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子治療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6870
颗粒名称: 拔罐子治療法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1月15日,当代报登载的拔罐子治療法。
关键词: 拔罐 治療 医疗

内容

一、拔罐子是一種理學療法
   現在蘇聯的醫療機關,廣泛使用拔罐子方法,治療疾病。許多病如氣管支炎、肺炎、肋膜炎、神經痛、肌肉發炎、風濕性疼痛等,用拔罐子療法都很有效,尤其是對腎臟炎的治療,往往勝過藥物;一般急性傳染病如連續拔罐子,也能使全身症狀好轉。這是一種患者自家輸血的理學療法。
   爲什麽拔罐子能够治療疾病呢?這是因爲拔罐子的時候,罐子與皮膚之間造成眞空,發生吸引力,使局部充血,血流加速,新陳代謝作用旺盛;同時營養也充足,局部器官機能及組織彈力增强;更有淋巴循環迅速,白血球吞食作用活潑,增强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就使疾病減輕或治愈了。
   拔罐子不但能治病,而且有助於臨床診斷。譬如,(一)拔罐子處如有細微出血,就可證明血管中毛細管有變化;(二)有些病如斑疹傷寒、麻疹、猩紅熱等,患者在未發病前拔罐子,可以使它早日發疹;(三)有些輕微而看不出的浮腫,經過拔罐子,呈現水泡,就把浮腫試驗出來了。
   二、拔罐子的方法
   沒有拔罐子以前,須做好準備工作:(一)把罐子刷洗乾淨、消毒,(二)選擇好部位,剃去拔罐子地方的毛髪,並用肥皂水酒精塗擦消毒後,塗上油類。
   在選擇部位時,要選擇肌肉脂肪較豐厚、血管較少的地方,如男子前胸,女子鎖骨下部,乳房下部,男女的背、腰、臀、大腿等部,避免在皺縫、突起、骨頭等部位拔。患者如果皮膚有劇烈過敏症,或拔罐子處有皮膚病,全身有劇烈興奮、痙攣狀態,以及極端枯瘦等情形,就應當禁忌。
   拔罐子時,用紗布球浸透酒精,點火後,迅速投入罐中,然後急將罐口按於皮膚上,如此罐口即可吸在皮膚上(但須注意罐口邊緣發火,發生火傷)。經過五至十分鐘,即可取下罐子(取時一手使罐子傾斜,一手壓迫罐子對側皮膚,罐子中進入空氣,即可脫落)。
   拔完罐子後,還要再塗些油類,令患者靜坐或躺臥消息。如皮膚發生水泡,可用過錳酸鉀液點滴,水泡不久卽可消失。
   不過,拔罐子方法的應用,還是要根據病况作適當的處置,不可隨便亂拔。
   拔罐子治病的辦法,在我國民間流傳和運用得很廣泛,蘇聯拔罐子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研究,來提高我國在醫學上的這一民族遺產。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奔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