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養蠶豐產中的榜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377
颗粒名称: 愛國養蠶豐產中的榜樣
并列题名: 訪省一屆各界人民代會議農民協會代表董大媽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2年12月24日当代报登载的愛國養蠶豐產中的榜樣.
关键词: 愛國 養蠶 榜样

内容

記得在一九五〇年全省第一届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大會上看見董大媽的時候,她穿着一身破爛的衣裳;由於長期受壓榨而來的臉上的痛苦表情還沒有完全消除。而在這次全省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我再度與黃大媽見面時,她已穿着一身嶄新的粗布衣服了;臉上泛着笑容,興奮而愉快地和我們談着這幾年來農村裏的新變化和自己對於將來的無限美好的希望。三年的時間並不算長,可是我們的祖國完全變樣了。從頭髮斑白、今年已五十四歲的董大媽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祖國農村裏二年來的重大變化和勞動人民無限的潛在力量。
   董大媽是大家很熟悉的人了。她是嵊縣崇仁鎭九村人,貧農出身。自從一九五〇年她當選省二等勞動模範後,她成爲農村中的生產旗幟。董大媽的大兒子解放初期就參加了革命工作,二兒子和媳婦也參了軍。她自己是黨的宣傳員、縣婦聯副主任、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會的常務委員;在一九五二年二月召開的全省第二届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大會上,她所領導的共育室獲得了「模範共育室」的光榮稱號。談起這些事蹟,董大媽一次又一次的笑着說:「沒有毛主席,那有這些光榮啊!」
   董大媽雖然年紀大了,腿也瘸了,然而當她深刻地體會到只有發展生產才能把祖國建設好時,她就不顧一切地在各種生產工作上起着帶頭推動作用。一九五一年春天,她第一個帶頭發動羣衆組織養蠶共育室。當時羣衆對「共育室」顧慮很多:怕蠶分不匀,怕桑葉、人工、費用攤派不公平,所以好多人不肯來參加。董大媽就向羣衆廣泛宣傳說:「過去分家叫娘舅來分還分不好,現在工作幹部大公無私,大家看看在土地改革時土地不是分配得很好嗎?」她除了向羣衆進行宣傳敎育之外,並首先將自己的桑葉剪來給大家的蠶吃,這樣終於將九、十兩個村一百十家養蠶戶組織了起來。董大嗎所領導的養蠶共育室,由於董大媽肯負責任,做到科學管理、合理分工,因此蠶兒發育得很好,第一年春繭就得到了豐收。以後產量還陸續增加。談到關於組織「共育室」的事情時,董大媽很感動地說:「毛主席的話總沒有錯,祇有組織起來,才能提高生產!」接着她舉出了例子:一九五一年的春蠶,董大媽共育室每張蠶種產量五十五斤,而一般單幹戶每張祇產四十七斤半,相差七斤半;一九五二年的春蠶,黃大媽共育室每張蠶種產量提高到六十九斤十五兩,而一般單幹戶每張祇有五十七斤,相差達十二斤十五兩。同時,由於黃大媽共育室一次一次改進了組織形式,因此蠶繭的產量也愈益提高。以一九五二年秋蠶來說,黃大媽共育室進一步改爲全程共育,結果每張蠶種產繭四十斤十二兩半,而一般共育室(祗有稚蠶共育)每張祇能收三十四斤四兩,單幹戶每張祇能收二十八斤六兩。正如董大媽所說:「組織方式進一步,產量也提高一步,生活也上昇一步。」
   全省蠶農都知道董大媽的模範共育室和她的豐產模範事蹟。所以當今年董大媽共育室訂出愛國養蠶增產計劃,向全省各地共育室發起愛國增產挑戰時,杭州市、杭縣、德淸、海寧、海鹽、富陽、武康、長興、嘉善、新昌等縣一百六十多個共育室和其他養蠶戶紛紛響應,訂出養蠶共育計劃、共育公約,向黃大媽共育室應戰,掀起了今年的愛國養蠶增產熱潮;嵊縣甘霖區有的共育室還派人到黃大媽共育室去參觀,學習黃大媽共育室評工記分、溫度調劑、桑葉評價計量等方法。大家都說:黃大媽共育室管理得這樣好,難怪會豐收,我們要向黃大媽學習!由於黃大媽共育室發起愛國增產挑戰,推動了今年全省養蠶共育室的組織有了大大的發展,今年全省蠶繭的產量有了顯著的提高。
   今年六月上旬與八月下旬,正當繭子豐收與秋蠶飼養繁忙的時候,蘇聯蠶桑專家卡塞依諾夫與查立斯仰克兩次來到浙江,董大媽和蘇聯專家會見了。董大媽在回憶這段幸福的會見時,興奮地說:「蘇聯老大哥真熱心啊!他們從那末遠的地方來,介紹蘇聯蠶桑事業的先進工作方法,幫助我们蠶桑事業的發展。當他們聽到我們共育室發展的情况時,非常興奮,他們說:「這是提高蠶絲質量和增加蠶繭產量很好的方法。要我們進一步鞏固、提高和推廣。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蘇聯養蠶的先進經驗,把我們的臨時共育室向常年共育室方向提高一步;我們要生產更好的蠶繭,讓大家有更美麗的絲綢衣服穿。」
   談到農村裏三年來的變化,董大媽說得津津有味。她說到她們村裏大家組織起來的情形;她說到村裏鄉親們生活好起來,已有白米飯吃,已有新衣服穿的情形;她說到了村裏開辦速成識字班和六十歲老太婆學文化的生動事例;她也說到今年豐收後農民買了新農具、計劃明年大生產的情形。當然她也說到共育室今後怎樣造新房子,將來農村要怎樣改變得像蘇聯電影「幸福的生活」中的集體農莊莊員所過的那樣幸福歡樂的生活的情形。最後,她懷着極大的愉快,告訴了我一件在她一生中最難忘、最光榮的事情:她已經光榮地參加中國共產黨了。她說:「當我被批准入黨的那一天,眞太興奮了,我興奮得幾夜睡不着,我像年靑了幾十歲一樣!」說到這裏,她嚴肅地說:「過去我認爲自己年紀大了,土地改革後農村生活也好起来了,就以為差不多了,沒有看清楚自己的前途。經過這次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學習,我的頭腦才清醒過来,我們所要爭取的前途,是逐步地走向社會主義再走向共產主義!」
   董大媽這次被選為代表來參加省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她感到很光榮,也感到責任很重大。她說:「我來的時候大家敲鑼打鼓來歡送,囑咐我把會議開好,選好全省人民一致擁護的省主席、副主席和省府委員。我一定要好好完成這一任務。會議結束後,我要把會議的精神帶回去告訴大家,要他們進一步組織起來,來迎接即將開始的全國大規模經濟建設,將來好像蘇聯一樣在農村裏使用機器耕田,使我們的農村像蘇聯集體農莊一樣,大家過着幸福美好的日子!」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嵊縣崇仁鎭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