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立場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192
颗粒名称: 首先是立場問題
并列题名: ——文章的疾病和治療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21日当代报登载文章的疾病和治療。
关键词: 文章 疾病 治療

内容

慶祝國慶的牆報上,出現了一篇題
   目叫作「人力車夫的今昔」的文章,內
   容是這樣的:
   新中國成立三年來,社會上的一切
   都在飛躍地進步,人力車夫就是一個例
   子。解放以前,我第一次到杭州来。母親對我說:
   「你是初次出門,人生路不熟,下了車可以雇人力
   車;但是車費一定要還價,譬如他討二千元,你可
   以還他一千多元,那就不吃虧了。」是的,那時候人
   力車討價還價是很平常的一回事。而且,人力車夫
   之間也沒有團結,常常相打相駡!
   解放了,人力車夫有了工會組織,進行了不斷
   的學習,小組裏展開互助,遇到困難也容易解决了
   。漫天討價的情形也沒有了。這都是組織起來的好
   處。
   眞的,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誰不在積極
   前進呢!
   作者的企圖,似乎在通過「人力車夫」在新舊社會中態度的不同,說明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團結進步的情形。但在事實上,作者吿訴我們了些什麽:
   (一)他給人力車工人加上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賤稱——「人力車夫」。在舊社會中剝削階級是瞧不起勞動人民的,他們把勞動人民當作供人奴役的夫役;但作者所處的是新時代,對於勞動人民的看法,還依然是舊眼光。
   (二)他把解放前後人力車工人的態度對比來看,表面上好像在讚揚今天的進步;實際却把重心放在解放以前。他把解放前說得有本有源,說了肯定的「是的」還不够,又加上個「而且」,似乎是千眞萬確;對解放後就短短幾句結束,試問讀者看了後,對哪一段印象深?
   (三)他對人力車工人的討價還價,並不看作是勞動人民在經濟上的自衛手段,反而認爲是不道德的行為,又把勞動人民在剝削制度下偶然因生活關係個別發生的爭執,當作「沒有團結」,完全忽視了他們團結鬥爭的一面;到底作者是拿什麽標準來對待這些問題的!
   (四)他雖然也輕輕提到解放後的情形,但說的只是籠統抽象的觀念,到底人力車工人今天有了哪些變化,他們是怎樣組織起來的,學習了些什麽,有了些什麽收穫,怎樣展開互助?像這一類的許多重要問題,反而全不提起,只看到一些表面現象,這是爲了什麽呢?
   對於這樣的病人,我們只有給他當頭大喝:「你的病情複雜,你的病根太深,應該根本治療,首先要解决立場問題。」
   在一篇文章裏,作者往往通過了寫作的材料、故事或情節,表示出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一種看法,這我們管它叫「主題思想」。這主題思想是跟着作者的階級出身、所受敎育、社會影響等等有密切關係的,它像對待其他問題一樣,在文章裏面也代表着作者的階級立場。
   正因爲「人力車夫的今昔」的作者由於出身敎育等關係,使他的思想意識中帶有濃重的剝削階級色彩,就自然流露在他的作品裏邊。。
   他對舊的比較熟悉,對新的却不了解,所以把解成前情形談得多些,解成後的情形只好做些表面文章;同時他的意識上已肯定舊的眞實性大,對新的却還抱着懷疑態度,所以寥寥幾句就說盡了。要治好這種毛病,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思想鬥爭,把舊社會帶來的賀思想舊意識徹底改造,改變了自己的階級立場,方才有痊癒的希望。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春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