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也不怕油凍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084
颗粒名称: 冬天也不怕油凍了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上海市零售公司總務科的電氣工人陳根林,为了解决冬天油冻的问题,經過試驗,一隻又安全又衛生的「溶油器」做成了。
关键词: 油冻 「溶油器」 工作

内容

上海市零售公司總務科的電氣工人陳根林,在勞動競賽開始時,他曾經想:「零售商品業務中,有啥好辦法呢?」可是有一天,他想到一個問題:一到冬天、店內的生油凍得像糯米粥一樣黏,每天要把炭放在油缸底下,早上起來燒到晚,把油溶開,工作同志成天到晚雙手漆黑,旣不衛生,又只能在油缸底下燒;以前也曾有人想用開水倒進鉛皮器來溶解,但熱力又不足。
   「是不是也可以利用電流來解决呢?」這個念頭在陳根林的腦子裏打轉很久,終於他開始研究起來了。第一次他利用舊鉛皮,做成一隻溶油器,插上電一試,因爲鉛皮是錫焊的,一通電就有傳電危險,試驗沒有成功。
   當今年科內展開了勞動競賽時,陳根林把在倉庫裏放了二年的一隻壞馬達修好了,過去私商修一修估價要三百萬,他只花了二十幾萬元的零件費就修好了,受到了快報的表揚,這就重新鼓舞了他的勇氣。他買了「電工手册」來參考,又買了銅皮來代替鉛皮,接頭也用銅焊,經過試驗,一隻又安全又衛生的「溶油器」做成了。它的構造很簡單,用八百瓩的電絲,接上磁石,用銅皮包焊起來,每小時用電僅〇·八三三度,最高電熱達八百瓩,放入油體內二分鐘即開始傳熱,銅皮頂端裝上木柄揑手,並有搭鈎(掛在油缸上不用手執),每具成本也祇有八萬元。這樣,就解决了冬天溶油工作的困難。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根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