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歷克賽·馬里席葉夫那裏作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7181
颗粒名称: 在阿歷克賽·馬里席葉夫那裏作客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在阿歷克賽·馬里席葉夫那裏作客。
关键词: 讀者 書籍 密林

内容

每逢星期二出版
   鮑利斯·波列伏依所著的「眞正的人」是一部受到讀者熱烈歡迎的書。千百萬蘇聯人民熟悉並熱愛這部榮獲斯大林獎金的書籍,它已譯成許多國的文字。在各國的銀幕上也映出了同名的蘇聯影片。所有讀過這部書和看過這部影片的人們,都很好地記得它的主人公——駕駛員阿歷克賽·密里席葉夫。
   密里席葉夫從敵人後方拖着凍僵了的兩脚,忍飢挨餓地過了十八晝夜才爬出了密林。在莫斯科醫院裡,他經過手術把雙脚割掉。但是,這熱愛祖國的志士抱定了囘隊工作的目的。他鼓起自己的全部意志,學會了使用假脚,終於囘到把敵人擊潰了的光榮斯大林之鷹的隊伍裡去,又重新開始了飛行。
   密里席葉夫——不是虛構的人物。鮑利斯·波列伏依在他的著作中敍述了生動的史實,僅僅把這位卓越的蘇聯軍官——蘇聯英雄阿歷克賽·馬里席葉夫的姓氏更換了一個字。這位英勇的駕駛員在負傷以前擊落了四架敵機,而在負傷後又曾擊落過七架。現在在莫斯科居住的馬里席葉夫,是遐邇聞名的。他是許多國際大會和聯歡會的參加者,他是為和平事業而奮鬥的積極戰士。
   我在高爾基大街,阿·馬里席葉夫居住的一座新的多層大樓的門口遇到了他。馬里席葉夫很快地從自己駕駛的汽車中跳下來,並請我到他家裡去。當我們登電梯上去的時候,我就把我的會談人細看了一下。他正像讀者們由波列伏依的書中所知道的那樣——寬肩的、黑髮的和帶有一副黑色的、頑强的眼睛的人。我感覺到:這個人是和藹可親的、好交際的、愉快活潑的人,是不怕艱苦而勇於克服困難的人。
   當我進到房間裡,使我不由地想起這部「眞正的人」的「跋」裡所說的幾句話:「這個幸福的家庭,目下住在莫斯科,仍然繼續積極地工作,享受着勝利果實,爲了獲得這個勝利,在戰爭時期他家庭的每個成員都竭盡了自己的力量。」這部書的讀者們知道,在戰後馬里席葉夫立刻和一位可愛的姑娘結了婚。在跋言中並說道:他們夫婦產生了一個兒子叫維克托爾(去年九月五日他已滿六歲),奶奶——英雄的母親和他們夫婦及孫子一塊住着。她的名字叫做葉卡結黎娜·馬里席葉娃。
   差不多四年以前,在一九四九年的前夜,馬里席葉夫就住在莫斯科中心這所新住宅裡了。在這所住宅裡有四間房子都附有完全設備。馬里席葉夫並獲得了長期的貸欵,在莫斯科近郊,靠卡都阿爾站附近蓋起了別墅。軍政部把一部汽車撥給他經常使用。
   馬里席葉夫的莫斯科住宅很簡素雅緻,在這個住宅裡沒有多餘的東西。在一間屋子裡陳設着鋼琴和一套柔軟的沙發。在各面牆壁上懸掛着巨幅照片。其中一幅是阿·馬里席葉夫穿着軍服的照片。還有他的愛人和兒子的像片。另外並懸掛有極大的一張合影,在莫斯科河和克里姆林宮的背景上拍攝着「眞正的人」的作者鮑利斯·波列伏依、阿歷克賽·馬里席葉夫和他的愛人抱着兒子。在客廳的寫字台上——是兩件禮物:用絹絲織成的列甯像,這是巴伏羅夫—鮑沙特斯克工廠靑年贈給的禮物,在它下面,有一個鑄着享利·巴比塞肖像的獎章。獎章和巴比塞的小說「在火線下」,是法國靑年贈送給馬里席葉夫的禮物。
   馬里席葉夫——這位有才幹的駕駛員在戰後最初幾年內曾是某一空軍管理處的檢查員,他曾把自己的豐富的經驗敎給了年靑的飛機師們。並且就是現在,這位退職的少校也沒有和蘇軍斷絕關係;他時常去到蘇軍部隊那裡講自己的故事和報吿。
   「一九四九年秋,從軍隊退職後,」他說:「我進入高等黨校學習。前年夏季,七月十七日我得到高等黨校的畢業證書,並决定從事科學工作。去年九月一日,已把我編入社會科學院黨史講座的研究生之列。我將準備歷史學碩士學位的論文。」
   馬里席葉夫懷着興奮的心情述說着關於自己的社會活動。在戰後,他到過許多的地方:在列甯格勒和基輔、在烏拉爾和伏爾加河各城市、在法國和波蘭、在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囘到和平建設的生活中的這位偉大衛國戰爭的英雄,他曾作爲一個和平的使者,訪問了許多地方。在巴黎召開的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一九五〇年在柏林召開的羣衆大會上,參加布達佩斯舉行的世界靑年與學生聯歡節火炬遊行的時候,在波蘭首都的靑年大會上以及在華沙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日子裡,他發自一片眞誠的演說是被許多人記誦着的。
   我的會談人指出:「巴黎大會,曾是匯集力量的大海。這些平凡的人們——由各個大陸國家來的和平戰士們,在初相識時就指出共同努力的方向。巴黎大會的參加者們極感遺憾的是由於法國當局的阻撓,致使許多自由人民的使者,不能來到巴黎開會,因而不得不在布拉格另開一個同樣的和平會議。特別是在巴黎,使我們無法向愛好和平的偉大中國人民的代表們致敬。但是,我們懷着十倍的注意聽取了在華沙的郭沫若和朴正愛的演說,我們在!那裡擁抱了由中國和朝鮮來的我們的朋友。」
   在和馬里席葉夫的談話時,我注視着擺在客廳內的、與我們的談話內容相關連的一些紀念品。其中有波蘭朋友贈給他的一架放大的無綫電傳影機,用大塊的各色絲巾覆蓋着。
   馬里席葉夫走近這個傳影機,並把美麗的絲巾揭開。它繪畫着各種不同民族的人們手擕手前進着的圖樣,用許多國的文字寫着珍貴的字句「和平」。其他還有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贈送的紀念品,也都頌揚着和平與勞動。他還珍重地保藏着中國代表們在華沙贈給他的許多徽章。
   約·維·斯大林同志的半身像——這是基輔一個大企業工廠工人們贈給的禮物。在這半身像的石基上,一片薄銅片上面寫着:「贈給馬里席葉夫、『列甯鍛鐵』工廠靑年工人們敬贈。」
   在我們談話的時候,寄來了許多信件。有許多人時常給馬里席葉夫寫信來,統計自「眞正的人」一書發表後(該書第一次出版是在一九四六年)直到現在,該書的主人公已接到約兩萬封來信。許多和馬里席葉夫通訊的人們,都願意知道他的生活情况和他現在做些什麽。
   在最近的一封信件中,英雄的同鄉——卡麥森城的住民們邀請馬里席葉夫到那裡去,在信中說:因為他們的城市在不久卽將由斯大林格勒水力發電站得到補充的電力,現在它的工業企業已經大大地增加了。
   阿·馬里席葉夫時常接到由中國、朝鮮、歐洲各人民民主國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以及意大利、法國和其他國家寄來的許多信件。由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寄給這位英雄駕駛員的信中說,已把靑年航空俱樂部叫作他的名字。在捷克斯洛伐克,有許多少年兒童隊叫作馬里席葉夫的名字的。在意大利的「弗阿特」工廠內曾用他的名字建立了意大利——蘇聯的友誼小組。
   馬里席葉夫曾和來訪莫斯科的許多外國代表團會晤過。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使節的會晤,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馬里席葉夫說:「我非常歡欣的就是在其中我看到了在解放戰鬥中獲得了光榮的一些人。我們都深信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們爲正義事業所進行的鬥爭,其勝利是完全屬於他們的。」
   「在莫斯科,蘇聯政府和中國政府代表團之間所進行的談判充分表明了蘇中兩國人民對和平的意志。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也就是這一善良意志的最鮮明的證明。爲爭取和平而奮鬥的中蘇兩大國人民的兄弟同盟,就是偉大無敵的力量!」
   (譯文原載「天津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