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化的鄉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7183
颗粒名称: 電氣化的鄉村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齊姆良村將成爲供應頓巴斯各工廠、集體農莊、交通運輸和水利灌溉電力的中心樞紐,也將成爲電氣化的鄉村。充沛的動力保證了齊姆良地區工業的發展:大量的工廠製作廠的成立和鐵道運輸的電氣化。」
关键词: 電力 城市 學校 交通

内容

傍晚,在頓河的兩岸燃燒着營火,風鼓着熊熊的火焰,金黃色的火光照耀着白髮的哥薩克人——老大爺們正坐在邱陵上,眼望着盈溢的齊姆良海。在不遠的河濱路和濱海路的街道上,靑年們拉着手風琴正在散步;少女們淸晰地歌唱着齊姆良的民歌:
   海在澎湃、海在奔流,
   由齊姆良駛往莫斯科的輪船,已經通航了!
   齊姆良村今天已成爲一座現代化的濱海城市。當你看到在險峻的海岸上如畫地羅列着一幢一幢的石頭大廈、寬闊的廣場、筆直的街道、車站與很多的商店,我們不叫它是城市,還能稱呼什麽呢?!
   山海這方面進入齊姆良村的地方築有一座拱門,穿過這座拱門就可以入城……。
   列甯街。金屬製的院牆,在院牆內面是一幢白色的石頭大廈,這就是交通館。明亮的辦公大廳、像木製的櫃台,在這裡收發着信件和包裹。
   在不久以前,齊姆良村離鐵路綫還有八十公里。夏天,郵局的信件必須沿着頓河水路運寄。在「大水」的時候,客輪停靠在老碼頭;曳船和駁船一直停靠在岸邊。現在,鐵路已經築到村裡。在夏天,郵船將可沿着齊姆良海航行了。
   據交通局局長尼可來·彼得羅維奇·古斯湼作夫調查:現在每月要收發七千份電報,僅僅與莫斯科,拉斯多夫、列甯格勒、基輔、斯維爾德洛夫斯基城之間的長途電話「來往」有三千多次,信件十萬多件;又如齊姆良村居民每月可收到將近五萬份報章和雜誌。
   穿過廣場,離交通館不遠,和在其他城市一樣,可以看見一座新的電影院「祖國」。在這裡我們會見了鄕蘇維埃主席米哈依爾·安德烈也維奇·何拉捷夫。他說:「從前電影院是一個糧食倉庫改裝的,當時的電力也很弱。現在齊姆良的新戲院已有足够的電力了。」
   我們遊遍了齊姆良村,四處都是有露天穿廊的美麗的房屋、街頭花園、公園和很多正在建築蘇維埃政府、浴室、學校、托兒所、幼稚園和大量住宅、出版局、旅舍等的建築場。
   我們沿着河濱路走去,在海岸上有一所大的、外觀壯麗的學校。齊姆良第一中學校長伊萬·斯梯巴洛維奇·洛巴洛夫帶我們逐層地參觀了敎室和辦公室。他說:「九月一日在新校舍開學,」洛巴洛夫說:「約有八百個男女孩在此學習,我們還有兒童保育院,像我們這樣的學校,在齊姆良不只一個,共有四個。」
   我們乘車到了車站。車站後面是一片葡萄園,國營農場由「海底」移植來十萬八千棵品質優良的葡萄藤。在新的培植農場上開掘很深的壕溝,用老葡萄園的肥沃的土壤將它填滿。用汽車運來幾千株灌木,用自動機仔細地栽種在壕溝的兩旁。灌木已經在新的土地上復活了。今年秋收以後一個全部機械化的新香檳酒廠開始生產,每年可生產三百萬瓶。走遍全村,四處皆可聽見隆降的機器聲,斧的槌擊聲和鋸的叫嗶聲。齊姆良村在建設,齊姆良村在成長着。
   齊姆良黨區委書記彼得·德米特里也維奇·杜金,爲我們講解了建設齊姆良村的全盤計劃:
   「齊姆良村的前途是遠大的。」杜金說道:「我們已獲得一億五千萬盧布的建設經費,黨和蘇維埃政府都非常關懷,要使古老的哥薩克鄕村成爲美麗安逸的濱海城市。在電氣化的基礎上——當我們有了電力拖拉機和康拜因機的時候——我們要重建本區的農業經濟。電力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在國營農莊和集體農莊裡的主要繁重工作都用電力來完成。由於齊姆良水電站管理局將設在本村,因此本村將成爲供應頓巴斯各工廠、集體農莊、交通運輸和水利灌溉電力的中心樞紐,也將成爲電氣化的鄉村。充沛的動力保證了齊姆良地區工業的發展:大量的工廠製作廠的成立和鐵道運輸的電氣化。」
   讓美麗的電氣化鄉村在廣闊的領土上自由的發展吧!
   (節譯自「火星」雜誌第廿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