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家工業化的幾個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6381
颗粒名称: 關於國家工業化的幾個問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1月8日,当代日报刊登了關於國家工業化的幾個問題。
关键词: 工業 重工業 國家 農業 機器

内容

問:我們發展了重工業,是不是就不必
   發展輕工業?
   答:不是的。輕工業是必要的,因為沒有輕工業(例如紡織工業、麵粉工業等)就不能充分供應人民生活用品,這也就是說不能直接保證人民的物質福利。但是在我們中國,大部輕工業屬於私人資本,三年來因爲經濟的恢復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利潤有了增漲,已爲它造成繼續發展的條件。而重工業主要屬於國營工業,過去基礎薄弱,又不易獲得利潤,必須大量集中國家資金、人力、技術才能得到發展。而且,祇有重工業發展了,製造出許多輕工業用的機器來,才能使輕工業進一步發展。所以,只有首先解决了重工業,才能更好地發展輕工業。
   問:工業化和農業有什麽關係?
   答:工業化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要改造農業,逐步使農業機械化,這也非依靠重工業不可。因爲只有重工業才能改變落後的農業生產工具,才能製造出許許多多農業機械來,像拖拉機等,有了大的農業機械,才能進一步把無數分散的小農組織起來;同時,有了重工業,才能建立大規模的電力站和水利灌溉工程,以改造落後的農業經濟,才能提高農業生產,使農民過幸福的生活。
   以蘇聯爲例,蘇聯在沒有實行工業化以前,農業的生產力也是不高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由於社會主義工業已經發達到能够大宗出產拖拉機等農業機器(當然還有其它原因),農民就大批地加入集體農場,到一九三七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時,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就完成了,農業的機械化達到了很高的程度,穀物的收穫量,那時就已從每公頃七公担增加到十一公担半。隨着工業的發展,蘇聯農業愈往後愈發達了。這就證明了要改造農業沒有重工業是辦不到的。
   問:為什麽重工業不發達是一個國家經
   濟不獨立的標誌?
   答:重工業是生產鋼鐵,生產電力、煤炭、石油、生產各種機器如工業用的各種車床、農業用的拖拉機以及飛機、汽車等等的工業,它是生產各種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的工業。如果一個國家的工業是十分薄弱的,那就證明這個國家的工業是十分薄弱的,它不僅在重工業生產上和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不能相比,就是輕工業的生產也要遠遠落後於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因爲輕工業的發展也要靠重工業供給它機器。同時,這個國家的農業也一定是落後的,因爲農業的發展也要靠工業供給機器和化學肥料等。這樣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它就難免要受到工業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侵略,變成資本主義國家輸出資本和銷售商品的市場。舊中國的情况正是這樣。
   問:為什麽一個國家重工業中採掘工業
   佔主要地位,也是一個國家經濟不
   獨立的標誌?
   答:重工業中的採掘工業,就是生產原料如煤、鐵砂等的工業。假使採掘工業佔優勢地位,這意思就是,這個國家開採出來的煤、鐵沙、其他礦砂不能在本國煉銅、製造機器,要運到資本主義國家去,給它們的重工業去使用;而本國需要的機器、汽車等重工業產品,却要從這些資本主義國家裡買進來。這就表明了這個國家的工業不能獨立發展,而必須依賴外國資本主義。舊中國的情况也正是這樣。在殖民地國家裡,礦山和重工業原料的加工工廠,直接間接都是操縱在帝國主義國家手裡,它們把在殖民地開採的煤、鐵、砂、其他礦砂運囘國去,發展它們的重工業生產,並向殖民地輸出機器等重工業產品和其他工業用品。這樣,殖民地就沒有自己的獨立的工業,就不能不附屬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體系,而喪失做爲一個獨立國的地位。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