年計劃中關於在伏爾加河、頓河、第聶伯河和阿姆河上修建巨型水電站和灌溉系統的部分已經勝利完成。列甯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已在一九五二年通航。
   各建築機構在一九五二年得到了大量高效率的機器和設備。在建設工程中,正由個別操作機械化過渡到建築過程的全部機械化。一九五二年的建築成本比一九五一年減低了。在一九五二年,國家企業、機構、地方蘇維埃以及城市和工業居住區的居民在政府貸欵的幫助下建築了面積共計二千七百多萬平方公尺的房屋。此外,農村地區修建了三十七萬棟房屋。
   (七)一九五二年蘇聯的貿易繼續擴大。國營商店和合作社銷售給人民的貨物比一九五一年多百分之十。各種主要物品銷售量增加的情况如下:肉類百分之十,牛油、植物油和其他食用脂肪百分之十七,蛋類百分之九,糖百分之二十六,絲織品百—分之二十,針織品百分之十七,傢具百分之二十以上,民用建築材料百分之二十以上,脚踏車百分之二十四,鐘錶百分之二十,電視機百分之二十七。照相機百分之三十。民用冰箱、眞空吸塵器和洗衣機的銷售量也大大增加。
   一九五二年國營貿易和合作社的零售貿易分佈網也擴大了。一九五二年約有七千家新商店開張。
   集體農莊市場上農產品的銷售量,特別是麵粉、穀物、馬鈴薯、蔬菜、家禽、蛋類和蜂蜜的銷售量在一九五二年也繼續增加了。
   (八)一九五二年年底,蘇聯國民經濟各部門中職工總人數是四千一百七十萬,比一九五一年年底增加了九十萬人。
   去年有三十二萬六千個靑年從貿易學校、鐵道學校、採礦學校和工業進修學校畢業成爲熟練工人,並已在工業、營造業和運輸業方面就業。有七百八十萬職工憑藉業餘的個別的或集體的敎育,或進業餘進修班學習,學會了技術或提高了他們的技術。
   一九五二年的產業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比一九五一年提高了百分之七,建築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比一九五一年提高了百分之七。
   (九)在一九五二年,蘇聯人民的文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了。在七年制和中等敎育的發展方面,五年級到十年級的學生人數在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一百五十多萬人,其中,八年級到十年級的學生人數增加了一百萬人。由於在各共和國首都、加盟共和國直轄市以及州和邊疆區的大工業中心實行由普及七年制敎育過渡到普及中等敎育的任務,這些城市中八年級到十年級的學生人數在一九五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四。
   在一九五二年,高等學校的學生人數共有一百四十四萬二千人(包括函授班學生),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八萬五千人。技術學校和其他中等專科學校(包括函授班)共有學生一百四十七萬五千人,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十萬零六千人。在一九五二年,二萬七千多研究生在高等學校或科學機構中深造,以便進行科學工作。
   一九五二年,屬於國家和公共團體的各種圖書舘共有三十六萬八千個,藏書總數超過八億三千萬册。
   一九五二年的電影設備數目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五。
   醫院和產婦院病床的數目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五萬多個。醫生人數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一萬四千人。在一九五二年中,醫藥工業的生產量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
   (十)一九五二年蘇聯的國民收入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一。
   一九五二年所有職工都得到至少兩個星期工資照付的假期,有若干行業的工人假期更長。一九五二年人民從國家的補助費中享受到的各種報酬和利益總値達一千二百九十億盧布。
   由於一般消費品的減價、由於貨幣工資的增加、由於農民現欵和實物收入的增加、以及由於人民從國家補助費中獲得的報酬和利益的增加,每一個職工的收入,一九五二年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七,每一個從事農業勞動的農民則增加了百分之八。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央統計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