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蘇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116
颗粒名称: 談「蘇劇」
分类号: G210
摘要: 蘇劇是蘇州的地方戲曲。遠在一百餘年前,有個姓錢的勞動人民根據「崑曲」的劇本改編成民間歌調:「錢灘」,蘇劇經改革後已受到廣大羣衆的歡迎,並已奠定了向更新的方向發展的較好基礎。
关键词: 蘇劇 戲曲 歌調

内容

蘇劇是蘇州的地方戲曲。遠在一百餘年前,有個姓錢的勞動人民根據「崑曲」的劇本改編成民間歌調:「錢灘」。演唱的劇目與崑腔戲是相仿的;如「春香鬧學」「瘋僧掃秦」以及「拷紅」等。後來又不斷的創造了些小曲雜調,故而總稱爲「蘇灘」。可是在統治階級的壓迫下,非但不能發展,反而逐漸衰落。貧苦的藝人爲了維持生活,便集合七、八人爲一班,但還不够演唱整潔戲劇的條件,祇能以接唱「堂會」為主。因此,爲迎合剝削階級的趣味,演唱的是含有黃色庸俗的小調雜曲;如「蕩湖船」「扞脚做親」等,所以不能得到廣大羣衆的喜愛。
   解放後,他們在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提高了認識,肅淸了黃色的成分,同時也明確了文藝的方向。目前已成立了各擁有數十餘藝員的劇團數個。「民鋒蘇劇團」便是其中比較優秀的,由於全體同志的努力;重視戲改工作,已經能演出新的創作了。這次來杭演出了好幾次「梁祝」與「西廂」,並能掌握「推陳出新」的原則,適當採用了「崑曲」輕鬆的曲調、豐姿的舞蹈、以及「中洲韻」的說白,在藝術上是比較完善的。
   尤其是在「梁」劇「十八相送」的一場中,不論舞蹈姿態或唱腔方面都有相當的成就。在「西廂」的演出上,也能以悅耳的詩聲、婉轉的歌音和偏唱帶舞的演法,表現出樂觀愉快的情緒。
   但由於水平的限制,演員對劇中人物的個性體味得不够深刻,如崔夫人和法空老僧,是封建社會的代表人物,而在演出上對統治階級醜惡嘴臉的暴露還不够徹底。正面人物也同樣表現得不够深刻。其次在說白中往往吐露出使人聽不慣的「蘇音」,如「□看見」、「勿曉得」、「倷」、「伲」、「嗯倷」等等,不妨在可能範圍之內盡量改說:「沒有看見」、「不知道」、「你」、「我」、「他」等,而能使各地語音不同的觀衆比較容易瞭解。
   總的講來,蘇劇經改革後已受到廣大羣衆的歡迎,並已奠定了向更新的方向發展的較好基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方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