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話題材的處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114
颗粒名称: 關於神話題材的處理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20日当代报登载關於神話題材的處理的幾個原則。
关键词: 神話劇 題材 處理

内容

在去年展開的對於神話劇表現方法及其反歷史主義的批判裏,經過許多闡發,下列的幾個原則我覺得是應該予以肯定的。那就是:
   一、用不着以神話來「影喩」現實,因為那只是歪曲了現實。
   二、要保存神話原有的優美想像與其特性。
   三、神話的內容,倘使是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時代的,不要勉强聯系現代的生活,以免陷入反歷史主義的錯誤。
   這些在許多文章中,大都已經說到了,我只是在這裏略爲補充一些意見。
   第一項是最容易犯的錯誤。主張可以「影喩」的人們,忘記了現在的時代,表現現實,不必去繞這麽一個彎。抗美援朝就是抗美援朝,勞動生產就是勞動生產,大張旗鼓,轟轟烈烈,更何必借用神話的事實來抒寫,反而使它顯得膚淺、牽强、隱閟和庸俗化。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說起魯迅的雜文,爲了是「處在黑暗勢力統治下面,沒有言論自由」,故用了「冷嘲熱諷」的形式,但在當時革命的根據地,「就不應該和魯迅一樣」,不要「隱晦曲折」。這雖然說的是當時諷刺現實,但這原則推而廣之,目前影喩現實,也一般的可以應用,不能例外。不正對着當前的現實發揮,却以神話的題材,來替現實披上一層外衣,儘管動機原也是為了配合政治任務,其效果却歪□了現實,又損傷了神話。
   至於第二項,我們委實是必須注意的,不論尊重文化遺產也罷,保留藝術性的瑰奇和魅力也罷,鹵莽滅裂地,大刀闊斧地,胡亂删削塗改一通,無論如何,總不是審愼妥貼,鄭重負責的態度。將原來完整的,弄得支離破碎,變成了「四不像」,就絕難推卸蹧蹋了神話的批評,這本來應該是運用神話做題材所要具有的基本認識。第三項也非常重要。神話絕不是凌空存在的,它必得附麗或粘着於某一個歷史時代和某一時代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一些關聯。因此,神話中的人物和事件,也正同歷史題材中的人物和事件一樣,有它一定的時間的限制。如果敎古時候的牛郎喊出現代土地改革的口號,固然要不得;讓祝英台勇敢地扭脫了封建的桎梏,竟然爽性和梁山伯美滿完婚,也是不行的。「正是人們底社會存在,决定人們底意識」,神話中的人物事件,旣不可否認地必定反映着某一社會的存在,以故其人物事件的意識形態,也是要受這規律的限制的。
   在上面所提出的幾個肯定的要點之外,須再深入一層接觸到的,是屬於和這些原則有關的方法問題,也就是怎樣去處理的問題。我們要研究的,即在這些原則的範圍內,對於某種神話題材的處理,還總得再行解决如下的幾點:
   一、怎樣算是優美的,或是不好的?
   二、究竟還可不可以「變樣兒」,究竟可不可以從稍有出入,到近於「另一種東西」?
   三、而且這又根據什麽尺度來區別和着手呢?
   我想來說說我粗淺的看法。
   對於某一種神話,區別或辨認它到底是優美的,或者是不好的,這也許正如神話之與民間傳說的分野,以及神話之與迷信的歧異一樣,雖然它們當中,自有一些應具的界限,但要沒有錯誤清清楚楚地分判,却並不是容易措手的。我們不能純從文學藝術的觀點,來認識它的美惡,正如也不能片段地,非全面地,從它所體現的事物,及其所包蘊的思想意識,——不論是有意義的,或含毒素的——便機械地决定它的或存或廢一樣。再進一步說,我們便連泛指凡是屬於迷信範疇的,都是不好以至把它完全排出神話的領域之外,恐怕也不是如此簡單。迷信成分,事實上本爲神話血肉相連的一部分。斯大林在「和德國作家路得維希的談話」裏,曾說道:「命運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偏見,是胡說,是神話的殘餘。」可見原也不能把迷信和神話分得過分清楚,神話當中自有迷信的成分存在,這並無損於神話這一名辭的瑰奇和想像的價値。在現今,主要的解决這幾個問題,還是看我們的抉擇揚葉,是否正確地以歷史唯物論辯證唯物論的發展規律來整理和批判它。這也就是用來區別、辨認及着手的唯一客觀的法則。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我以爲首先是要研究神話本身流傳的性質。
   初民對於自然現象的觀察、幻想、願望、祈求,通過他們的生活,表現而爲神話,它質樸、眞率,沒有經過雕琢,它們是眞正名實相符的神話。例如女媧造人,煉石補天,蚩尤和黃帝的戰爭,盤古的開天闢地等等,都該是最先的原始的璞石。到了稍後的一個時期,在廣大人民羣衆的口頭流傳開來,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會基礎上,滲進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陸續各自加了枝節,起了變化,便成爲所謂民間傳說。民間傳說不一定全是神話,但神話無例外的是由於民間傳說,才流傳至今。而在傳說過程中,如上所述,一定或多或少地經過了「加工」,這「加工」是在不同的情况條件下成長的,也就是當時客觀狀態的忠實反映。比方牛郎織女,起初只是初民對於二顆星的擬人的想像,而以一系列的星雲作為是隔開了二人的一條銀河。這兩個人,便以農業社會中日常見到的牧人和紡女來指實。再到後來,就又依據許多聯想,附加了若干故事,以至演變成功現有的結果。到了人的知識日漸發達,原來的神話和傳說不够渲染,不够滿足以至達到了可以「利用」和「影喩」時,他們便自行創造,自行撰擬。文人士大夫最是杜撰神話的能手,他們用他們的思想意識,寫的故事小品,以至演義等等,假借地「利用」了神話的形式,這在現今所知道的神話傳說中,要佔極大的分量,我們如也一例的當做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神話的遺產,便不適當將「封神榜」「濟公傳」也誤認爲神話,其立足點就是由此滋生的。這樣,其流弊所及,戲改政策便被誤解,而給鑽了空子。(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巖敦易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