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市卅一個地方國營、公私合營工廠結合中心工作進行清產核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029
颗粒名称: 杭市卅一個地方國營、公私合營工廠結合中心工作進行清產核資
并列题名: 以弄清家底節約資金爲經濟核算打下基礎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杭州市三十一個地方國營、公私合營工廠爲了徹底淸估資產、逐步核定資金、建立正常的財務制度,以進一步開展勞動競賽和替明年度實行經濟核算打下基礎,目前正在結合各項運動,開始進行淸產核資工作。
关键词: 清產 核資 工作

内容

(本報訊)杭市三十一個地方國營、公私合營工廠爲了徹底淸估資產、逐步核定資金、建立正常的財務制度,以進一步開展勞動競賽和替明年度實行經濟核算打下基礎,目前正在結合各項運動,開始進行淸產核資工作。
   過去,上述各廠的淸產核資工作是沒有很好進行的,一般幹部對淸產核資的意義和要求都認識不够明確,以致目前各廠在財務制度及資金的調度和運用上,存在着不少的嚴重問題。
   各廠對資產家底心中無數,究竟有多少資產、沒有一個人摸得淸。如杭州鐵工廠修理部與杭州煉油廠,在淸點資產時,點了幾次亦搞不淸一個正確數字,資產目錄,淸產登記和實際存料量不能相符;杭州水泥廠也是個典型例子,這個廠的半製成品不但積壓很多,而且老是攪不清有多少,有時估做二千噸,有時又估做一千八百噸,不知那個是正確數字。許多單位又由於領導思想祗重視生產,忽視經營、忽視財務管理,和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本位保守思想,以致在購買機務原物料時,時常毫無計劃,大多是買多用少,或多產滯銷;認爲有備無患,有貨不怕無業,因此,影響了資金周轉速度、發生了極其嚴重的積壓浪費現象。如利羣烟廠積存美國烟葉約十億元左右,現在很少用着,成了呆貨;東南化工廠目前的成品積壓竟達四、五十億元;杭州鐵工廠原料積壓也達四、五億元,有的也成了呆貨。另外還有些厰的原材料可以用到明年第二季度。至於低値易耗品因無健全的領發和核算制度,遭浪費的則更爲普遍。
   其次,各廠的財務制度不但很亂,而且登賬也不及時,使資產劃分不淸,專款不專用。如杭州水泥廠、杭州第三綢廠、杭州煉油廠等,對材料的採購、保管、領用等旣無制度、又無賬册。同時有些單位還沒有建立完整的會計紀錄制度。如杭州煤球廠、杭州自來水厰的基本建設資金與生產資金常常混淆不淸、彼此互相流用;杭州鐵工廠建造烘房的基建經費,因設計不周密,未經報請修改,任意超支工料費七百餘萬元,竟在生產費用內開支,又擅自在流動資金內墊支各種基建支出共達三千六百餘萬元;也有的單位則常把服務積壓到一個月以上未登記。嚴重的竟有積壓三個多月,這都是由於廠的領導上對這種情况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沒有予以足够的重視所致。也有些領導竟强調「生產要緊,用了再說」;有的認爲「這邊亦是用,那邊亦是用,祗要錢不少就算了。」
   再次各廠的供、產,銷部門也是缺乏聯系的,因而盲目備料,任意積壓;帳目不淸,任意流用,這使產品成本也無法正確計算,利潤的上繳任務和折舊準備則無法保證。如東南化工廠二至九月份的產銷情况按帳目來看,並沒有什麽盈餘,而盤點成品,則又可獲利,該廠又因成本無計劃,怕虧本,以致把售價訂得過高。這樣,一面外界反映「東南廠賺飽了」,一面則自食其果,有苦說不出。事實上,各廠像這樣的一面盲目生產,一面不計算成本的例子是很多的,這些情况都嚴重地影響了增產節約和有計劃的生產任務。
   以上情况,說明市屬工廠的淸產核資工作是已刻不容緩了。目前,各廠的淸產核資工作,已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結合各項中心工作進行,並爭取在年底完成這一工作,爲今後推行經濟核算打下基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