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的中國少年兒童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4790
颗粒名称: 成長中的中國少年兒童隊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中國共產黨對少年兒童一代給予了極大的關懷。一九四九年十月由於黨的委託,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領導建立了少年兒童自己的組織——中國少年兒童隊。
关键词: 兒童 中隊 活動 學校

内容

中國共產黨對少年兒童一代給予了極大的關懷。一九四九年十月由於黨的委託,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領導建立了少年兒童自己的組織——中國少年兒童隊。
   三年來,少年兒童隊配合學校敎育,進行了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擴大了兒童的知識領域,提高了兒童的愛國熱情,使兒童的愛國主義思想日漸增長,因而鼓舞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
   愛國主義敎育是啓發兒童自覺性的最大動力,各地少年兒童隊都曾經擧行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兒童了解歷次愛國羣衆運動的意義,還通過參觀新型的大工廠、土地改革後的新農村、國營農場、新的交通、水利、市政建設等,使兒童們了解祖國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具體體會了祖國的偉大和可愛。此外,少年兒童們還經常訪問與會見各種英雄模範、作家、學者,並與工人、人民解放軍聯歡、通訊,這種廣泛的社會聯系爲兒童們樹立了具體的學習榜樣。
   講述革命領袖的生平事蹟和童年的故事對兒童具有深刻的敎育意義。各地少年兒童隊幾乎都舉行過「毛澤東靑少年時代」的故事會,和慶祝斯大林、毛主席生日的活動。湖南省長沙市許多少年兒童隊隊部組織隊員們訪問了毛主席過去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船山學社等地。今年暑假,他們又組織了「毛主席故鄉旅行團」,到湘潭縣韶山鄉去旅行。這些活動幫助兒童了解毛主席如何百折不撓地正確地領導人民革命鬥爭,以及毛主席童年時代好學不倦的精神。
   但僅僅啓發兒童的愛國熱情與學習自覺性是不够的,必須進一步啓發兒童的求知慾,並豐富和鞏固他們的知識。各地少年兒童隊也創造了許多結合課程的活動:組織各種課外研究小組、舉行一定主題的隊會、參觀、旅行、閱讀書報等。如:旅大師轟附屬小學第二中隊結合地理「台灣」一課,舉行以「台灣是我們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爲主題的集會,在輔導員幫助下,小隊分別去搜集有關台灣歷史、物產的材料與圖片,練習高山族舞和台灣人民要求解放的歌曲。集會開始那天,兒童們用自己畫的台灣大地圖和搜集來的台灣風量畫片,裝飾會場,用自己創作的詩歌來朗誦台灣美麗的天然環境、富庶的寶藏和台灣人民與帝國主義、蔣介石匪幫英勇鬥爭的歷史,中間穿插了高山族的舞蹈。集會的生動活潑,不僅啓發了兒童們對地理的興趣,豐富了地理知識,而且也很好地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各地少年兒童隊還配合學校展開了自然、園藝、動物飼養、航空模型、幻燈、標本模型製作等各種課外研究小組的活動。石家莊師範附屬小學的自然科學小組,隊員們在教師幫助下製作了二十多件儀器模型。他們把這些儀器模型送給學校作爲敎學用具,幫助同學們學好自然課。
   兒童們如果對某門課程不感興趣,隊就幫助兒童明確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上海楊樹浦區中心小學第二中隊隊員們對算術不感興趣,小隊就去訪問治淮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了解數學與治淮工程的關係,使兒童們明確了數學對建設祖國的重要性,提高了對算術的興趣。又如兒童們不愛惜時間,隊就組織大家去參觀工廠,了解工人一分鐘能生產多少東西,然後舉行「四十五分鐘的價値」的隊會,敎育大家愛惜時間。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在隊的工作基礎較好的學校或班級中,一個眞正團結友愛的集體開始形成了。小隊裏經常自動訂學習計劃,檢查作業,幫助成績不好和生病的同學補習功課,幫助非隊員進步,許多中隊消滅了不及格的現象。北京東鉄匠胡同小學六年級的一個中隊,過去經常有十二個人不及格,後來中隊發展鞏固起來了,逐漸消滅了不及格現象,而且三分之二的兒童都考八十分以上。兒童之間的「社會輿論」也自然形成了,譬如:上海肇周路小學第六中隊,有一次在課間遊戲的時候,四個小隊因爭奪一個隊部獎給中隊的小皮球爭吵起來,整整一堂國語課就沒有好好聽講,下課後中隊長心裏很難過,主動地召集小隊長開會,會議題目是「今天的國語課」,大家研究並檢討了國語課上爭吵的事情,决定以後一切事情都由中隊事先計劃好,不允許上課時有吵鬧的行爲。
   兒童們新的思想品質也在日益成長着。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毛主席,並樹立了對待公共利益、公共財物的新的態度。他們在課餘積極地參加了歷次愛國運動,熱情地給前方戰士寫慰問信、做慰問袋,想各種辦法捐獻飛機大砲,同時還經常慰問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及人民志願軍休養員。今年春節,全國八十三萬兒童參加了慰勞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一件事」運動,全國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異口同聲地稱讚他們是毛主席敎養下的好兒女。
   兒童們普遍地懂得了要愛護公共財物,特別是「三要、三不要」的口號提出來以後,學校裏打碎玻璃、刻劃桌椅、塗抹牆壁等現象已大為減少。江蘇宜興縣震東中心小學的兒童,經常踐踏莊稼,自從舉行「小豆棵、我愛你!」這樣一個中隊會後,兒童們知道了應該愛護勞動果實,又知道了大豆的許多用途,從此就根絕了踐踏莊稼的現象。農民反映說:「少年兒童隊是敎人學好的,紅領巾一戴,人也變好了!」
   其他如拾金不昧,扶老攜幼,改正偸竊習慣,幫助父母勞動等優良行爲,也非常普遍。少年兒童隊已逐漸成爲廣大少年兒童所熱愛的組織,並受到家長、敎師、社會人士的讚譽。家長們、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志願軍的戰士們、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以及一般羣衆都經常寫信,或親自到學校去向敎師道謝,感謝學校對兒童們的培養敎育,他們說:「有了毛主席,就有好辦法,看到這些帶紅領巾的孩子,就好像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新中國有了他們,怎麽能不强盛呢!」
   現在中國少年兒童隊已經有五百二十萬隊員了,在黨和全國人民的關懷下,它將繼續地成長壯大。(新華社北京十二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